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研究诗歌的第一阶段,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主要是研究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在本单元研究开始之时,已经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做了大体的介绍。学生在这样一个知识背景之下,加上已经研究了《诗经》和《离骚》,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
教学依据:课程标准、教学技术标准。
教学环境: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教学建议诵读是基础,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
思路设计:
1.围绕语文素养核心。
2.坚持课堂开放性。
短歌行写作背景
3.文学阅读是一种再创造。
4.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短歌行》的写作背景及文学常识。
2.了解XXX及其在诗歌发展中的作用。
3.背诵本诗。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品味诗歌的艺术特和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
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观目标情,感受XXX“忧”而奋发,慷慨旷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揣摩《短歌行》中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鉴赏诗歌中各具特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诗人的真挚情感和高尚情操。
3.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与文化素养。
教学用具:无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3.探究法:交流探究,走进文本深化理解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XXX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个性张扬的英雄,也是一位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今天我们要研究他的代表作《短歌行》,一起来感受XXX的英雄气概。
删除无意义段落)
教师可以使用诵读法,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歌,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同时,可以使用点拨
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最后,使用探究法,让学生交流探究,走进文本深化理解感悟。
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诵读、听音乐,巩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XXX(155-220),字XXX,小字XXX,出生于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作为政治家,他注重武功,也注重文学,善于辨别人才,唯才是举;作为军事家,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精通音律,善于写诗歌,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XXX、XXX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题目为《短歌行》,乐府诗有长歌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认为,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短唱,适于抒发内心
的忧愁和苦闷。由题目我们可知诗人可能是要抒发某种忧愁,那么诗人心中到底为何而忧呢,我们现在就进入这首诗的研究。
在赤壁大战前夕,XXX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他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XXX感受到此情景,持槊歌唱了这首《短歌行》,表达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这首诗表现出XXX的豪情壮志,令人感慨。然而不久之后,XXX即被XXX联军大败赤壁,但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