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
张建


   
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
空间栏目:人文词
391篇文章
 |  附件【】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
收藏到我的课堂魔
张建 发表于 2011-9-18 4:10:08 阅读(293 评论(0
 
一、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
   短歌行写作背景所 谓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同阅读政治、哲学、历史、经济等社会科学著作时的精神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文学 鉴赏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活动,而且是一种参与艺术创造的活动。读者在鉴赏过程中,依靠自身的形象思维,并且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对作品中作者创造出来的艺 术形象进行补充、扩大、丰富,这一过程也就是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读者凭借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通过联想发掘形象中更隐蔽的意义,甚至会发现作者未曾想到 的问题,领悟到作者没有领悟到的意义。所以,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显然带有某些艺术再创造的性质,它不是消极的接受,而是包含读者形象思维活动的一种积 极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因此,文学鉴赏既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又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主要具有三个特征:
一是文学鉴赏是一种具有审美愉悦性的精神活动
文学的本质在于审美,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其实也 就是对美的欣赏。在欣赏过程中,读者可以获得全身心的审美愉悦。这种审美愉悦又不仅仅停留在生理层次上,它超越了生理基础而进入了社会历史文化层次。看悲 剧性作品,心情沉痛;看戏剧性作品,心情愉快。这都是由欣赏者深层的文化原因所决定的。审美愉悦表现为喜和乐,也表现为苦和愁。例如欣赏戴望舒的《雨 巷》,鉴赏者似乎也跟随着抒情主人公进入了一条烟雨迷蒙、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跟随着他去追寻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而又倏忽即逝的姑娘。鉴赏者随着诗中的 节奏、旋律和作者笔下的艺术形象,既能倾听到诗人内心那份浓浓的感伤、苦闷和抑郁,同时也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希望的执着追求。
文学的审美愉悦性决定了文学鉴赏和消遣性阅读有着本 质的区别。消遣性阅读有时也可能包含着审美因素的成分,但读者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磨时光,对此只是浅尝辄止,很难让读者能忘情地进入美的境界。当然, 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使得文学鉴赏活动本身同时还包含有认识、道德、教育和娱乐等价值特性,这些因素都是融化在具有审美特性的艺术形象体系之中 的,读者获得的这些思想与精神满足也正是在欣赏作品时得以实现的。
二是文学鉴赏是一种感受和理解、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
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 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读者对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生活意义和内涵的认识,始终是和读者对作品所反 映的具体生活现象的感受和情感理解联系在一起的。如诗人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呵!读者通过诗歌中一系列典型的形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能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并把这些形象所反 映的具体生活现象的感受和情感理解联系在一起,能体会到这些艺术符号背后所象征的整个民族经济的贫困和落后。脱离了具体感受的抽象思维和逻辑判断,是不能 称为文学鉴赏的;但是单有感觉而没有理解,单有情感没有认识,也不能深切领会文学作品的意义,同样不是真正的文学鉴赏。在文学鉴赏中,感受和理解、情感与 认识是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一起的。这是文学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
三是文学鉴赏是一种参与艺术再创作的精神活动
文学鉴赏的艺术审美性质,决定了文学鉴赏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通常优秀文学作品的形
象体系之中总是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审美意义和信息,读者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领会、把握、深化、升华作品的内涵。鲁 迅曾说过:现代的读者看《红楼梦》,对于林黛玉这个人物,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秀、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摸样。总之和三四十年前读者心 目中的林黛玉是截然两样的。这正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等在欣赏过程中对作品形象的创造,因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欣赏者头脑里再现 的形象,既有作品中形象的确定性与规定性,又有欣赏者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二、文学鉴赏的方法
文学鉴赏活动的进行主要涉及到作家、作品、读者。读者是鉴赏活动的主体,作品是鉴赏活动的对象,而无论是作家在创作作品、还是作品所展现的艺术世界以及读者的阅读环境,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因此,文学鉴赏的方法与这三者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一要了解作家作品的背景,知人论世  学鉴赏活动的对象是文学作品。一部作品,总是作者思想情感、生活阅历、审美理想和文化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民族精神、风俗习惯、地 理环境和文化传承的展现。当我们还不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而去阅读他的作品,往往一时难以确切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有时甚至茫然不知
谓。因此,我们想要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首先就要深入地了解作家和作品的背景。孟子曾提出了知人论世的鉴赏原则: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 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鲁迅对此作了十分精辟的阐释: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 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所谓知人,也就是指不仅要了解作家各个方面的情况,而且要注意了解作家写作该作品的意图。论世,指的是不但 要了解作品反映的那个时代背景,同时也要了解作者创作该作品时的社会状况。因此,只有先在知人 的基础上,在结合运用其他的方法,才能较好地鉴赏作品。如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很多读者都误认为这句诗表现了曹操当时的消极 颓废的情绪。只有当我们对曹操所处的那个时代和他的生平思想有所了解之后,才能准确的把握这首诗的意义和审美意蕴。曹操在诗歌中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 的感慨,这并不是在抒发人生苦短而应追求及时行乐的情感,而是在慨叹时光易逝而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二要理解文学语言的特点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具有隐喻性和暗示性。经暗示传递出去的艺术信息,它比直接铺叙的要丰富得多,生动得多。如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杨柳江水日出”——
读者一看就能理解它们的基本涵义。但在这宁静而生动的境界中,隐含一种激情,一种含蓄而奔放的爱恋表达,它们在人(***者和听歌者)的内心达成了一种美好的关联,彼此心照不宣。于是,自然景致描写成了人的心灵境界的描写,这才是这首诗歌的真义所在。
小说的语言也有同样的妙用。如列夫·托尔斯泰在《复活》中马斯洛娃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的一段对话:
您在作什么工作呢?庭长又问一遍。
我在一种院儿里,她说。
什么院儿?戴眼镜的法官厉声问道。
您知道那叫什么院儿 马斯洛娃说,微微一笑。
马斯洛娃的这句答话是一个双关语,隐含着她对法官的 嘲弄。在你明知故问的表层意思里,它则蕴涵着深层含义——“你自己不就是一个妓院里的常客吗?这一暗示不仅触到了法官的隐私,而且启发了法庭上听众 的思考,透露出对道貌岸然的法官辛辣讽刺和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抨击。
三要运用联系比较的方法  事物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总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和对照中来显示出自己的本身的特质。鉴赏文学作品也是一样,通过对作品的比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含义,把握作品的独创性。
例如,李白和杜甫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一个 以豪放飘逸见长,一个以沉郁顿挫取胜。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李白和杜甫以及他们作品的特和风格,我们就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对他们进行解读。他们都写过岳 阳楼的诗词,以此为例。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杜诗善于借用自然的 无限来烘托凄凉孤零的个体的忧伤,国恨家愁,感人泣下;李诗则在整首诗中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极力描写出了岳阳楼之高,笔调挥洒飘逸。我们阅读的 作品越多,对作品的理解也越深,从比较中得到的收获也越大。总之,在文学领域里,比较的天地是无比广阔的,大到可以从国家、民族、时代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 行的比较,小到从事件、人物、细节、词语等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比较,这都可以增加读者对作品的审美认识。
四要能入其内,出其外”  学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读者在进行文学鉴赏时也一样需要与作者达到一种感情的融合,所谓入其内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作品,从而获得审美愉悦。但 是,鉴赏者入其内,也要能出其外。就是说,如果鉴赏者一直沉浸在作者所描写的世界里出不来,那么他就不可能对作品作出客观的深刻的分析和评价。例 如,吴俊忠先生对崔颢《黄鹤楼》诗的鉴赏和分析:
  “ 赏者初读这首被誉为绝唱的七律诗,很自然地会被诗中所表现的那种旅思乡愁,以及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情绪所感染,甚至会驱动自身的人生和情感体 验。或遗憾空有大志,人生无成;或感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渐入诗中之境而流连忘返。但鉴赏者不能沉湎于此诗境,必须反复吟诵,调整视点,跳 出,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理解诗的意蕴和内涵。读着、读着,鉴赏者把此诗放到当下的文化视野来解读,若有所悟,忽生新感:自然万物均在变 与不变之中,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触景生情,见物思事,乃人之常情。然而生何种情,思哪些事,乃取决于人的精神境界和情绪心境。与其感叹山 河不变人事非,倒不如睹物思人,更上层楼。黄鹤楼巍然屹立,白云悠悠缭绕,并不因天晚而望不到故乡,有此自然美景,足以慰思乡之情,又何必触景生愁?!山 河不变人事变,有志者当珍惜时光,努力奋发,不应在无为的忧愁中虚掷时光。
吴先生的分析,就跳出了诗外,没有让自己沉迷在诗歌的愁绪中。空灵的艺术需要空灵的心境去领会其中的美好,优秀的文学作品也需要欣赏者的慧眼。
三、诗歌鉴赏
    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之一。中国最初的诗歌是与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随着社会和艺术的发展,诗歌从乐、舞中逐渐分化独立出来,使它成为一种以富有节奏韵律感的语言抒发强烈    感情的文体。
阅读和鉴赏诗歌,了解诗歌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的特点包括浓郁的抒情性、形象的独特性、结构的跳跃性、和谐的音乐美四个方面。
 
鉴赏诗歌 ,一是从语言入手,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歌语言的表达是非直陈性的、反常化的,常常运用比喻、用典、象征等方式,甚至打破常规语言的规范,以新鲜独特的面 孔出现。所以,诗歌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要善于从简约的语言中感悟主题。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就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诗人以周瑜对照, 顿生感叹:人生短暂,壮志难
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