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刍议
安徽来安中学  胡厚龙
内容梗概:新课标背景的作文教学呈现三个主要的新特:“做人”和“作文”并重,“写作”和“批改”并重,“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并重等,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科学的理性精神。语文教师必须研究并掌握这些新的要求,及时更新观念,改革教法,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不断提高其写作水平,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适应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标  作文教学新特  做法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高中作文教学的要求,归并在《表达与交流》部分中,共有9条。这9条标准基本上参照了义务教育新课标中“写作”与“口语交际”的内容,对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科学的理性精神。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研究并掌握这些新的要求,及时更新观念、改革教法,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不断提高其写作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适应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那么新课标对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要求有哪些新的特,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呢?下面就谈谈本人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以期和同仁们交流。
特之一:“做人”和“作文”并重
古人有“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之说,意思是什么人写什么文,文章品味的高低取决于作者人品的高低。惟其如此,只有洁身自好、清廉自守的周敦颐才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佳句;只有迷途知返、高蹈逸世的陶渊明才能抒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同时,也只有爱国忧民的诗人屈原才能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呻吟;只有忠君报国的岳飞能爆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呐喊……凡此种种,都说明了“人”“文”相统一的关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牢记:若要学生写好文,必先培养其做好人,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的还在于做人。”新课标不仅反映了这一理念,并且还放在第12条作专门强调,在第3条和第7条也有涉及。新课标的作文教学对“做人”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概括起来,新课标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做人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2、学会辩证思维,学会理性思考;
3、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
4、开阔胸襟视野,学会宽容合作;
5、增强文化修养,培养文明习惯。
如何落实这些要求呢,我以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以文本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经过众多的语文教育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它们不仅仅是传授字词、语法、修辞等工具性知识的媒介,更是一篇篇活生生的育人材料。例如可用《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可用《包身工》纺织女工的悲惨遭遇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人文情怀;可用《短歌行》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如此等等。可见这些文本无不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启迪着做人的智慧,教师只要留心运用,定能收到育人之功效。
第二,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以身教促进言教。要想培养学生高尚的人品,教师首先必须有高尚的人品,只有这样,才能对仍然处在学习模仿阶段中成长的高中学生产生引领示范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试想如果老师举止粗野,出言不逊,怎么能教育出举止文雅,谈吐文明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一生的。有人说“什么样的家庭出什么样的孩子”,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把育人工作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假以时日,必能收到“情动于衷,文发于外;泼墨于纸,铸魂于心”之功效。以人为本,人文相融,文以载道也。
特之二:“写作”和“修改”并重
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改作文是老师的事”的现象,老师在作文指导中,也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却忽视对学生修改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而且直接养成了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极为不利。新课标“表达与交流”第6条明确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
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下面就此谈一谈具体的做法。
首先,要让学生转变观念。可以通过讲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修改文稿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可以列举的例子有:曹雪芹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把这部小说推向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巅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怎么由“到”、“过”、“入”、“满”到最终定稿的,等等。这样做,就是让全体学生形成共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然后才能打开“老师大胆放手,学生乐意修改”的局面,这就迈出了作文修改的第一步。
其次,明确修改标准,教给操作方法。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方面,魏书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制定若干修改标准,先让学生互相批改。我们不妨借鉴他的方法,针对不同文体,制订出一些更为具体的、更有针对性地修改标准,比如修改记叙文,我们可以制订10个标准,每个标准10分,按百分制打分:
1、卷面是否整洁(酌情扣分);
短歌行写作背景
2、有无错别字(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3、标点符号有无错误(错一个扣0.5分,扣完为止);
4、有无病句(错一句扣1分,扣完为止);
5、中心是否明确;
6、选材是否典型;
7、详略是否得当;
8、条例是否清楚;
9、是否以记叙为主;
10、构思是否新颖(510条均酌情量分)
标准制订后印发给每个学生,然后教师选一篇比较典型的学生作文也印发给学生,老师亲自对照标准做一个修改的示范,让全体学生具体地感受一下修改作文的全过程,了解基本的修改方法。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刚一拿到别人的作文就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处下手的尴尬局面。
实践证明,学生修改作文的热情之高和潜力之大往往是出人意料的。首先,学生对批改同学的作文觉得新奇,积极性很高。他们自己写作时往常有粗心大意、马虎潦草的毛病,看别人的作文却相当认真、仔细,眼睛尖,会挑剔。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这种互相批改中取长补短,明白写作的基本要求,或多或少地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再次,及时评讲,总结提高。让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并不意味着老师放手不管,教师在其中应该担任“扶”和“导”的角,唯有这样,才能打消学生的依赖心理,从而由“扶”到“放”,使学生形成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每次在学生互相批改之后,老师要把这些作文收上来全部浏览一遍,选出问题较多的作文印发给每个学生,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集体修改。或利用电教设备,把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在屏幕上,让全班同学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各抒己见,进行口头修改。最后再由老师作点铁成金式的评讲、印证,从而使学生获得具体的启示,进而逐步形成独立修改的能力,为以后修改自己的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训练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不仅能使教师从繁重而又低效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而且能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特之三:“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并重
我们注意到,新课标“表达与交流”之789条有如下的表述:“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的进行表达”,“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些表述分明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在作文教学中,除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之外,还要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二者应当并重。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高考的压力,各学科都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语文学科更是如此。为了赶进度,语文教师通常的做法是:两周让学生写一篇作文,一周写一篇周记了事。这就是新课标背景下落实“表达与交流”的普遍做法。显而易见,他们只注重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却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写起来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说起来却是语无伦次、不知所云的畸形儿。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如何全面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把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到位呢?现介绍两种做法:
一、以说促写,以写导说。
以说促写。心理学研究表明:早在幼儿阶段,儿童就学会了倾听,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随
着年龄的慢慢增长和词汇量的不断增加,其口头表达能力也在逐渐增加。到了高中阶段,就要充分利用其原有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告诉他们平时怎么说就怎么写。为了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可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将情境口头再现,然后进行书面整理;也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命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甚至争论,让他们在讨论争议中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待争论结束后再引导学生对整场辩论进行书面评价。
以写导说。进入高中以后,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讲究逻辑性、条理性。讨论、争议、交谈、演讲等活动也时常光顾他们的生活。为了做到有条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导他们为发言稿列出提纲,然后对照提纲再临场发挥,这样往往会使发言者立于不败之地。
还可以指导学生把“说”和“写”进行交叉换位:要写的先说说,要说的先写写,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在习作之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构思与同学作广泛的交流,并征求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动笔。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口才,又得到了他人的帮助,一举两得。
二、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建立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长效机制。
在开学伊始,语文教师就向学生提出要求:自行准备材料,每堂语文课前5分钟进行演讲,语文是一周5节课,每周可安排5名同学演讲,一学期20周,能安排100人次演讲,如果每班50人,每人每学期可以演讲2次,三年就是12次。
不要小看这5分钟演讲。学生要准备这5分钟演讲,课前一定会查材料,这就扩大了阅读面;选定了演讲材料同时也就积累了写作素材,对提高其写作能力有帮助;上台之前要进行诵读,这本身就是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演讲过程不仅是对学生这次准备情况的集中展示,同时也是对其心理素质、个性风度、口头表达技能等方面的综合检阅。可见这个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用“小活动,大作为”来评价它,一点也不过分。
当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途径不止于此。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比如诗歌朗诵会,辩论会等)来促一促,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前人之述备矣,毋庸本人多言。
新课标关于高中作文教学新特除上述三条外,还有“自主写作”和“合作交流”并重、“课内训练”和“课外练笔”并重等特,由于这些内容和上述部分有交叉重合之处,或者仅仅是角度不同而已,故不再展开论述。
以上是本人对新课标关于高中作文教学新特的一些领悟和解读,限于认识能力和水平,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急盼得到同行专家的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