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导语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古诗词,是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本单元精选了从汉末到南宋8位诗人的经典诗词,有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杜甫登高望远的悲凉……表现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则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学习本单元作家作品,进一步增强高中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升文化品位,传承文化基因。
吟叹生命的诗意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2.通过诵读涵泳,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3.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
4.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写一篇文学短评。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的第1、2、3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读写互促法,对比阅读法,跨媒介阅读法
课时安排:
9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学习)任务一聆听魏晋乱世中志士与隐士的衷肠
(第一、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感悟《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的基本内容。
2.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及创作的时代背景、个人的人生经历,体察诗人的生命追求、思考诗歌背后的人生思考与人生选择。
教学重难点:
透过诗歌分别感悟曹操和陶渊明在乱世之中的人生志趣和生命
追求。
导入:人生在世会面临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选择,不同的选择通向不同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曹操和陶渊明的人生选择。
活动一:初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请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字音订正和点评。2.结合注释,自读自说,梳理诗歌内涵,小组间轮流解释,相互指正点评。
活动二:再读诗歌,知人论世,揣摩诗情1.通过上一个活动(梳理诗歌内涵),我们与诗人的心灵更近了一步,那么要想深入了解这个
诗人,还需要大家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通过梳理诗人作品和生平,你会发现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1)了解曹操生平及《短歌行》的写作背景。
提示:①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②《短歌行》的写作背景:
提示: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的冬天十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2)了解陶渊明生平及《归园田居》(其一)的写作背景。
提示:
①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②《归园田居》(其一)的创作背景提示:陶渊明在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即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本诗就是其中一首。
2.思考交流:《短歌行》全诗围绕什么字而抒发感情,从中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短歌行写作背景
提示:诗人围绕“忧”字抒情,一忧人生苦短,看似消极,其实是为后文写渴望贤才、统一天下做铺垫,
其实实现的是只争朝夕,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二忧贤才难得,诗中的“君”“嘉宾”均指贤才,“明月”“乌鹊”都比喻贤才,未得贤才时忧心忡忡,沉吟至今,得贤才就要鼓瑟吹笙,礼待之,重用之;三忧功业未成,以周公自比,表达自己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天下人才的渴望。总之,全诗开头看似消极忧愁,实则是为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积极思考,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志向与胸怀。
3.思考交流:《归园田居》(其一)围绕哪个字而展开?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围绕“归”字抒情,以“尘网”“樊笼”比喻官场,以“羁鸟”“池鱼”自比,描写了归隐田园后的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热爱。
布置作业:
背诵两首诗歌(《归园田居》(其一)不做强制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体察曹操与陶渊明精神追求与思考。2.了解《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难点:1.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理解诗歌中的白描、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细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导入:范仲淹曾感慨“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退”与“进”,出仕与归隐历来是古代士人人生中的重要命题,关于这点,作为“一世之雄”的曹操和“隐逸之宗”的陶渊明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两首诗歌,探析魏晋诗歌的艺术特点、魏晋诗人的精神气度。
活动一:概括形象1. 概括人物形象。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
提示:《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归园田居》(其一)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2. 探究交流,小组合作,相互分享交流,深化对诗人的认识。鲁迅先生评价曹操:“是一个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