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短歌行写作背景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的豪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学习本诗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解说:《滚滚长江东逝水》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诗的风格、诗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
  一、整体感知
  [预设互动1]美美地忆
  一提起曹操人们便会脱口说出对他的评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汉臣贼子”。周瑜说:“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裴松之认为:“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唐太宗如是说:“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易中天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鲁迅先生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我们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以学激思
  请写出你的疑惑,由组长整合后交老师。
  三、合作学习
  [预设互动2]美美地读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情感真挚,境界开阔,慷慨深沉。
  [预设互动3]美美地思
  1、通过朗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诗人心中之“忧”,他到底在忧什么?是如何解忧的?
  第一步:自己诵读诗歌,寻问题关键。
  第二步:小组交流合作,商定问题观点。
  第三步: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探讨。
  板书:忧解忧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贤才难得礼遇嘉宾
  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曹操勾画了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他的忧不是简单消极的悲悯,他忧人生的实质是重人生,忧贤才的实质是重贤才,这种“忧”有一股慷慨之气。
  2、观看《曹操横槊赋诗》视频剪辑,思考几个问题。
  (1)剪辑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与课本上的《短歌行》有几处不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皎皎如月,何时可辍?
  何枝可依?——无枝可依。
  海不厌深。——水不厌深。
  (2)“辍”和“掇”、“无”与“何”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从中可以分别体会出什么心境呢?
  点拨:辍,停止。比喻义为:“我对贤人的思念,何时才能停止呢?”掇,拾取。比喻义为:“皎洁如月的贤才,我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呢?”剪辑中呈现的是一个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曹操,其行动较思念更进一层,更符合曹操那种想坐拥天下贤才的霸气。显然,这是剧作者为剧情需要所塑造的。而原诗表现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隐忧。
  “无”字,展现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没有可依之枝,即没有接纳他们的地方;而“何枝可依”,展现的是乱世当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犹豫中进行一种选择,而此时的曹操恰似那谦虚的山、博大的海、求贤若渴的周公,成为那可供贤才依托的一枝。
  [预设互动4]美美地赏
  1、“莫道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刘邦、项羽、曹操、莫不如此。曹操的抱负情怀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1)用典及其作用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引用典故可以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增加诗歌内涵容量。
  (2)再次朗读,并按顺序出用典的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