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习俗15篇
中秋之日家家团聚,妇女一般在中秋节中午回娘家,晚上回婆家,团团聚圆。故中秋又称“团聚节”。
●食俗
●拜月
旧时,长沙有拜月风俗。不过遵从“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俗规。拜月时,陈瓜果等食物于庭院,祈拜月亮。未婚少女则摆鲜果拜月,祈获佳偶。
中秋的由来和中秋的故事 ●提节
俗谚云;“八月桂花香,家家接姑娘”,娘家中秋将已嫁姑娘接回家过节,午后归家,出嫁女向娘家馈赠月饼、菱藕等物。亲友间亦互馈月饼、瓜果,俗呼提节。
●偷南瓜送子
中秋之夜,乡土长沙亦流行“偷南瓜送子”,即将所偷南瓜放在久婚不育夫妇床上,而南瓜瓜内多子,俗信以为可使生子。有的还说吃偷来的南瓜“可治腰痛”。一些人家有意摆出南瓜让小孩来偷,还摆上油灯,以点缀瓜棚豆架之下节日气氛。
中秋节风俗2
“今日是什么日子?”刚一回到家,妈妈就连忙问我。我不解地说:“八月十五,中秋呀!怎么了吗妈妈?”“哎呀,我就记得似乎是过节!可是我遗忘买月饼了!”妈妈懊恼地皱了皱眉。我听了妈*的话,立刻明白了,原来是我这个忘性极大的妈妈把今日这个重要的节日给遗忘了。
中秋节由来的传奇有许多种,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不过我最喜爱的是嫦娥跟后羿的神话故事。这么重要的团聚佳节妈妈竟然也能遗忘,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我想起来啦,今日我买了饺子皮跟鲜肉、香菇,还有你最爱吃的马蹄跟虾!我们干脆包饺子吧!”妈妈兴奋地说。包饺子?我怀疑地看着妈妈。妈妈得意的告知我:“饺子表示了
一家人团团聚圆。饺子中的肉馅就代表了我们,用饺子皮来包饺子就代表吧我们和起来——团聚起来!”哦,原来这样,我恍然大悟,对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中秋节风俗3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风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风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进展,也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节的风俗许多,形式也各不相同,全国各地也有不同,但是都寄予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喜爱和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其中吃月饼风俗最为普遍。
中秋节吃月饼
我国城乡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风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聚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特地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讲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致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聚,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美好,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借月饼寄予对团聚之意。
中秋节风俗4
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穿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欣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别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码头有座“涧子桥”,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仆人则来此往桥下摔瓦罐,据说能使妻子怀孕。久而久之,这座桥也讹称“见子桥”。
中秋祭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风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风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进展,也渐渐影响到民间。
赏月的风俗
来源于祭月,严厉 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玩耍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季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深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一般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美好;以月寄情。
祭拜月神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风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肯定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
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聚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改变,由早期纯道教颜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化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