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压强与浮力
第一节 压强
一、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  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补充:
二、压强
  1、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    (变形公式:F=PS
F-牛(NS-2m2 P-/2(N/ m2)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1Pa=1 N/ m2
3、物理意义:如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1.5×104Pa表示1 m2地面上所受压力为压强练习题1.5×104N
  4、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5、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三、补充
  1、对于规则物体(体积=底面积×高如圆柱体、长方体、立方体等)压在水平面上时有另一计算压强公式:
推导: 
 
1. 利用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实例在我们生活和生产中非常普遍,如:推土机安装履带、建房时要先构筑地基等,请你再举一实例:                   
2.把质量相等的正方体铁块和铜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它们对桌在压力较大的
            块;对桌面压强较大的是      块。
3. 把一块体积为0.0013,密度为7.9×103千克/3的正方体铁块放在水平地面上,
求地面上受到的压力等于            ,地面上受到的压强等于           
4.如图所示,物体A30NB15N,物体A的底面积为10cm2,物体B的底
面积为  5cm2.AB的压强是      PaB对桌面的压强
      Pa
5.有一个密度是5/厘米3,体积是200厘米3的物体
静止在斜面上,则:①、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       
②、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物体的重力(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③、若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8牛,请用力
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g=10N/kg
6. 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①载重量大的汽车装有许多车轮      ②压路机上碾子的质量很大
    ③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冰鞋上装有冰刀  ④房屋建在承受面积更大的地基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B.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C.重力越大,压力越大
D.压力越小,压强越小
8.通常一个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答案:(   
    A10Pa      B102 Pa      C104Pa      D106 Pa
9.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时,若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迅速跑开     B.单脚站立    C.双脚站立    D.趴在冰面上挪开
10.右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得到
的图像。若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
正方体。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
压强之比PA:PB                               
A1:1    B2:1    C4:1  D8:1
11.统计结果显示,一般身材的人身高与脚印大小有一定的关系。下列关于刑侦人员为估计涉案人员高矮和体重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获得脚印的大小,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体重
    B.获得在松软地面上脚印的深浅,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高矮
    C.获得在松软地面上脚印的大小或深浅,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高矮和体重
    D.获得在松软地面上脚印的大小和深浅,可以估计涉案人员的高矮和体重
12.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A.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B.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C.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D.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13 .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质量相等,密度关系是
ρ>ρ当在甲、乙两物块上,分别放重为G1G2的物体或分别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1F2(F1F2均小于物块重力)时,甲、乙两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G1G2F1F2的大小关系是                                                                                                                                                       
    AG1>G2F1>F2    BG1>G2F1<F2     CG1<G2F1<F2   DG1<G2F1>F
14.小芳同学观察到许多建筑材料的截面多是V型或U型,这引起了她的好奇心。
【提出问题】物体承受的压力与那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物体承受的压力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二:物体承受的压力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于是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选取了纸条、细线、
火柴盒和若干火柴棒,对猜想一进行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选取材料和长、宽、厚相同的纸条若干。
2)将一张纸条折成V型,放在装置上,在纸
条两端距中点(支点)相同距离处,各挂一相同
的火柴盒,在两端火柴盒逐渐增加数量________
的火柴棒,直到纸条被压弯为止,记录一端火柴
盒中火柴棒的根数。
3)将纸条折成U型、圆弧形,重复步骤(2.
4)更换纸条将以上实验再做两次。
【分析与论证】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                             
【交流与合作】
1)生产、生活和建筑中利用物体形状影响其承受压力的事例很多,如巨大的铁桥中多处使用了U型钢材。请你举出一个利用V型或圆形结构的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探究猜想二,实验中应使所选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15. 一本初中物理课本平放在桌面上,如何测定它对桌面的压强?请写出你所选择的器材,实验步骤及压强的表达式: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压强表达式:                    
16.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诞辰380周年,在泉州市区大坪山顶修建了郑成功塑像,它的质量是5×105㎏,底坐由长,宽均为5m的花岗岩制成。请问⑴:塑像所受的总重力是多少?⑵塑像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多少?⑶地面受到塑像对它的压强是多少?(g10N/㎏)
17.如图所示,底面积为0.1m2的物体A300N,放在水平地面上,用水平拉力F拉着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阻力为物重的0.1,
:(1) 拉力F的大小;(2)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18.底面积为500厘米2、容积为10分米3的薄壁容器的自重为11.6牛,装满面某种液体后放在面积为0.52水平桌面的中央,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1800帕,求:容器中液体的密度等于多少?
19.如图所示,两长方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的重力是10牛,B的重力是30牛,已知AB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32,则AB的底面积之比是多少?
20.有一个纪念碑,上部碑石的总质量是100吨,下部的基石高为1米,基石的密度为
2×103千克/3,如果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7×104帕,则基石的底面积至少在多大?(g10/千克)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来源:Zxxk.Com]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设水面下h深处有一面积为S的圆面,它所受到的压力是其上方圆柱形的液柱所产生的
推导步骤:(1)这个液柱的体积:V=sh
2)这个液柱的质量:m=ρV=ρsh
3)这个液柱的重力就是压力:F=G=mg=ρgsh
4)平面受到的压强: =ρgh
因此,深度为h处液体的压强为P=ρgh公式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
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液体内部压力一般用公式F=PS=ρghS计算,这样就不用考虑容器的形状
6、液体重力与对底面压力关系如图所示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 F=G
6、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1.游泳的人潜入水中后,由于水对耳膜的压强作用,耳朵会有胀痛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