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综合试卷解析1
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遣意①(节选)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 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字看出,颔联中的“②”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古诗阅读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选项中与“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独”字蕴意相似的一项()。
A.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王维《秋夜独坐》)
B.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古诗赏析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体北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①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花浮午盏②, 蓼茸③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罢汝州职,游南山作此篇。②午盏:午茶。 ③蓼(liăo)茸:蓼菜嫩芽。
(1)词中“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别有风味,请结合诗句体味妙处。
(2)细读全词,谈谈你对“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理解。
6.古诗阅读
悯农
杨
稻云不雨不多黄,
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
更堪岁里闰添长。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两首以农家生活为题材的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任务。
(甲)
刈草的孩子
艾青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qū)______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zhē)_______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1ǒu)______,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1940年
(乙)
观刈①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②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A)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③遗穗,左臂悬敞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B),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注释)①刈:割(草或谷类)②覆:________,如:天~地载。③秉:________,如:~烛夜谈。
感知诗意
①根据拼音,填写(甲)诗中的汉字。
②依据文意,补写(乙)诗中的注释。
(2)探究诗形
艾青诗歌往往不拘泥于形式,极具“自由诗”的特点。对比(乙)诗,简要说明(甲)诗在形式上有哪些“自由”之处。(至少两点)
(3)体会诗心
①(乙)诗写刈麦全景,满溢诗人的同情。请在加点的两个“尽”字中选择其一,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甲)诗为什么专写孩子割草的画面?结合具体文字,探究作者的意图。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秋瑾 (清)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 词中哪些句子表现了词人国事家事交织心中,不由得更加思念故乡?
(2)词人为何“青衫湿”?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结合全词,“”、 “”等景物体现“空”的意境。
(2)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再贬柳州时,从弟宗直、老母卢氏、爱妻杨氏、娇女和娘等都相继弃世。柳宗一住了一段时间,约半年以后又要离开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在今广西贺县东北。
(1)下列各项对本首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 首联点明别离,描述兄弟惜别之情。“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B. 颔联有对往事的回顾,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吟,既是对柳宗元遭遇的客观实写,又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
C. 颈联一写山,一写水,借景抒情,全在遥想宗一此去路途遥远,充满坎坷艰辛,表达出作者对舍弟此去的担忧关切之情。
D. 尾联运用想象,以虚写实。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烟”字写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2)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请写出体现诗人获罪之快的两句诗。
(2)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南邻
杜甫
锦里①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②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新。
【注释】①锦里:成都地名。②航:小船。
(1)此诗描写了两幅图景,前四句可谓“山庄访邻图”,后四句可谓“”。
(2)诗人笔下的“南邻”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释】①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
(1) 本诗颈联写出了荷花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前四句是怎样描写“州宅堂前荷花”的?请加以赏析。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戏题盘石
王维
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
(1)请发挥想象,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15.古诗文阅读
春日
秦观①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
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
时有鸠相对鸣。
【注释】①秦观;北宋著名诗歌,先后多次贬官,一生潦倒失意。①庆历四年,苏舜钦被罢去官职,流寓苏州,在城南营建沧浪亭。
(1) 两首诗歌都描述了雨后初晴的景象,《春日》中________写出了春雨淅淅沥沥,《初晴游沧浪亭》中________则写出了雨势不小,河水涨了起来。
(2)《春日》后两句使用了拟人手法,而《初晴游沧浪亭》则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你选择其一,试做简要赏析,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1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微雨登城(其一)
(宋)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诗的第一句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特点是。
(2)请赏析诗句“浅深山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的妙处。
1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18.诗歌鉴赏
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1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情感的变化。请结合具体景物,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2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熙宁九年,苏轼登超然台。壕:护城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