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春。
(1)诗中描绘了白梅的形象,突出了白梅的哪些特征?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都写到野步所见景,但其特点不同:第一首诗是春景,第二首诗是的秋景。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拟人手法来写景抒情,请作简要赏析。
(1)生机盎然;萧瑟寒冷
(2)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表现出陶醉于春景的怡然之情;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吹走了一年年时光,表达了作者老之将至的感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比较阅读能力。第一首诗描写麦浪、草根、肥水、新蛙、蝴蝶、东风、野草花等景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阵阵秋风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醉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一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l了红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的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了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故答案为:⑴生机盎然;萧瑟寒冷;⑵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
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表现出陶醉于春景的怡然之情;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吹走了一年年时光,表达了作者老之将至的感慨。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比较阅读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两首诗,理解各自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抒发的情感,然后比较分析作答。两首诗的内容相同之处的理解要在理解两首词的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的基础上完成。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出相关的语句来赏析。
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春别曲
(唐)张籍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乙】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唐代诗人。字意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1)这两首诗的一二两句描写景物时都注重“着”,请从“染”和“匀”两个字中任选一个,结合诗句赏析妙处。
(2)两首诗均含蓄地借物抒情,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分别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眼眉儿
(南宋)左誉自古雄才多磨难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注释):①绮窗人:想象中站在花格窗前的离人。②秋水,指眼睛;下句中“春山”,指眼眉。
(1)“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勾勒出一幅早春黄昏图,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具体分析这首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
6.诗歌鉴赏
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7.古诗阅读
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檯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杜鹃:鸟名,又名子规,或布谷鸟。②树杪:树梢。③讼芋田: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争讼。④翻教授:翻新教化。
(1)“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一联中的“响”能否改为“鸣”、“啼”?请简要分析。
(2)尾联“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任务。
(甲)
刈草的孩子
艾青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qū)______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zhē)_______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1ǒu)______,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1940年
(乙)
观刈①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②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A)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③遗穗,左臂悬敞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B),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注释)①刈:割(草或谷类)②覆:________,如:天~地载。③秉:________,如:~烛夜谈。
感知诗意
①根据拼音,填写(甲)诗中的汉字。
②依据文意,补写(乙)诗中的注释。
(2)探究诗形
艾青诗歌往往不拘泥于形式,极具“自由诗”的特点。对比(乙)诗,简要说明(甲)诗在形式上有哪些“自由”之处。(至少两点)
(3)体会诗心
①(乙)诗写刈麦全景,满溢诗人的同情。请在加点的两个“尽”字中选择其一,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甲)诗为什么专写孩子割草的画面?结合具体文字,探究作者的意图。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熙宁九年,苏轼登超然台。壕:护城河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词所描写的景象。(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结合词的下阕内容,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1)春天,从超然台望去,密州城里,虽是微风吹拂,杨柳轻扬,护城河水清浅,满城繁花,密州城的千家万户被笼罩在朦胧的烟雨里,正是春天最美的时节。
(2)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豁达乐观的情怀。
【解析】【分析】(1)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首句以春柳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2)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
故答案为:(1)春天,从超然台望去,密州城里,虽是微风吹拂,杨柳轻扬,护城河水清
浅,满城繁花,密州城的千家万户被笼罩在朦胧的烟雨里,正是春天最美的时节。
(2)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豁达乐观的情怀。
【点评】(1)描绘诗歌内容时,要抓住句子中的时间、地点以及景物,再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最后结合句子意思,用简练通顺语言表达出来。
(2)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
1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熙宁九年,苏轼登超然台。壕:护城河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词所描写的景象。(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结合词的下阕内容,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11.诗歌鉴赏
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入云深处亦沾衣。
(1)诗中的“________”字活泼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2)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①________;②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