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王⽯川
12⽉14⽇,教育部发布⼀批提⾼⾼等教育⼈才培养质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作为试点,清华和北⼤两所国内顶尖院校的⽣命科学中⼼将联合培养在⽣命科学⽅⾯的拔尖⼈才。此外,两所⾼校建设性提出,要在本科招⽣阶段试点直录。
直录,顾名思义,即不经考试,直接录取。直录的消息⼀经传出,备受关注,究其原因,较之⽬前的⾃主招⽣,它更彻底。众所周知,当前不少⾼校虽正在施⾏⾃主招⽣制度,但考⽣在参加报考⾼校的⾃主招⽣考试之后,还须参加⾼考(论坛),只是在录取时可享受⼀定降分的录取优惠,如果⾼考分数达不到⾼校规定的录取条件,考⽣同样不被录取,⽽直录则直接跨越了⾼考这⼀关键环节。
在不少招⽣改⾰裹⾜不前之际,清华北⼤拟试点直录,⽆疑显得颇有勇⽓和魄⼒。⼀旦付诸施⾏,那些拔尖⼈才也许就能脱颖⽽出,⼀圆之梦;对⾼校来说,也有利于将那些偏才、怪才纳⼊毂中,从⽽上演⼀则招录佳话。
清华北⼤提出的直录,其看点⽆疑是“直”,即直接录取,但直还应有另⼀层含义,即直道⽽⾏的直,直录要想⾛得远,就得⾛得直。如何才能⾛得直?唯有公开透明、公正合理。
当前,不少地⽅正在实施保送⽣制度,但是保送⽣制度越来越变味了,保送成了拼爹游戏,媒体曾报道,
某地总共14个“⾼考保送⽣”,有13名是清⼀⾊的县、校领导⼲部⼦⼥。如此“保送”,不免使那些贫寒⼦弟慨叹“恨爹不成刚”吧。与⼀些保送⽣⼀样,直录⽣也是⽆需参加⾼考,如此⼀来,何以确保公平?清华北⼤称,要择优直接录取少量特别优秀的学⽣,试问,何
为“特别优秀”?有⽆细化标准?优不优秀谁说了算?如果不厘清和界定这些概念,必然难以取信于民。所谓的直录就成了曲录,是对招⽣公平的戕害。
北大自主招生清华北⼤的直录,是在当前教育发展背景下的⼀种试验性探索,具有“破冰”意味。因其是探索,就需要谨慎再谨慎;⼜因清华北⼤执中国⾼校之⽜⽿,两校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这⼀探索是否具有⽰范性意义,这就更需要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清华北⼤提出的直录,其看点⽆疑是直,即直接录取。但还应有另⼀层含义,即直道⽽⾏的直。直录要想⾛得远,就得⾛得直。如何才能⾛得直?唯有公开透明、公正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