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典故、传说、诗歌、散文
一、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代中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在古代农耕社会,古人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一项重要祭祀活动。祭月,作为民间做节的重要礼俗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
二、中秋节的典故:
中秋节有众多美丽的传说和民间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嫦娥奔月”。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后羿之妻,美丽善良的女子。后羿得到西王母赐给的一粒不死之药,据说靠这粒药就能够升天成仙。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让嫦娥把药藏在了百宝匣里。这件事被逢蒙知道了,他想偷窃长生不死药,但多次失败后,终于趁后羿出去狩猎的机会,窜进后羿的住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之药。嫦娥在情急之下吞下了不死药,身体立刻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
中秋的由来和中秋的故事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到家后非常伤心,捶着胸脯抱怨王母娘娘骗人。侍女们安慰后羿道:“等你有一天真的老了,那么嫦娥就会回来。”后羿将嫦娥安葬在月宫里,为求得嫦娥早日回来,后羿还制作了嫦娥爱吃的圆饼来寄托自己的思念。此后大家每年八月十五都要和家人团聚,“圆如满月”,即“团圆”。
三、中秋节的诗歌:
中秋节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节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心情和对亲人(特别是手足之情的兄长)的怀念。其中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更是成为了千古绝唱。其他脍炙人口的中秋节诗词还有唐代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代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等。
四、中秋节的散文:
许多文学大师都创作过与中秋节相关的散文作品。这些散文不仅描绘了中秋节的美丽景象和传统习俗,还表达了作者们对家庭、友情和生活的感悟。例如巴金的《月》、冰心的《我的中秋节》等作品都反映了作者们对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的热爱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