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美术展的观后感
关于参观美术展的观后感范文(通用15篇)
美术繁荣的时代,展览风起云涌。目前,每年都会举办各种不同类别、不同形式的美术展览,争奇斗艳于祖国的文化艺圃。店铺给大家整理了美术展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
参观美术展的观后感 篇1
今天,我们来到了美术展,那里的贺卡、精品制作还有绘画都使我赞叹不已,接下来就是美术展的感受:
开始,我先来到绘画展,那里的画应有尽有,有卡通画,有国画,还有精细的素描。那些卡通画画得很生动,好想活了似的,而且那画纸很大,看来这作者费了很大功夫。国画与素描画很有特点,而且像那些大师画的,让我不禁佩服。
之后,我来到展示桌旁看贺卡,我看见了自己的贺卡,结果看见别人做的贺卡可好看了。我自认为我做得很出,但和别人的贺卡摆一起后黯然失,看来我自己也要努力要进步吧。
最好看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属制品小制作了,其中最吸引别人眼球的是用小牙签做的小房子了,小牙签做的房顶,房体还有梯子,牙签连起来做的杆。不知那同学怎么弄的,把牙签贴起来,看来做美术的都是能人啊!我以后得像他们一样,努力去做事呀!因为他们贴牙签一定会很麻烦,我也要学习他们的毅力,我希望我能成功。
参观美术展的观后感 篇2
我有幸参观了学校的美术展,那些优美的线条,高雅的用,精心的构图,丰富的内涵,给我带来了不少的收获。我感叹那些彩鲜艳的贺卡,因为那是发自内心的祝福;我赞美那些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因为那是由不断日积月累的练习筑成的;我惊奇那些栩栩如生的中国画,因为那些由耐心和勤奋写成的。
看着别人的作品,不仅想起他们背后付出的努力。我想他们不为取得什么奖品,他们想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开拓思维罢了。
我衷心地希望学校的美术展可以越办越好,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大的美术交流平台,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与丰富的内涵,欣赏更多的优秀作品。
参观美术展的观后感 篇3
山东美术新人新作展已经是第十五届了,我竟是第一次看,真是稳坐井底的青蛙,惭愧。
进了展厅才知道竟有这么多同仁奔忙在艺术这条路上,尤其是画国画的,夸张的说人才真是浩浩荡荡。自己身为一个喜欢艺术并为此做出努力的人,深深了解,取得一点点成绩需要付出多少艰辛。非常敬佩这些一直坚持不懈的人。
通过展览也暴露很多问题,一是创作片面追求大尺幅,画面华而不实。我早就耳闻参加展览要想获奖画幅至少要两米乘两米,小了会吃亏。这种现象或许说明中国人画画的太多了,先从气势上夺魁再说。真正好的作品是不论大小的,应该是内容决定尺幅。二是画面缺乏对当代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很多画有种出土文物的感觉,从这点也就理解老百姓为什么很少关心美术展览。如今画家画出的画除了给自己看给同行看,剩下那些还能关心这事的人也就是想从中谋利的人了。三是站的高度不够,缺乏理论知识的引导。很多形式的研究前人已经做过了,我们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如果搞出的作品从形式到意境都觉似曾相识,内容又不能打动观者的话,我不知道这种对艺术的执着是否还那么意义重大。
>>>下一页更多精彩“美术展观后感范文”
参观美术展的观后感 篇4
6月5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来到绍兴市博物馆,参加张东华博士美术作品的开幕式。张东华先生,绍兴嵊州人,中国美院博士生。张先生不仅画技精湛,而且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都较为突出。此次画展就是其《花鸟画临摹和变体临摹技法研究》汇报展。在杭州美院是首展,这次来故乡绍兴是续展。
张先生花鸟画展出作品非常多,以工笔为主,也有部分兼工带写的,尤其以鸟、荷居多。
细细观展,有三点感受颇深。
一是勤奋耕耘在艺术的乐土上。张先生年轻有为,勤奋好学,对于绘画事业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今天的画展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勤奋也是一种人的品质,有了它,人生就会获得富有和满足。尤其是在艺术的这条道路上,一定不会有捷径可走,踏实加勤奋,就能体会到艺术的快乐!
画展观后感二是精心研究在艺术的思想中。张先生不仅仅是停留在画画这一个层面上,还精心研究创新的绘画风格。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在思悟中不断创新。所以就有了《花鸟画临摹和变体临摹
技法》,大量的论文与观点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从画作中,我看到了张先生对于“精心研究”之心,痴心不改!
三是静心享受在艺术的灵魂上。张先生的画中,多以花鸟景致居多,画中流淌着一份惬意的甜美与诗意的韵味。虽然有鸟、鸭等小动物,不时在画面中浮现,但画作给人一种以“宁静”的感觉。我想,张先生可能要表达的是自己的一种心境,一种宁静的心态,一种艺术的心态。静心地享受着艺术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
参观美术展的观后感 篇5
星期天,我和妈妈还有弟弟一起去了关山月美术馆看画展。这次画展是为了庆祝中法建交 50 年的法国索菲亚艺术基金会协办的“ ChiFra” 中法艺术交流展,专门请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去的。
刚进大厅,就能看到几幅主要展示的画。有书房、两个布里亚特人、微风之二、遥望等。每幅画都栩栩如生,让人看了不禁赞叹起来。
现在,让我来讲讲我最喜欢的几幅画吧。
第一幅画,,是——书房。讲的是一个清秀纯真的女孩,坐在书房里。她的面前摆放着一本书,书的旁边放着一杯茶水,书的前边放着一些水果。然而,女孩的目光并没有在书上,而是眺望远方。远远望去,就像身临奇境了一样。
第二幅画,是——遥望。讲的是一个女孩,带着一顶帽子,穿着黑的衣服,扎着马尾辫,向右边的远处眺望。她看得很认真,又很难过,似乎在跟走去的亲人说再见,又似乎不是。她的嘴唇微微上扬,似乎在抱怨着什么,让人很想听她倾述。
最后一幅画,是——母与子。讲的是一位母亲,抱着一位孩子。母亲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抚摸孩子。母亲的头发乱糟糟的,衣服也皱巴巴的。而孩子白白胖胖,穿着崭新的衣服。母亲的嘴吻在孩子的脸上。他们坐在凳子上,孩子才一岁多,好像就要跟妈妈分离,妈妈更是一脸悲伤。
这次画展给我留下很深的影响,我会永远记住的。
参观美术展的观后感 篇6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合肥美术展览馆参观中国山水画艺术展。
首先,刚一走进展览馆,我就被展览馆气势磅礴的建筑气势所震撼,它的外观就像一座金字塔,挺拔地矗立在那里,像一名忠诚的卫士一样守护着一件件国宝。
当我走进去以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中国著名山水画家阚维民的山水画。他的画充满朝气、栩栩如生,感觉这画的景象似乎就在我的眼前,山水充满灵动性,远处的鸟儿用力着飞着,似乎想要冲出这幅画似的。
走着走着,我突然看到了一副画,就是四大君子——竹子。这幅画是罗序伦画的一副竹子画作,名字叫做报竹平安。这画上的竹子就像解放军一样,笔直地站在那儿,看守着这块土地,让人真的很有安全感。
最后我看的一幅是由中国著名山水画家高宗根画的春晓,春晓这个词儿让人感到很温暖,但是这画哪儿让人感到温暖呢?噢,原来这幅画中的松树旁边有一颗迎春树,这颗迎春树就能让人知道这幅画的季节是春天,虽然旁边的树孤零零的,但是迎春花让人感到温暖。
走出美术馆后,我被那一幅幅画所震撼,同时也为中国的画家产生由衷的敬佩。现实中真实的景象就这样的在他们的笔下所保存下来。我也看过其他类型的画作,像油画等。但是还是感觉中国画最美!我也立志想要做一名画家,留下一幅幅传世之作!
参观美术展的观后感 篇7
趁黄金周,让我们抛开书本,摆脱题海,去领略一下外面大千世界的斑斓多姿,给心情放一次假。
早耳闻上海美术馆的“双年展”有很强的视觉艺术。我便慕名而去。展馆里人山人海,旺盛的人气绝对不亚于任何一档选秀节目的现场。
一幅幅构思新颖巧妙的绘画摄影作品把我带进了一个五彩的漩涡。我伫立在一幅名叫《一瞥》的作品前凝视和沉思着。一个金发女郎的回眸一瞬间被定格在框中。画面是那样的缥缈,那样的虚幻,又是那样的妩媚,那样的真实。我无法辨认出那是一幅画还是一张照。一瞬间成为永恒。那一瞥,让我联想万篇。我不由地感慨艺术家能把看似短暂微妙的东西制作得那么纯熟,那么深入人心。
一个名为“时空邮局”的空间止住了我前进的脚步。墙上凌乱地贴满了一张张明信片,是曾经来参观的游客留下的笔迹。他们有的写给未来的自己,憧憬自己的锦绣前程;有的写给已故的亲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思念与感怀;也有写给朋友、爱人甚至外星人的。我想无论他们在收信日期上写下的是过去还是未来,只要存有这份真诚的心意,又何须管某年某月某日呢?
展馆内还摆设着几尊栩栩如生的人物蜡像,逼真地吸引众多游客驻足留影。我也不甘示弱,对准其中一尊外国老头的蜡像按动相机。不料,那尊蜡像竟然动了,转过头惊愕地看着我。我也正纳闷。顿时我俩似乎都明白了什么,相视一笑。在这些惟妙惟肖的蜡像和穿梭的人里,我已晕眩得分不清真真假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