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探秘
作者:陈润愉
来源:《创新作文(3-4年级)》2018年第07期
        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对考古也有很大的兴趣。正好,图书馆发起了一个考古探秘活动,周末到秦堂山遗址探秘。
        星期天早上,我和妈妈早早来到图书馆集合。签到之后,我们就上了二号车。解说老师向我们介绍秦堂山遗址:“秦堂山遗址距今大约有6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占地18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马家浜时期文化遗址,发掘出来的文物有玉玦、鱼管、陶鼎、陶罐……”听着解说老师的介绍,我对秦堂山遗址更加向往了。
        不一会儿就到达目的地了。下了车,我跟着大部队往前走,前面出现一个大坑,解说老师告诉我们这叫“探方”。我向下一看,里面赫然躺着几具尸骨,我顿时有些毛骨悚然。解说老师走下大坑,泰然自若地解说起来:“这里一共有四具尸骨,其中有一具女性尸骨下面还有一个用石头做的纺轮。这些尸骨有的保存得很完整,有的就保存得没那么完整了,导致尸骨保存情况不同的原因是土壤的酸碱度。尸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地方,其土壤中有贝壳,贝壳能让土壤
变成碱性,这样就更适合保存尸骨;尸骨保存不完整的地方,土壤则是酸性的,酸性土壤会腐蚀尸骨。”
        我在探方的两边看到很多线条。解说老师告诉我们,这些线条代表不同年代的土壤。我还看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圈,解说老师说,那一个个圆圈是以前盖房屋立柱子时留下的痕迹,科学家们就是根据这些圆圈推测出原来房子的轮廓。随后,解说老师邀请我们走进大坑。我战战兢兢地瞄了一眼,小心翼翼地走了下去。很快,大家都聚在尸骨旁研究起来。我有些害怕,等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一步步挪过去时,大家都已经准备散了。唉,下次我还要再大胆一些才行啊!
        我们又学习如何使用洛阳铲。我和一个女孩合作,一起用洛阳铲挖土。我们挖出了一些混在泥中的黑红两的陶瓷碴儿。经过讨论,我们断定这是汉代的陶瓷碴儿,因为那时候的工匠最喜欢使用这两种颜,这两种颜又被称为玄和赤。
        接着,我们又去修复陶器的工作站参观。那里有许多精美的陶器和瓷器,可惜大多是残片。解说老师告诉我们,她的工作就是整理、修复这些残片,还原陶器或瓷器的本来面貌。解说老师还教我们如何看残片的编号,告诉我们每个数字及字母代表的意思。6000多年前,
虽然工具简陋,材料粗糙,但是人们依旧做出了让我们现代人震惊的精美陶器。古人的智慧真令人佩服。
        活动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回望秦堂山遗址,心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考古学家,揭开更多的历史秘密。
        ◆江苏溧阳市实验小学
        (指導老师 周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