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政处罚一般程序
第一节 立案
  第二十二条立案条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涉嫌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违法行为,应当进行初步审查,并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经审查,符合下列四项条件的,予以立案:
  一有涉嫌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二依法应当或者可以给予行政处罚;
  三属于本机关管辖;
  四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到被发现之日止未超过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违法行为处于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三条撤销立案对已经立案的案件,根据新情况发现不符合第二十二条立案条件的,应当撤销立案.
  第二十四条紧急案件先行调查取证对需要立即查处的环境违法行为,可以先行调查取证,并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和补办立案手续.
  第二十五条立案审查后的案件移送经立案审查,属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管辖,但不属于本机关管辖范围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属于其他有关部门管辖范围的,应当移送其他有关部门.
第二节 调查取证
  第二十六条专人负责调查取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登记立案的环境违法行为,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及时组织调查取证.
  第二十七条协助调查取证需要委托其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协助调查取证的,应当出具书面委托调查函.
  受委托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协助.无法协助的,应当及时将无法协助的情况和原因函告委托机关.
  第二十八条调查取证出示证件调查取证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中国环境监察证或者其他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十九条调查人员职权调查人员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有关场所进行检查、勘察、取样、录音、拍照、录像;
  二询问当事人及有关人员,要求其说明相关事项和提供有关材料;
  三查阅、复制生产记录、排污记录和其他有关材料.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的环境监测等技术人员随同调查人员进行调查时,有权采取上述措施和进行监测、试验.
  第三十条调查人员责任调查人员负有下列责任:
  一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危害后果、违法情节等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及时、公正的调查;
  二依法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不得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违法手段获取证据;
  三询问当事人、证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应当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四对当事人、证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的陈述如实记录.
  第三十一条当事人配合调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应当配合调查、检查或者现场勘验,如实回答询问,不得拒绝、阻碍、隐瞒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第三十二条证据类别环境行政处罚证据,主要有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当事人陈述、监测报告和其他鉴定结论、现场检查勘察笔录等形式.
  证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行政执法和行政诉讼证据的规定,并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第三十三条现场检查笔录对有关物品或者场所进行检查时,应当制作现场检查勘察笔录,可以采取拍照、录像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现场情况.
  第三十四条现场检查取样需要取样的,应当制作取样记录或者将取样过程记入现场检查勘察笔录,可以采取拍照、录像或者其他方式记录取样情况.
  第三十五条监测报告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监测的,应当提出明确具体的监测任务,并要求提交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必须载明下列事项:
  一监测机构的全称;
  二监测机构的国家计量认证标志CMA和监测字号;
  三监测项目的名称、委托单位、监测时间、监测点位、监测方法、检测仪器、检测分析结果等内容;
  四监测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等人员的签名和监测机构的盖章.
  第三十六条在线监测数据可为证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利用在线监控或者其他技术监控手段收集违法行为证据.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有效性数据,可以作为认定违法事实的证
据.
  第三十七条现场监测数据可为证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对排污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现场即时采样,监测结果可以作为判定污染物排放是否超标的证据.
  第三十八条证据的登记保存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调查人员可以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情况紧急的,调查人员可以先采取登记保存措施,再报请机关负责人批准.
  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应当当场清点,开具清单,由当事人和调查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先行登记保存期间,不得损毁、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第三十九条登记保存措施与解除对于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采取以下措施:
  一根据情况及时采取记录、复制、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措施;
  二需要鉴定的,送交鉴定;
  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查封、暂扣的,决定查封、暂扣;
  四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违法事实成立但依法不应当查封、暂扣或者没收的,决定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超过7个工作日未作出处理决定的,先行登记保存措施自动解除.
  第四十条依法实施查封暂扣实施查封、暂扣等行政强制措施,应当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并应当告知当事人有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四十一条查封暂扣实施要求查封、暂扣当事人的财物,应当当场清点,开具清单,由调查人员和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查封、暂扣的财物应当妥善保管,严禁动用、调换、损毁或者变卖.
  第四十二条查封暂扣解除经查明与违法行为无关或者不再需要采取查封、暂扣措施的,应当解除查封、暂扣措施,将查封、暂扣的财物如数返还当事人,并由调查人员和当事人在财物清单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四十三条当事人与现场调查取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调查取证时,当事人应当到场.
  下列情形不影响调查取证的进行:
  一当事人拒不到场的;
  二无法到当事人的;
  三当事人拒绝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的;
  四暗查或者其他方式调查的;
  五当事人未到场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四条调查终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终结调查:
  一违法事实清楚、法律手续完备、证据充分的;处理决定
  二违法事实不成立的;
  三作为当事人的自然人死亡的;
  四作为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无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受其权利义务,又无其他关系人可以追查的;
  五发现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
  六其他依法应当终结调查的情形.
  第四十五条案件移送审查终结调查的,案件调查机构应当提出已查明违法行为的事实和证据、初步处理意见,按照查处分离的原则送本机关处罚案件审查部门审查.
第三节 案件审查
  第四十六条案件审查的内容案件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本机关是否有管辖权;
  二违法事实是否清楚;
  三证据是否确凿;
  四调查取证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五是否超过行政处罚追诉时效;
  六适用依据和初步处理意见是否合法、适当.
  第四十七条补充或重新调查取证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或者调查程序违法的,应当退回补充调查取证或者重新调查取证.
第四节 告知和听证
  第四十八条处罚告知和听证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关事实、理由、依据和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权利.
  在作出暂扣或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的和没收等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第四十九条当事人申辩的处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
  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五十条处罚听证的执行行政处罚听证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节 处理决定
  第五十一条处罚决定本机关负责人经过审查,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违法事实成立,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根据其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符合本办法第十六条情形之一的,移送有权机关处理.
  第五十二条重大案件集体审议案情复杂或者对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人应当集体审议决定.
  集体审议过程应当予以记录.
  第五十三条处罚决定书的制作决定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对同一当事人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环境违法行为,可以分别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也可以列入同一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五十四条处罚决定书的内容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号码、地址等;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依据和理由;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并且加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印章.
  第五十五条作出处罚决定的时限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的3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案件办理过程中听证、公告、监测、鉴定、送达等时间不计入期限.
  第五十六条处罚决定的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送达当事人,并根据需要抄送与案件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第五十七条送达方式送达行政处罚文书可以采取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公告送达、公证送达或者其他方式.
  送达行政处罚文书应当使用送达回证并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