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五声调式”章节课堂教学的探索朱敏
发布时间:2023-06-28T11:32:54.52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8期作者:朱敏[导读]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前提下,要求各级各类各学段的学校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要形成协同效应。要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优化课堂,培养育人机制,本文以《基本乐理》课程中“五声调式”这一章节为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本课堂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思政进行探讨。
江苏省宿迁市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223800
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前提下,要求各级各类各学段的学校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要形成协同效应。要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优化课堂,培养育人机制,本文以《基本乐理》课程中“五声调式”这一章节为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本课堂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思政进行探讨。
关键词:五声调式思政教学方法歌词
引言
在今天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的新时代重要举措下,要促使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优化课程设置,培养育人机制的背景下。课程融入思政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常常为音乐理论课程融入思政而感到困惑。为了健全德技并修,规范培养
人才,实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以《基本乐理》课“五声调式”这一章节为例,展开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思政的探讨。
一、思政是个立体多元的结构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要在教育中积极探索实质性介入学生个人日常生活的方式,将教学与学生当前情感相结合,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和困惑,即他们认知和实践的隐性根源,从而对之产生积极的影响。思想元素也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在教学中融入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课程思政不等于专业课程思政化,在本质上更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受业解惑,实现育人育才有机统一。
二、五声调式的概念
五声调式是我国古代音律。顾名思义,五声调式就是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构成的调式。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
理论体系,因此,尽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中都可见到五声调式。但是和我们国家的五声调式风格截然不同。所以我们所说的五声调式就是特指我国的"民族调式"。由于这种调式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也可以称为民族调式。五声调式是以纯五度的音程关系来排列的,在此基础上加上偏音也可以构成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但是由于偏音不能构成调式的主音,所以仍然隶属五声调式。
三、五声调式音乐中融入思政的必要性
自二十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网络等大众传媒迅猛发展,使得我国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随着移民音乐文化的交融和汇合,多元文化在世界迅速崛起并繁荣。2004年,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多元文化在国际蔓延,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对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提出挑战,并对本土文化产生冲击。
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长期以来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许多音乐界学者重视西方音乐学的一套教育理论,轻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更谈不上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热爱祖国,热爱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作为教育者要利用我国几千年积淀的璀璨的民族音乐文化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传承地方民族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情感,要有弘扬民族音乐,振兴民族文化使命和担当。
五声调式是民族音乐的根本,是《基本乐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章节,只有深入地理解了五声调式,才能
够深刻地剖析民族音乐,从多个侧面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而才能更好地全方位地融入思政。最终达到育人的效果。
四、五声调式中思政融入的切入点
(一)从定义中到思政的元素
“三分损益法”是我国音乐史上的最早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记载。是我国古代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由“三分损益法”得出来的五个音就是五声调式中的五个音。与西方国家五度相生律原理上是一致的,但比西方国家早一百四十多年。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定了本土文化自信。
(二)从课程的导入中挖掘思政元素1、从民族器乐、民歌导入本课,引入思政如果是民乐器乐类老师可以先弹奏一首民族乐器的曲子。例如:二胡老师可以先演奏一首《二泉映月》、古筝老师可以先弹奏一首《高山流水》等。可以先让同学感知民乐给听觉上带来的感官吸引。继而引发学生的探索乐理知识的欲望。用美妙的民族乐器才能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从而调动他们在课堂上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声乐老师可以先唱一首民歌,继而引入五声调式,展开民族调式知识点讲解。进而引导其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使学生热爱民族歌曲、热爱民族乐器,感受国乐的美妙。从而坚定了文化自信。利用别的艺术门类导入本课,引入思政①在教学时,我们要拓宽视野,例如:我们可以展示一件充
满民族风民族服饰来与西方的服装相比较,让学生充满好奇,引入中国元素,从而引入五声调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求知欲。
②艺术的迁移法,艺术给人带来美感是相通的,是共情的。例如:我们在讲解羽调式蒙古族民歌《鸿雁》时,同学们唱谱识别调式,同时选择一名舞蹈优秀的同学跳一支蒙古舞来烘托氛围和意境。嘹亮的歌声和轻盈优美的蒙古舞,仿佛置身辽阔的大草原。每个肢体语言无不衬托出对家乡的无比思念。诠释了游牧民族淡淡的乡愁与豪爽的性格。彰显了民族文化迷人的魅力。巧妙地导入五声调式的歌曲且结合了思政。艺术是相通的,一首歌曲不仅通过舞蹈展现出它的美,而且也可以通过绘画表现出其内涵元素。我们在讲授此章节时可以首先设疑,逆推算出五声调式中的某一调式。例如我们先展现出一幅雨打芭蕉或烟柳画桥这种意象中国绘画作品,提问同学这种作品是西方风格的还是中国风格的。从而引入一首器乐曲《蕉窗夜雨》,然后展开谱例对其调式展开分析,得出是五声调式商调式。这种首先设疑,然后逆推,直至掌握知识点,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在教学中经常被采用。对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果,音乐和思政相互融合和渗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1、体验教学法
体验教学法是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用身体亲自去体验活动,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由于五声调式的五个主音分别为宫、商、角、徵、羽。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在讲解五声调式的判别后,分别搜集代表这五种调式的歌曲进行视唱,例如我们熟悉的江苏民歌《杨柳叶子青》属于宫调式,陕西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商调式的曲子。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以此类推。把乐理知识通过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既体验了我国民族音乐旋律之美,有增强了文化自信。最终实现了掌握五声调式乐理知识。
2、教具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演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实验和动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或书本知识的方法。我们在讲解三分损益法时,为了直观地表现出管的损一和益一,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制五个纸管来代替竹管,以一个纸管为宫音,将其分为三等分,减去一三分之一长度,即为上方纯五度徵音(呈现出另外一个纸管)。再以徵音的管子长度为标准,增加其三分之一,即为益一,再呈现出下方纯四度的商音。以此类推,通过增加三分之一和减去三分之一,得出五声调式的五个音。我们的古人在不懂得物理机械波的原理下,仅仅凭对竹管损一和益一听觉,就得出三分损益法这千古定律。教师运用纸张制作竹管作为教具的教学方法,经过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不但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还获得感性认识,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能轻松地掌握这一抽象概念,并且印象深刻[5]。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同学们由衷地钦佩我们古人的智慧。赞扬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自豪感,以此作为切入点自然引入思政。
鸿雁 歌词3、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中我们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开放、共享、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动机,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理解,培养能力,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仍然以《鸿雁》为例,我们在讲解其为民族调式羽调式的同时,通过网络通讯在网上搜《鸿雁》的伴奏音乐,同学们跟着伴奏唱谱。最后结束音在羽音上,判断其为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结合音乐教学的具体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配以最精美的满载蒙古风情的壮观画面,使原本只是听觉艺术的歌曲,立刻变为视觉和听觉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寓理论教学于音画之中,寓教学于美的享受中。开拓了学生视野,实现了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对于实现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对于实现科技自信、艺术自信,最终实现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起到育才功效,更重要的是还能起到育人作用。五、歌词文字的烘托
语言是一门文化艺术,文学是以语言和文字为手段,反映社会,反映情感的。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歌词是创造性地表达升华后的语言,能够强化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细腻地表达所思所想,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十送红军》《拥军花鼓》等徵调式的民歌。质朴的歌词勾勒出了军民鱼水一家亲淳朴的军民难舍的情景场面。两首歌曲无一不教育学生要具有爱国、爱党的炽热情怀。歌词的凝练美、抒情美,加上歌曲的韵律美。对于发挥国乐之美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语言和艺术相结合,能体现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立德树人之功效。
结束语
一堂优质的课堂需要精心地设计,本文从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以及整个课堂的实施的过程,探讨课堂上融入思政的技巧。精心地设计,巧妙地构思,能够使课堂效率事半功倍。思政巧妙地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去,能够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多种教学方法采用,不仅能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而且还能丰富课堂的形式,化抽象为形象。同时也使课程融入思政方式多样化,便捷些化。从而实现知识的传递和价值的引领。能够真正构建智慧课堂、高效课堂,最终实现综合育人教学功效。参考文献:
[1]杨梅,刘世男,程飞,潘晓芳,王凌晖.新时代背景下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思政内涵探讨[J].高教学刊,2022.8(35):185-18810.1998/j.CN23-1593
[2]亢云洁.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3):22-25.
[3]曹蕾,王莉,何冰,贺宝玲,林佳.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22,8(35):67-69+73.DOI:10.19980/j.CN23-1593/G4.2022.35.016
[4]张红玲王晓娜.艺术类高效课堂思政工作体制机制的新时代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21(6):138-141.
[5]娄春华,王雅珍.高分子科学导论公选课演示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9,29(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