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汇【预习必备】
《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qin园春分fen外妖娆陌o
成吉思汗hanshU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⑴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 输:差、失。
(4)俱往矣 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
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
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 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 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 雪》下阕词的内容。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我爱这土地》
作者简介:
艾青(1910 ~ 1996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只因一次在写 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 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 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 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接 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 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写作艺术
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作 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 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想像和诗思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但他没 有把诗的篇幅拉长,不让诗的情思散漫开去,而只把诗人对土地广阔而深厚的爱 浓缩在10行诗中,并且取得了最佳的艺术效果。
写作手法
诗人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借 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使人 浑然不觉。诗以“假如”开头,显得新奇,富有独创性,便于化人为鸟,把诗境 推向虚拟的艺术境界。当然,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不像古诗 词中那些实指(如杜鹃、鹤鸽等)。“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 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诗人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 点。这是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诗人特殊的个性与气质(艾青自称是“悲 哀的诗人”)以及诗人特殊的表达需要等等,共同作用于鸟儿形象而产生的审美意 象。它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形象的审美表现力一从中我们不仅能感到时代的氛围、 诗人的个性和气质,更能感到诗人对土地的爱是如此的执著、坚贞和顽强。
练习
1.全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 对困难斗争的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 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乡愁
沁园春雪赏析
创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1971年,20
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
文章赏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 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 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 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
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 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 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 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 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 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 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 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 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 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 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 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 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 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 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 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由此,看到这首 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
构思极为巧妙。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是单 纯、明朗、集中、强烈。它们又是丰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 读者多方面的联想。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 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些意象和“这”、“那”这两个简 单的指示代词联接在一起,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的 两端紧密融合。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阊奔波 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诗歌以时间的次序 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舒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弓I起人们无 限的哀愁和无尽的相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