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某市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验简报
XX市以创新思维和务实举措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组织有责、党员有为、社会参与、众受益的实践路径,形成了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双向推动、党关系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设计功能明晰的指标体系,给党组织“定标”。出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指标体系,界定党组织的服务标准。在基准指标设定上,涵盖了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行为、服务保障等4大类12项共性指标。在考核指标设定上,根据农村、社区、企业和社会组织、机关和事业单位等4种类型,分别细化成51项、53项、50项、46项个性指标。在考核指标设定上,按照党组织自评、党员和众测评、上级党组织考评分别占10%、70%、20%的权重计算,综合考评得分在90分以上的,命名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构建开放融合的运行体系,给党组织“定位”。主动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推动基层党组织走出“自我运行体系”,强化对各种社会力量的统筹、整合和引领。在全市范围划分112个党建区域,覆盖927个党组织,通过发挥区域内先进党组织的辐射效应,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比较松散的党组织联系成为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构筑了“一个核心、多个堡垒”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体系,培育了“沿江党建带”、“党建商贸圈”、“港城车大夫”等党建新形态,形成了“头雁引领、雁比翼、列队前行”的区域化党建“雁阵效应”。对接众多元化需求,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全市村(社区)划分一级网格1
党建工作简报
313个,二级网格6621个。按照“支部+协会+志愿者”模式组建服务团队,全市形成了1275个党员志愿者团队服务在基层、327个党员先锋团队奉献在岗位、784名专业社工工作在一线的生动局面。
完善服务长效的制度体系,给党组织“定责”。构建相互衔接、指向一致的制度体系,推动党组织服务众常态化。完善分层次联系服务机制,建立市领导班子成员“六个一”蹲点联系、区镇机关领导“住镇”、村(社区)“党员干部民情日记“党联系卡”等制度,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帮解民忧。引入社会化考评机制,组织131个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走进党建区域向众述职。各区域分别推选50至100名党员众代表当Ⅱ考官”,以无记名方式进行众满意度测评,并对众满意率低于80%的5个部门跟进问责,努力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成为受众欢迎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