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恭敬为本
         
  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毫无恭敬,虽诵经念佛,亦非毫无利益;而亵渎之罪,当先受之,堕落三途,经若干劫;其罪毕已,当承此善因,又复闻法修道……   
            《印光法师文钞》上册P252
竭诚方获实益论
《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又云:“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而诸大乘经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良以诸大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
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虽高证佛果,尚须敬法。类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故《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况博地凡夫,通身业力,如重囚之久羁牢狱,莫由得出。何幸承宿世之善根,得睹佛经,如囚遇赦书,庆幸无极。无边利益,从闻经得。岂可任狂妄之知见,不存敬畏,同俗儒之读诵,辄行亵渎。既读佛经,何不依佛经所说恭敬尊重?既亵佛法,岂能得佛法所有真实利益? 
  《印光法师文钞》下册P1399
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说
人生世间,所资以成德达才,建功立业,以及一才一艺,养活身家者,皆由文字主持之力,而得成就。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圣贤道脉,得之于千古,身家经营,遗之于子孙,莫不仗字之力。使世无字,则一切事理,皆不成立,而人与禽兽无异矣。既有如是功力,固宜珍重爱惜。窃见今人任意亵污,是直以至宝等粪土耳,能不现生折福折寿,来生无知无识乎哉?……字为世间至宝,非金银珠玉爵位可比。以金银珠玉爵位,皆由字而得。使世无字,则金银珠玉爵位,亦无由而得矣。字之恩德,说不能尽。敬惜书字,福报甚大。                     
    《印光法师文钞》下册P1775
《惜字》
字为至宝,远胜金珠,人由字智,否则愚痴。
  世若无字,一事莫成,人与禽兽,所异唯名。
《印光法师文钞》下册P1742
            二、亵渎之态
晨起则不加盥漱,登厕则不行洗濯。或置座榻,或作枕头。夜卧而观,则与亵衣同聚。对案而读,则与杂物乱堆。视圣贤之语言,同破坏之故纸。漫不介意,毫无敬容。甚至书香家之妇女,花册皆是经传;世禄家之仆隶,揩物悉用文章。种种亵黩,难以枚举。积弊已久,习矣不察。
《印光法师文钞》上册P15
近世欧风东渐,不但普通人不知敬惜书籍字纸,即读书儒士亦不恭敬书籍,及于字纸。或置书于坐榻,或以书作枕头,或大怒而掷书于地,或抽解而犹看诗书。不但大小便后概不洗手,即夜与妇宿,晨起读书,亦不洗手。每每以字纸揩拭器物,犹以敬惜为名而焚化之。故致普通人无法取法,而垃圾里,茅厕中,街头巷尾,无处不是字纸遍地。舟车行人,每以报纸铺坐处。出外妇女,率用报纸包鞋袜,种种亵渎,不堪枚举。以故天灾人祸,相继降作,皆由亵渎天地间之至宝所致。不知此字纸中,皆有天地日月之字,圣贤经书之文。以此种至极尊贵之物,视同粪土,能不折福寿而现受其殃,贻子孙以愚劣之报乎?
  《印光法师文钞》下册P1775
学人阅览寻常书本,每于翻动页角时,往往用指甲掠划,以致纸质伤损,指印纵横,殊失尊重保护之道。此种恶习,施之于寻常有益身心之书籍,已有罪过,何况佛学经书,为超出生死苦海之宝筏,天神地祗,咸皆恭敬拥护,而可任意亵慢,不加爱护哉?
又有以指尖蘸口中津液,黏纸翻掀,虽纸质未必损伤,然墨及纸角纯白之易致污染。又以污秽口液,抹于佛经之上,亵渎之罪,实无可逃。况乎有病之人口津沾书,易使后来展诵之人得传染之病。以己累人,尤为损德,所当切戒。窃谓佛书流通世间,为养人慧命,度人
出苦之无上宝典,阅者宜加意保存爱惜,期其传之久远,救拔多众,普利有缘。各页翻动之时,当用指肚从旁轻轻掀起,不可卤莽,宜加慎重。其始虽觉未惯,久之自能得心应手也。
又临开卷时,案头尘垢先须揩抹干净。经籍面页底页外,能加外护,或纸或巾,均佳。
  《印光法师文钞》下册P1837
墙上贴佛号,亦有利益,亦有罪过。即贴亦必相宜而贴,庶可久存。若于露地,再不用好浆糊,则三、二日即堕于泥涂中,或被他人之招贴盖矣。此事亦不可潦草为之。
《印光法师文钞》中册P948
看经如同看戏本,了不恭敬。古人所著,与已不合,则直云放屁……如此种人,当被雷打。雷既不打,是佛法当被彼灭矣。奈何奈何。         
《印光法师文钞》中册P819
三、关于在报纸上学书
原函:按文帝《功过格》中有云:“以字纸包经,垫木鱼者,五十过。”晚昔函询聂云台先生,云:“如于报纸上学习书法,写后焚之,有亵渎之罪否?” ------求老法师批答。
师云:字纸包经,垫木鱼,不徒亵渎字纸,直亵渎经典,亵渎道场。君读书人,此种事尚须几番问人乎?报纸上学书亦非不可,然不可胡画乱抹。胡画乱抹,便失诚敬之意。古农谓视纸上之字之价值颇近理,然谁用此心?圣经贤传,岂特别有字,非普通所用之字乎?
    《印光法师文钞》上册P326
            四、关于写经
写经要志诚恭敬,一笔不苟。又须过细校对,不令有错。若或有错,当另写。不可剜补,以免久则糨性退而落脱也。写一句,校一句;写一行,校一行。 一页写完,通页再详校二、三次,方可无错。若错不愿写全页,则将错字点一笔,即写正字于其旁。千万不可剜补。汝之字,不甚好,不必又写《华严》。以字不甚好,后来人不甚注重。
《印光法师文钞》中册P808
写经画像之时,宜断荤酒,沐浴,著净衣,拂拭几案,焚香礼佛,然后落笔。如是乃能获胜功德,得大利益。             
《印光法师文钞》下册P1836
              五、关于写信与书写
书信一事,关系甚重。若常用草体,或成习惯,久久或致误事。
学医,若习惯过为潦草之书,后来或于医方亦用此套,则危险之急。               
《印光法师文钞》中册P855
              六、敬字义为重
字固宜惜,字义尤宜惜。若人不依人道行事,则是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亡八字矣。人而亡八字尚得谓之为人乎?当致力于此,则其大本已立。
《印光法师文钞》中册P966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若不措之躬行,则成亡八字矣。八字既亡,则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可不哀哉?
                  《印光法师文钞》下册P1775
字纸固不可弃,字尤不可弃。不顺乎亲,终身弃去“孝”字;不友于昆,终身弃去“悌”字。如是逐一检点,则字之为我弃者,多矣。             
        《安士全书》P251
七、亵渎字纸与惜字之因果报应事例
1.冯梦华之报
书信一事,关系甚重。若常用草体,或成习惯,久久或致误事。冯梦华厚德君子,其子与孙皆死亡。前年过继之孙,又复死亡。只一一、二岁之曾孙,以为其后。而一家之中,寡妇四、五人,亦可谓景况凄惨矣。岂天特酷待厚德之人乎?缘此老一生,喜写草书。与人信札,非用尽心力,按文义推测,则不识者多。其中难免有误,以故致受此报也。
《印光法师文钞》中册P855
2. 无目之愆
食为民天,何敢暴殄?虽一粒半粒,亦不宜弃。人若抛撒五谷,必定来生无饭吃,今生亦有即得饥饿之报者。人若糟践字纸,必定来生无目及愚痴无知。
《印光法师文钞》中册P884
3.焚经绝后
武功县有寺,内积毁废佛经一藏。康对山少时,与同庠五友,读书其中。时值隆冬,四生用废经以烧炕。一生用以烧洗面水,对山心诽之,不敢言。其夕,康梦三官排衙,盛怒烧经者,断云:“皆合灭门绝后,判用水洗面者,削去前程。”复责对山云:“汝何不言?”应云:“吾年幼,心知不可,不敢言耳。”官云:“一言劝解,可免罪矣,今姑恕汝。”寤而志其事于书末。不数年,四生合门病瘟疫死,洗面生试辄不利,以训蒙终身。     
          《安士全书》P251
4.捐灰减算。
槎溪朱宁约,字士丰,留心书法。康熙乙丑二月,以微疾亡。知交哭之,忽醒曰:“吾寿该四十二岁,以平日勤于学字,随意焚化,散弃其灰,不知珍惜。阴司录过,减吾五年,今三十七,数已尽矣。诸君当知字灰,慎不可弃。”言讫,仍瞑目逝。【按】若云字既为灰,可以捐弃……至于瓷器、竹木器,所绘字样;砖瓦两头,所印福寿记号,往往久滞粪壤中,尤宜禁止。         
    《安士全书》P253
5.弃文速果
昆庠葛子和,于康熙二十六年,读书于西药师殿之楼下,上为卧室。一日偶翻溺器,粪浆从反缝滴下,滴污其所读之文,题为成(目间)谓齐景公曰一节。随取污之文,投之于水,未曾洗涤暴干焚化。而是科首场之第三题,恰是成(目间)谓齐景公曰一节,写至周公岂欺我哉,遗去一字而不自知。因而帖出。【按】焚化秽纸,过犯不小,必洗涤之后,乃可化灰付水。         
              《安士全书》P251
6.王文正公贵显                               
敬惜书字,福报甚大。宋朝王文正公之父,极其敬惜字纸。后梦孔夫子以手按其背曰:“汝何惜吾字之勤也,当令曾参来汝家受生,显大门户。”后生子因名王曾,连中三元,为名宰相。没后谥文正公,封沂国公。后世凡科由联绵,子孙贤善者,悉由先世敬惜书籍,及于字纸中来。
《印光法师文钞》下册P1775
八、 规范读经
凡孔孟薪传,佛祖道脉,格致诚正,了生脱死,与凡日用云为,居心动念,一一发明,堪为规范。诚可谓借世间之因果,示作圣之玄猷。实如来随机利生之妙道,众生离苦得乐之真诠。读者当与佛经一律看。
宜存敬畏,切勿亵渎。则福无不臻,灾无不消矣。敬呈读法十条,祈鉴愚诚。
金刚经全文解释(一)将开卷诵读时,应先发恭敬心,如见大宾,如对先哲,庶在在悟入作者之深心处。
(二)将开卷诵读时,当先发至诚心,出恳切言,赞叹经书,并欣己之有缘得读。
(三)将开卷诵读时,先洗手漱口,就净室洁案,而后展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