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心即佛金刚心 ——李安纲释《西游记》
    即心即佛金刚心 ——李安纲释《西游记》
唐僧生在中国,同我们大家一样,都是东方人。只要是人,就具有人的一切特性,他能成佛,我们大家也都能成佛。那么他怎样成佛的呢?他成佛的路也就是我们的路。下面择要谈谈人的成佛路。
第十回“心猿归正”中,引了一首张伯端的《即心即佛颂》: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能听望。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也是在说,心就是佛,孙悟空就是如来佛;孙悟空是心,如来佛也是心。没有心佛有无等分别念,就是法身佛;无无相,无有取舍,这就是“金刚心”。
“金刚心”产生“金刚智”,“金刚智”就是“如来佛”。也同观世音菩萨一样,如来佛也是一种智慧的化身。如来佛代表的是“寂灭智慧”、“金刚智慧”、“虚空智慧”,孙悟空心智最猖狂的时候,只有用这种无为寂灭之智去降伏,而孙悟空、唐僧最终都进入了金刚心智之中。观音菩萨代表的是“妙观察心智”,因而悟空一有难解之厄,便去求助于观音菩萨,其实是求助自心的“妙观察智”。通过微妙观察,返照自心,照见了“五蕴皆空”,自然就度过一切苦厄。“金刚心”是真空,形象化就是“西方”;中有金刚智慧,即如来佛祖。
唐僧修行,即用后天之心内观返照,逐步磨去凡心而显露真性,最终寂灭成佛。所以唐僧修道,第一步就是收伏心猿。“心猿”含义有二,一是指元心,二是指心如猿猴。“元心”谓其本来是佛,“猿心”谓其好动被染,所以这一个心中有了两层:“元心”和“猿心”,也同潜意识和意识一样。修心就是要把“猿心”变为“元心”,让“金刚心”显露。
在修行人来讲,收伏心猿,就是收服自己的野性,而发下菩提正觉心,并用此心随时觉照,剪除邪念。因为心为身君,能够成此大事。悟空归正,赐名“行者”,即谓人的修行开始,而心的修行也开始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打杀六贼”。六个贼名为: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原来是佛家所谓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外界、声、香、味、触、法“六尘”相合,而产生喜、怒、爱、思、忧、欲“六识”。这六种意识用事,贪婪、执着、喜怒、烦恼,日益戕贼本性,给心君造成极大危害,便堕入“三六”十八层地狱,乃是修道之大敌,必须先加除去,才能专心致志。所以心猿归正后,果然容不得这般毛贼犯上作乱,一棒打杀。唐僧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被杀的“六贼”,正是人与外界接触的六种感官意识,等于断除了心念外驰的窗口,逼得唐僧不得不专心一志上西天,这就是“心猿牢拴”。观世音变老母送“紧箍咒”,即通过妙观察智而使心猿牢拴。“紧箍”照应“牢拴”。
金刚经全文解释《西游记》中,如来佛给了观音三副箍子,分作“紧”、“金”、“禁”三箍。“紧”给心猿,是牢拴;“禁”给了熊精,不精不准漏泄;“金”给了红孩,是赤子金贵。猿心不敢放逸,因而要拴紧;熊精代表元气,与悟空“金箍棒”同类,不敢漏泄,所以被观音戴上“禁箍”,做了守山(肉体)大神。因为元气一尽,人立即死亡,有它守形山则人不死;红孩又称“赤子”、“婴儿”,是人的元神,元神不能乱跑,所以观音给他戴上了“金箍”,让他做了善财童子。第三步,是“意马收缰”。古人说“心猿意马”,是说心如猿好攀缘,意如马好奔驰,都是修道的障碍。然而,诸佛菩萨修行成道,也多是将“六根”转为“六智”,将诸障碍变为利根,所以,心猿意马均可成为修道的利器。而且,意识乃是心性的延伸,是心之子,所以有“意马忆心猿”、“猿马合作心和意”的说法。如今既然“心猿”已经“牢拴”,“意马”自然需要“收缰”,然后才能一心一意上西天。而马上的鞍辔还是观音菩萨送的,也是通过妙观察智收伏的。只要这意念之马能乾乾不息,一路奔走,专心专意,不愁到不了西天。也就是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意专人了。心意合一,志向坚定,便是修道的根本保证。第四步,是“收服情识”。住于福陵山云栈洞的猪刚鬣,也与当年孙悟空断魔归本时所杀的“混世魔王”一样,是肾山肾洞里的肾主,为猪精。“福陵”像肾之形,“云栈”像脊柱之形,“刚鬣”是《坎》中之阳(—)。《坎》与《离》相对,肾与心相对,猪八戒与孙悟空相对,一为“识神”,一为“元神”。而猪精所指挥的六贼和意识都被杀服,那么识神也该被收服了。
佛家唯识宗,也就是由唐僧陈玄奘所创立的中国佛教派别,就讲的是“三界唯心”,所以要“悟空”;讲的是“万法唯识”,所以要“悟能”。“悟能”代表的是“唯识”的识神,悟空代表的是“唯心”的心神。万法存在于三界中,那么,识神也当归于心神,这即是唯识宗的根本修持法门——“转识成智”。就是要灭掉猪悟能的情识欲望,使其与元心相合,归为一体,当下就能成佛。而西天取经八十一难,其实都是“元神”和“识神”的矛盾所引起的。第五步,是“本性回复”。流沙河中的妖怪,乃是人的真性象征。观音菩萨为他取名“沙悟净”,沙为土,“悟净”是“吾心净”。“吾心净”,即是“净土”,所以“西方”即在眼前,叫做“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依照“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的说法,佛性遍在,如此沙一样,故而称“性沙”。那么沙悟净即代表的是真如佛性,像流沙一样虚弱无体,但却流溢于三千大千世界,是万物、三界的根本。唐僧收伏了“心猿”,灭掉了“六贼”,降伏了“意马”和“情识”,心地明净,也就要见到本性了,所以沙悟净最为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