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1
今天是正式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准备的是第一课《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上一有雪的有关诗句引入词的知识二朗读感知.学生早读已背了诗词,部分学生已会背.学生的读只做到了读字音.为此我把课堂第一个活动定为诵读感知.
一、自己先范读,再让学生自由仿读诵读.要求学生读出节奏和味道。
二、学生谈诵读感知,说说自己从文中读到了什么?明了词的内容,学会从表达内容手法等多角度概括.活动二赏析品味。
l、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抓住望惜等关键字词,从内容上把握诗词内容。
2、语句赏析,让学生学会从修辞动词手法等角度赏析语句.活动三感悟主旨.1让学生通过把握过渡句主旨句体会诗词情感和写作目的.2比较本词和减字木兰花3再次诵读结课.
在课的设计上自己力避问题为活动话题.回顾课堂存在问题:1课堂沉闷,新学生可能不适应.
学生回答问题参于度低.2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今后要注意培养.……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2
传统的诗词教学教师的讲授有余,学生的活动不足;理解、分析内容和含义等逻辑思维有余,而体味、感悟意境等形象思维不足。教学这首《
沁园春雪》时,我想尝试改变这两点。
首先是设计、组织形式多样的有吸引力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动起来。 “三分诗七分读”,诗词教学必须将朗读活动贯彻到课堂始终,这堂课我运用了听范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纠正读、模仿读、分角轮读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朗读、设计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在读中欣赏、领悟词的语言和意境,用读表现词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词的意境,很好得发挥了学生的阅读自主性,且能让学生深入诗歌内部有切身的体会。请学生介绍词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紧紧围绕词的内容义有所延伸,既调动了一部分
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又勾起了其余学生获取未知的探究欲和课外拓展知识面的兴趣。
其次是少点零敲碎打的分析,多一些整体的品味、感悟。新课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 、“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等要求都是从这一角度提出的。一开始的听范读和自由读都是整体感知,促使学生通过熏陶感染和朗读实践去感受整首词完整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赏析的环节也是着眼整首词,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富于形象性。感受贴切、传神、情感充沛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词人的情怀。
总之,在诗词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使之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通过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同时从中受到积极思想的熏陶感染。为实现这些目标,我在这节课中作出了一些努力,可能心太切,教学内容安排较满,节奏较快,有点走马观花。以对话为主体的课堂稍嫌平淡。如果能加入多媒体课件,将声画带进课堂,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还能增加课堂的艺术彩。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1、问题设计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力图使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过程。提问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具有清晰的层次感。上阕围绕“为什么写景产生了壮美的效果”一问展开,下阕则以对比为支点,融评价历史人物与理解“风流人物”内涵于一体。
2、鉴于作品作为词的文体特点,仍关注了一些难点词句。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须”“文采 ”“风骚”等。
3、备课时也把介绍意象和“诗品取决于人品”的论点定为教学目标,意在丰富学生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对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应该说是大有裨益的。具体操作过程也引发了有价值的比较阅读。
回顾备课过程,我意识到自己根本的立场是努力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以自己研读教材的体验为设计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求自己撷取精华,深刻透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实质及表达形式,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启发学生,自己的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
二、对学生课堂活动的反思沁园春雪赏析
1、除了朗读、模仿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活动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师提问的层面上。不能说这种活动完全是非自主的,但至少提出问题阶段的活动是非自主的。依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也几乎认定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的探究价值是有限的,更不曾设想由此来组织课堂教学。
2、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学生能认同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而不认为学生具备自主完成较高层次的研读的知识储备。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比如提出疑问,讨论问题,展示议论或独立思考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等等。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我也没有让学生用较多的课外学习(如查寻背景材料)弥补这种不足,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似乎难以展开,教师仍扮演了主角。
3、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体活动就是朗读。由于对时间因素的考虑和对独立思考的重视,我并没有强调合作(讨论),于是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对一”的问答。但我仍以为自己较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虽然问题的解决较多地借助了教师的讲解和总结。
三、与新课标的距离有多远
学生活动应当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的“教”也应当回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关注了“学生可以学到什么”,但忽视了“学生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学”。
学生活动的质量固然不取决于课堂的活跃热闹程度,而取决于活动所围绕的核心,但教师的思维毕竟取代不了学生的体验。教师的引导作用必须发挥但可以有多种方式,新课标想来是希望教师更“隐身”一些,希望教师的引导作用能更多地在学生活动中显示出来。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把握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活动也就必然成为一种载体。教师也因此必须承担起学生活动设计者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先前对自己的角职责的认识是模糊的。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3
过《沁园春·雪》和《雨说》的教学,对诗歌教学中朗读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