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陋室铭》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了解作者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有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一辈子观。
  2、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韵文之美,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近作者,深入作品。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古文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不仅让小孩们感受刘禹锡的“穷则独善其身”,安贫乐道的高尚精神,更让小孩们了解这是一篇特别战斗的檄文。他用“德馨"鼓舞了自己不竭的斗志,用“苔痕”“草”“素琴”“鸿儒”充实装点自己的生活,用“无案牍之劳形"安慰自己屡受排挤的压抑。诸葛、子云是他心中的楷模,圣人孔子的德行、功业更是他追求的目标。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的发展,尤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二)“斯是陋室,惟吾独馨”这句话会给您带来些什么考虑?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短文《陋室铭》,看看作者刘禹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个问题的?通过作者刘禹锡,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
  (三)简介作者及文本等:
  请学生默读题注,了解出处、作者、文体、题意等。
  老师介绍:
  a、本文选自《全唐文》
  b、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彭城人,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曾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
革新,反对宦官司政和藩镇割据、失败后受降职处分,做闲散官员。他著有《刘宾客集》或称《刘梦得文集》。
  c、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一种文体,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一般都是用韵的。
  d、“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四)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硬纸小黑板):
  1、注音或填字:陋( ) 牍( ) 儒( )
  tái( )痕 德xīn( ) 西shǔ( )
  2、解释加点的词:
  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
  有鸿儒: 案牍之劳形:
  (五)整体感知,掌握大意、
  1、听配乐朗诵,体会“之”字舒缓语气的作用。(铭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要求学生画出文中押韵的字,即韵脚)
  2、再播放一遍录音,大伙儿能够轻声跟读,理解大意,读出音韵美。
  陋室简陋不,刘禹锡是一个如何的隐者?(讨论后形成两个话题)
  (六)研读赏析,揣摩语言,掌握意境。
  明确课堂探究的两个话题:1、陋室不陋,惟吾德馨。
  2、隐者不隐,奋斗不息、
  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本着“自主、自愿、自由”的三自原则,寻四人学习伙伴,立足于文本,细细品味,深入探究,确定首席发言人,组组交流、
  (七)组外成员能够声援共鸣,求证反驳、
  (八)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承担了学习者、合作者、指导者、监督者、评判者等重要角、
  (1) 赏读“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小组,通过陋室:
  A、 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一绿一青,彩清丽,生意盎然。“上”“入”二字比拟生动,且以动写静。)
  B、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居室主人一辈子活情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陋室主人脱俗的情致、(“能够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三方面的分析,得出“君子居之,何情陋之有?”的结论。
  (2)赏读“隐者不隐,奋斗不息。”的小组,讨论形成几组看似矛盾性的问题
  A、既然“苔痕上阶绿”了,如何会“谈笑有鸿儒”呢?
  明确:“苔痕”说明作者居处的幽静,生活的清苦,“鸿儒”的到来只能充实他的精神,不能改变他的处境、
陋室铭朗诵
  B、既然“无丝竹之乱耳”,前文又如何能说“调素琴”?难道素琴声就不是丝竹之声不?
  明确:“调素琴"指的是自娱其乐,充实生活的一种方式,“丝竹之乱耳”指的是嘈杂的,充满尘嚣的生活。
  C、以“仙”“龙”引出“惟吾德馨”,总觉得有些矛盾,仙和龙都是地位崇高受人膜拜者,可后文刘禹锡追求的都是“无案牍之劳形”的生活,这和仙、龙的内涵相悖。
  明确:作者刘禹锡被一贬再贬为和州通判,半年之内被逼三次搬家。官场的险恶,人情的冷暖并没有浇灭刘禹锡心中的战斗之火,他毅然提起笔,对炎凉世态,坎坷仕途作出了最昂扬最诗意的回答。他用“德馨”鼓舞自己的斗志,用“苔痕”“草”“素琴”“鸿儒”装点自己暂时清苦寂寞的生活,用“无案牍之劳形”安慰自己屡受排挤的压抑。诸葛、子云是他心中的楷模,圣人孔子的德行功业更是他追求的目标。他相信自己有“仙”飘逸能化解心中的不平,更祈愿有“龙”相助,使“德馨”之人一展宏图、
  (九)小结:作者分别从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谈到这个地方,我们好像触摸到他那青春的朝气,倾听到他那博雅的谈笑,感受到他那脱俗的情趣,和深处逆境战斗不息的昂扬志气、
  借助描写陋室,来抒发感情,使要抒发的含蓄的感情变得具体形象化,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语言生动而不呆板,这种表现手法叫“托物言志”。
  自由诵读全文,用缓慢、沉稳有力又不失自信的语调来掌握、
  (十)延伸拓展,链接生活。
  1、以历史的眼光来评价像刘禹锡这类作者的生活态度。
  在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像刘禹锡一样的诗人啊!白居易、苏轼、陆游、周敦颐、范仲淹……他们事实上差不多构成了一个特别特别的知识分子体。应该说,这走在时代的风潮浪尖上不沉沦不逃避的诗人们,真正构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请您用一句话点评您所感受到的这一类知识分子形象。
  小孩的发言:-—世人皆醉,唯我独醒。醒着的您们绝不能选择举身汩罗江。
  ——您们不为五斗米折腰,更不为五斗米折志。
  ——您们用傲气和骨气写诗,写成了中国站得最直的文学史。
  2、通过采访,了解身处逆境,不沉沦不逃避、奋斗不息的人物事迹,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大伙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