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南海学刊
Dec.2020第6卷第4期
TheJournalofSouthChinaSeaStudies
Vol.6No.4
南海文明视野下
明清时期海南风候潮候观测
林日举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ꎬ海南三亚572022)
[摘㊀要]海南人民开始对本地的风候潮候进行观测记录ꎬ最早见于宋代的文献ꎮ至明清时期ꎬ这项科学工作在技术手段和经验积累上已经趋于成熟ꎬ在各地方志书中记录风候潮候已经成为常态ꎬ这与海南渔业经济在明清时期得到发展息息相关的ꎮ明清时期海南有关风候潮候的观测记录ꎬ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的文明成果ꎬ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完善ꎮ它来自人民ꎬ又服务于人民ꎮ它为文昌㊁乐会
㊁会同㊁万州等海南岛东部沿海以耕海为生的渔民一代又一代地探索开辟走向西沙㊁中沙㊁南沙海域航路ꎬ以南海为基地进行生产劳动ꎬ续写开发南海的不朽篇章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ꎮ明清时期海南有关风候潮候的观测与记录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明成果ꎬ是南海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ꎮ
[关键词]风候潮候观测ꎻ明清时期海南ꎻ南海文明
[中图分类号]K24ꎻP4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6-0166(2020)04-0081-10
[收稿日期]2020-05-08
[作者简介]林日举(1955 )ꎬ男ꎬ海南东方人ꎬ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ꎬ研究方向为
海南历史文化ꎮ
①㊀ 五大文明 ꎬ即地中海爱琴海文明㊁巴比伦文明㊁埃及文明㊁印度文明㊁中华文明ꎮ②㊀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ꎬ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ꎬ1999年ꎬ第22页ꎮ
在大众印象中ꎬ古希腊文明才是地地道道的海洋文明ꎮ其实在悠久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ꎬ既涵盖着优秀的农耕文明㊁游牧文明ꎬ又涵盖着独具特的海洋文明ꎮ南海文明则是中华海洋文明中最具特的组成
部分ꎮ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世界 五大文明 ①ꎬ 都是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复合产物ꎬ追溯其始源ꎬ又多半都是海洋文明的产物 ꎬ 中国文明是中国海包括今日所称之渤海㊁黄海㊁东海和南海的文明的产物 ②ꎮ
笔者所谓的南海ꎬ即中国的南海ꎻ南海文明ꎬ即以南海为航行和生产活动基地ꎬ并在从事与南海
航行㊁南海渔业经济相关的包括为南海航行㊁南海渔业经济服务的一切活动中ꎬ所孕育㊁产生的物质与精神的产物ꎮ从类别上讲ꎬ它可划分为物质(或物化)文明㊁精神(或心态)文明和制度文明ꎮ如海南环海渔港㊁渔船ꎬ海南的渔业经济ꎬ由海南通往环南海区域国家和通往南海各岛㊁礁㊁沙㊁滩的南海航线ꎬ一切与南海相关的发现㊁发明㊁创造ꎬ在历史上形成的南海民间信仰ꎬ以渔业经济为基础而形成的结社等ꎬ就是南海文明当中最具特的几种ꎮ明清时期海南沿海地带的人们以及州㊁县官府有关风候潮候的观测记录ꎬ为人们了解南海㊁发展南海提供了必要的依据ꎮ或者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来表述ꎬ南海视野下的明清时期海南风候潮候观测ꎬ已经成为南海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ꎮ
一㊁明清海南风候潮候观测成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融入南海文明
海南岛作为南海中的大岛ꎬ由于自然地理上的优越性ꎬ既成为南海开发㊁南海渔业生产的主要基地ꎬ又成
为海南通往南海各岛㊁礁㊁沙㊁滩的主要交通枢纽ꎬ于是ꎬ南海渔业经济就成为海南经济形态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ꎮ由于南海是强台风多发的区域ꎬ由此而引起的气候㊁风候与潮候骤变ꎬ往往严重地影响着岛上的居民所从事的渔业生产ꎮ清朝嘉庆年间分巡雷琼兵备道兼管水利的阳湖人左辅在其«立建风神庙碑»铭中云:
琼居大海中ꎬ尤惊涛日夕所鼓荡ꎬ风为水母ꎬ恒挟潮生ꎬ且州在海南ꎬ南多阳风ꎬ生于阳之极ꎮ夏秋间ꎬ往往为飓风ꎬ飓风作则破屋拔木ꎬ伤禾稼ꎬ损牛马ꎬ折樯帆ꎬ碎贾舶ꎬ民滋惧焉①ꎮ
正由于此ꎬ自古以来ꎬ环居于滨海的海南渔民为了顺利安全地从事渔业生产㊁海洋捕捞等作业ꎬ就注意对风候潮候的观察㊁观测ꎮ作为沿海地带的州㊁县官府为了国计民生ꎬ也从事这方面的观测与记录㊁记载ꎮ
早在商代ꎬ甲骨文中就有了大量有关风㊁云㊁雷㊁雨㊁雪㊁霜㊁虹等的气象记录②ꎻ最迟在春秋战国
时期ꎬ人们对于潮汐现象就已有所观察和科学的解释③ꎮ至于古代海南的滨海地区对于风候潮候的观测与记录起于何时ꎬ史无明文ꎮ«道光琼州府志»卷十八«海黎志 风潮 琼州潮汐逐月流水时刻»之后有一段 按语 云: 汉伏波将军马援定为某日潮长则西流ꎬ潮退则东流ꎬ皆有时刻ꎬ勒石两岸ꎬ示人渡海ꎮ ④然而ꎬ«后汉书 马援传»中并无相关的记载ꎮ有关海南潮候的记录ꎬ最早见于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一«地理门 潮»:  琼海之潮ꎬ半月东流ꎬ半月西流ꎮ潮之大小ꎬ随长短星ꎬ初不系月之盛衰ꎬ岂不异哉! ⑤在祝穆«方舆胜览 海外四州»中也引述了«岭外代答»这一记载ꎮ
对于上引ꎬ明代琼州临高士人王佐在«外纪 后论»(即«海南潮候后论»)中有这样的说法: 今«方舆胜览»据琼俗说而无所发明  ⑥(引者按: 今 字可能是一个衍字ꎮ)王佐的这一说ꎬ其实是说明«岭外代答»和«方舆胜览»中有关海南潮候现象的记载ꎬ完全来自宋代海南民间的观察成果ꎮ由此可见ꎬ在宋代ꎬ海南人民已经对本地的潮候进行了观察和记录ꎮ
进入元㊁明时期以后ꎬ海南人士仍沿袭着这一观察和记录工作ꎮ这从王佐«海南潮候前论»«海南潮候后论»对琼«旧志»的引述和唐胄«正德琼台志»中对«琼海方舆志»和 旧志 的引述来看ꎬ即可得知ꎮ唐胄在其著作中所言的«琼海方舆志»ꎬ即元朝琼山士人蔡微所作ꎻ二人所谓的琼«旧志»ꎬ即明朝前期的永乐«琼州府志»和成化«琼州府志»ꎮ正由于自宋代起海南民间就开始了这项科学工作ꎬ所以降至明代ꎬ这项科学工作不论在观测手段上和经验的积累上ꎬ已经逐渐走向成熟ꎬ并出现了像王佐那样的专家ꎮ
一种文明的孕育与产生ꎬ无疑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的ꎮ海南关于风候潮候的观测记录成果在宋代产生ꎬ并为元㊁明时代的人们所沿袭ꎬ无疑是与海南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经济
82020年南海学刊第4期
①②③④⑤⑥
李熙㊁王国宪:«民国琼山县志»卷十七ꎬ海口:海南出版社ꎬ2004年ꎬ第1005页ꎮ詹子庆:«中国古代史»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ꎬ2011年ꎬ第71页ꎮ
王成兴:«中国古代对潮汐的认识»ꎬ«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1999年第5期ꎮ明谊修ꎬ张岳崧纂ꎬ李琳点校:«道光琼州府志»卷十八ꎬ海口:海南出版社ꎬ2006年ꎬ第799页ꎮ周去非著ꎬ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卷一ꎬ北京:中华书局ꎬ1999年ꎬ第40页ꎮ王佐:«鸡肋集»卷七ꎬ«海南潮候论»ꎬ海口:海南出版社ꎬ2004年ꎬ第183页ꎮ
发展状况相关的ꎮ
宋㊁元㊁明时代是闽㊁广㊁浙㊁江西大批移民迁入琼州的重要时期ꎮ那个时代的福建移民ꎬ除了少数浮海直抵岛南的吉阳(今三亚)㊁岛东的万安(今万宁)之外ꎬ大部分是经广东雷州进入琼州ꎬ并且是大部分先落籍于琼北ꎬ然后逐渐移居到岛内各地的沿海地带ꎮ在他们当中ꎬ既有农民和小手工业者ꎬ也有以耕海为生的渔民①ꎮ大批移民的到来ꎬ一方面给海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ꎬ为海南的经济发展增加了生力军ꎻ另一方面ꎬ大大地促进了海南渔业经济的发展ꎮ据明清时期海南各州县方志记载ꎬ在元㊁明两朝ꎬ琼州府辖下各州县逐渐兴建起一批海神庙②ꎮ据此可推知ꎬ自元㊁明时代开始ꎬ落籍于滨海地区的渔民已从近海作业逐渐走向深海作业了ꎬ海南的渔业经济已开始有较大发展ꎮ正由于这一时期海南的渔业经济有了发展ꎬ官府为了国计民生ꎬ除了不断收集民间有关风候㊁潮候㊁涨海的资料外ꎬ也开始进行观测记录ꎬ
为渔民渔业生产提供服务的措施ꎮ因为渔民们走向海洋讨生活ꎬ是要涉鲸波之险的ꎬ于是总希望一路平安ꎬ顺利地扬帆归来ꎬ所以除了在技术上要预测风向和海流之外ꎬ还希望得到神助ꎬ以为精神和心灵上的慰藉ꎮ
到了明清时期ꎬ海南在风候潮候观测记录的技术手段和经验的积累上ꎬ已经完全走向成熟ꎮ各州县官府在继续收集民间有关风候潮候观测记录的同时ꎬ也注意对各地的风候潮候进行观测与记录ꎬ并把这方面的观测记录与继续修建海神庙宇作为官府的业绩ꎮ于是ꎬ凡明㊁清两代所修纂的志书上ꎬ均设置 气候  庙坛 栏目ꎮ在 气候 栏目中附有 风候潮候 或 潮汐 ꎬ详细记载当朝有关风候潮候的概况ꎬ有的方志上为了更为详尽ꎬ还在«海黎志»部分补充说明 风潮 情况(如表1所示)ꎮ
表1㊀海南地方志书关于风候潮候的记载情况
志书类别志书名称作者纂修时间 气候风候潮候
所属编目
补充部分
琼州府志
正德琼台志唐胄正德十六年(1521)
卷四 气候 ꎬ风候潮候
万历琼州府志
戴禧㊁欧阳灿总
裁ꎬ蔡光明等纂修
万历四十五年(1617)
卷三«地理志»气候ꎬ风
候潮候涨海附
康熙琼州府志焦映汉修ꎬ贾棠纂康熙四十五年(1706)
卷一«疆域志»气候ꎬ风
候潮候附
乾隆琼州府志
萧应植修ꎬ陈景埙
乾隆三十九年(1774)
卷一«地舆志»风俗ꎬ气
候潮汐附
道光琼州府志明谊修ꎬ张岳崧纂道光二十一年(1841)
卷二«舆地志»气候ꎬ潮
汐附
卷十八«海黎志
二»中有 风潮
的行补充
儋州志万历儋州志曾邦泰等纂修万历四十六年(1618)
«天集 星候志»气候㊁
风候㊁潮候ꎻ«地理志»
涨海
康熙儋州志韩祐重修康熙四十三年(1704)
卷一«星野志»气候㊁风
候㊁潮候ꎻ«形胜志»涨
38林日举:南海文明视野下明清时期海南风候潮候观测
①②林日举:«海南史»ꎬ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ꎬ2002年ꎬ第104-106页ꎮ
诸如天妃庙㊁关帝庙㊁真武庙㊁大海庵(在临高)㊁昭应庙(万州)㊁石三娘庙(崖州西南海边)㊁ 平浪侯 晏公
庙(在崖州城西)ꎬ均见于道光«琼州府志»及清代各州县方志ꎮ
表1㊀(续)
志书类别志书名称作者纂修时间 气候风候潮候
所属编目
补充部分
崖州志光绪崖州志张嶲㊁邢定纶㊁赵
以濂纂修ꎬ郭沫
若点校
光绪二十七年(1901)
卷一«舆地志»气候㊁潮
万州志康熙万州志李琰纂修康熙十八年(1679)
卷一«舆地志»气候ꎬ风
候㊁潮汐附
道光万州志
胡端书总修ꎬ杨士
锦㊁吴鸣清纂
道光八年(1828)
卷三«舆地略㊁山川略»
气候ꎬ风候㊁潮汐附
琼山县志康熙琼山县志
潘廷侯㊁佟世南
修ꎬ吴南杰纂
康熙二十六年(1687)
卷三«地理志»气候ꎬ风
候㊁潮候㊁涨海附
康熙琼山县志王贽修ꎬ关必登纂康熙四十七年(1708)
卷一«疆域志»气候ꎬ附
风候㊁潮候㊁涨海
乾隆琼山县志杨宗秉纂修乾隆十二年(1747)
卷一«疆域志»气候ꎬ风
候㊁潮候㊁涨海附
咸丰琼山县志
李文烜修ꎬ郑文彩
咸丰七年(1857)
卷二«舆地志»气候㊁风
候㊁潮候
又卷十一«海黎
志»有 海附涨
海  风报流水
走向海洋
的补充
文昌县志康熙文昌县志马日炳纂修康熙五十七年(1718)
卷一«疆域志»气候ꎬ风
候㊁潮候附
咸丰文昌县志
张霈等监修ꎬ林燕
典纂
咸丰八年(1858)卷一«舆地志»气候
卷七«海黎志»
中有 占验风潮
附  潮汐 的补
会同县志乾隆会同县志于煌等纂修乾隆三十八年(1773)
卷一«天文志»气候㊁风
候㊁潮汐
嘉庆会同县志陈述芹纂修嘉庆十四年(1819)卷一«天文志»风气㊁潮汐
乐会县志康熙乐会县志
林子兰总辑ꎬ陈宗
琛等纂
康熙八年(1669)«地理志»气候㊁海潮
康熙乐会县志程秉慥等纂修康熙二十六年(1687)
卷一«地理志»气候㊁海
潮汐
宣统乐会县志林大华等纂修宣统二年(1910)卷二«舆地志»气候㊁潮汐
临高县志康熙临高县志樊庶纂修
卷一«子集地理志»气
候㊁风信㊁潮汐
光绪临高县志
聂缉庆㊁张延主
修ꎬ桂文炽㊁汪瑔
纂修
卷二«舆地志»气候㊁风
信㊁潮汐
澄迈县志康熙澄迈县志
丁斗柄修ꎬ曾典学
康熙十一年(1672)
卷一«星野志第二»气
候㊁风候㊁海溢
康熙澄迈县志高魁标纂修康熙四十九年(1710)
卷一«疆域志»气候ꎬ附
风候㊁潮候㊁涨海
嘉庆澄迈县志
谢济韶修ꎬ李光先
嘉庆二十五年(1820)
卷一«地理志»气候ꎬ附
风候㊁潮候㊁涨海
光绪澄迈县志
龙朝翊主修ꎬ陈所
能等纂修
卷一«舆地志»气候ꎬ附
风候㊁潮候㊁涨海
48
2020年南海学刊第4期
表1㊀(续)
志书类别
志书名称作者
纂修时间
气候风候潮候
所属编目补充部分
昌化县志
康熙昌化县志
方岱修ꎬ璩之璨校
康熙二十六年(1687)
卷一«舆图志»潮汐光绪昌化县志李有益纂修光绪二十三年(1897)卷一«舆地志»潮汐陵水县志
康熙陵水县志潘廷侯纂修
康熙十二年(1673)卷三«地理志»气候ꎬ附风候㊁潮候
乾隆陵水县志瞿云魁纂修
乾隆五十七年(1792)
卷一«地舆志»风俗ꎬ气候㊁风候㊁潮候附
㊀㊀从表1所列即可知ꎬ明清时期海南各州县官府对风候潮候的观测记录已形成了一种惯例和传统ꎬ这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南海文明之一种ꎮ
二㊁明清海南的风候潮候观测记录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文明成果
明清时期海南方志中所记载的有关风候潮候的观察记录ꎬ作为古代海南人民的一项海洋文明成果ꎬ是海南人民经过长期的观察㊁检验㊁总结而获取的ꎬ既严谨ꎬ又不乏科学性ꎮ
首先ꎬ海南人民在观测总结的过程中ꎬ并不拘泥于前代先贤的经验ꎬ他们是经过自己长期的实地观察㊁检验㊁总结ꎬ以求观测成果符合于实际ꎬ利于实际应用ꎮ
如以潮候的观测成果为例ꎬ在我国古代士人中ꎬ以唐代的卢肇㊁宋代的余靖(因谥襄ꎬ人称 余襄公 )㊁沈括
(字存中)和元代史伯璿所取得的成果最为突出ꎮ海南在元代和明初期对潮候的观测记录ꎬ基本上沿袭着余靖之说ꎮ如余靖一直持 水往从月之说 ꎬ他认为ꎬ 阳燧取火于日ꎬ阴鉴取水于月ꎬ从其类也ꎮ故月之所临ꎬ则水往从之:月临卯酉ꎬ则水涨于东西ꎬ月临子午ꎬ则潮平于南北ꎮ朔望前后ꎬ月行差疾ꎬ故潮势大ꎻ月弦之际ꎬ月行差迟ꎬ故潮之去来亦合沓不尽ꎮ又自谓尝候潮于东南二海ꎬ见月临卯ꎬ东海潮平ꎬ而南海未长ꎻ月临午ꎬ南海潮平ꎬ而东海已消ꎬ皆不同时 ①ꎮ王佐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ꎬ发现琼 旧志 完全拘泥于余靖东南二海潮候不同时之说ꎮ他认为 襄公之说固善矣ꎬ然而海南潮候实则不同 ꎬ海南的潮候完全与元代授时历上所谓的长短星相吻合ꎮ他在«外纪 后论»(即«海南潮候后论»)这样议论道:
二星每月内推移无定日ꎬ而潮水消长从之ꎮ自合朔历上弦前后为长星潮ꎬ自望历下弦前后为短星潮ꎮ逼星前后则潮长大ꎬ至极渐过ꎬ远则潮渐减小ꎮ至尽而将尽ꎬ老潮亦常与方来稚潮相接ꎬ逐月轮转ꎬ如环无端ꎮ若春夏二季ꎬ则星未至前三日新稚潮初生ꎬ逐日长大ꎬ至星日而极ꎬ过后二三日则渐退减ꎮ  秋冬二季又与春夏不同ꎮ星过后三日新潮方生ꎬ又逐日长大ꎬ以至太极而止ꎮ以后消长亦同前ꎮ但春夏潮长在长短星前ꎬ秋冬潮长在长短星后ꎬ二星所临前后即为潮大之期ꎬ不拘朔望与上下弦也ꎮ长则西流ꎬ消则东流ꎬ日有消长ꎬ又不拘于半月也ꎬ与夫二至二分及春夏秋冬昼夜大小之说ꎬ俱无左验ꎮ八㊁九两月内各有两长短星ꎬ谓之双星ꎮ此两月潮水独大ꎬ九月犹甚ꎬ又不甚退ꎬ似乎每日有两潮ꎮ此二星之说适合海南潮候ꎬ而与先儒之说不同者ꎮ至若东西流之说ꎬ海水只有消长ꎬ本无东西流ꎮ盖因地形西北高而东南下ꎬ琼雷南北两岸相夹处ꎬ见水长上则以为西流ꎬ消下则以为东流耳ꎮ午月潮最大ꎬ与戌月同ꎬ此六阴之始终然欤!
8林日举:南海文明视野下明清时期海南风候潮候观测
唐胄:«正德琼台志»卷四ꎬ海口:海南出版社ꎬ2006年ꎬ第77页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