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教育现代化·2016年12月第40期高
等教育
内地高校加强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探索
走向海洋雷超1,任建业1,吴仁喜2
(1.中国地质大学 海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 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建设海洋强国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宣示中国将更加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引起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当下我国国民海洋意识较为淡薄,海洋意识普及亟待加强,当代大学生作为将来中国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对他们开展海洋意识的教育意义重大。本文就对内地高校大学生加强海洋意识教育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初步总结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大学生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海洋权益;海洋强国;大学生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是人类繁衍生息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近代大国崛起无不依托海洋为基础,那么中国和平发展同样离不开海洋。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国民对海洋的关注、了解和实践程度相对较弱,分地区看,中国国民海洋意识基本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逐步递减的趋势。另外,不同机构对在校大学生的海洋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普遍偏低,内地高校由于离海较远,其海洋意识更让教育工作者们担忧。高等学校作为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所教授的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可见培养具有强烈海洋意识的大学生在我国走向复兴、走向海洋强国的历史征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对内地在校大学生强化普及海洋意识的重要意义和途径和广大同行开展讨论。一  加强海洋意识在高校思想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近年来,中国周边海洋形式十分严峻,东海、黄海、南海三大海域的安全形势都出现了新的迹象
和新的挑战。同时,西太平洋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
对其海洋战略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如美国总统奥
巴马提出“重返亚太战略”;日本否定二战后国际秩
序并谋求突破“和平宪法”;印度近年来进一步强调建设“蓝水海军”,将我国南海列为印度的“次要利益区”;俄罗斯近年来也强化了其在全球海洋的话语权和存在力。面对如此严峻的我国周边海洋环境,引导在校大学生高度关注这些周边事件,认识到海洋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深远意义,增强海洋观念,强化海洋意识,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二)  树立远大的理想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
我国的海洋事业正扬帆远航。中国在过去的几百年中错过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但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中国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更加自信,如我国自行研制的“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蛟龙号”潜水器等大型深海装备,同时我国海军“辽宁号”航空母舰在南海的试航和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印度洋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正常秩序等等,都显示了我国海洋科技实力取得了大大的突破,但我们也应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海洋科技实力与传统海洋强国还有较大的差距。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文件强调“海洋领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和重点领域,
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21世纪的伟大构想和长远目标,
海洋事业作为科学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事业亟
须智力资源的支撑,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
合理、覆盖面广的海洋人才队伍已成为建设海洋强
国的迫切需要”。海洋事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中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的道路上,需要千千万万的海洋人才,他们必定广泛分布在海洋教育业、海洋服务业、海作者简介:  雷超,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海洋科学;任建业,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
海洋科学;吴仁喜,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市人,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校思政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涯规划。
DOI:10.16541/jki.2095-8420.2016.40.065
144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
投稿邮箱:chinajyxdhzzs@163
等教育
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领域,培养在校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到建设海洋强国的重担中。
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强化大学生海洋意识的措施
(一)  以大学生入学教育和海洋为主题的公选课为平台,加强海洋意识的宣传和普及
中国地质大学(前北京地质学院)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组建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是我国高校系统最早发展海洋科学的单位之一,现已构建了本学科“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教师水平较高,可以为全校大学生开展海洋环境、海洋能源和资源、国际大洋钻探等入学教育和公选通识课程。同时,大学生在入学的时候,邀请武汉海军工程大学的教授为全校师生开展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其中海洋军事和我国周边海洋军事动态就是重要的授课内容。
(二)  建立以海洋为主题的大学生社团,开展多种形式海洋意识教育活动
受传统海洋意识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的重陆轻海、陆海分离发展的思想,使普通大众的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经济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环境意识和海洋安全意识缺乏,甚至于连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课本中反映海洋题材的内容也较少。
现今高校学生社团多种多样,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为中部地区高校,没有沿海的高校得天独厚的
海洋优势,但是我校具有优秀的海洋科学史和海洋科学研究的成果。早期学生社团建设中是没有以海洋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整体需求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蓝点”海洋保护者协会于2012年成立,由志愿致力于宣传海洋科普知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我校大学生组成的公益性学生团体,协会宗旨是倡导海洋保护,弘扬海洋文化,宣传海洋科普知识和海洋环境保护,提高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和对海洋的合理开发以及保护意识。通过近两年的协会运行来看,社团活动健康有序,他们深入大学生社区、周边中小学和武汉周边高校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公众对海洋的认识,主要活动方式有发放问卷,展出海洋科学考察船模型,展示海洋矿产和海洋生物标本,播放海洋科普教育片,展出有关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勘探等展板。“蓝点”海洋保护者协会不仅提高了公众的海洋意义,协会志愿者们以实践为课堂,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了其全面发展。
(三)  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海洋科学知识的宣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2003年根据国家发展
的需要,开始招收海洋科学本科生,在培养海洋科学学生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联合办学模式,如与主要涉海院校建立办学交流机制,和中科院、国家海洋局主要研究机构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在这开放办海洋科学专业的过程中,为在校大学生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海洋学专家到校讲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海洋科学家包括海洋地质学家、海洋地震
预报学家、海洋政治学家和海洋管理部门的学者们,他们的到来给大学生了带来了现今的海洋科学概念和研究最新进展,也介绍现今世界各国利用开放海洋的成功案例,还讲解了各国的海洋军事动态。
另外,也发挥本校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优势,每年不定期为大学生普及海洋科学知识,海洋科学本科生教育承办单位海洋学院组织教师为大学生开展海洋油气、海洋可燃冰和海洋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的讲座,特别是每年的世界海洋日,海洋学院为全校大学生开展海洋知识的宣传,如2013年作者主讲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海权危机”的报告,引起了大学生的广泛兴趣。
三  结束语
亲海则兴,疏海则衰。党的十八大“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们需努力加强高校大学生海洋意识,努力营造“蓝海洋文化”,实现高等教育适应海洋世纪,形成全社会关注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冯梁.论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深刻内涵与地位作用[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9,1:10.
[2]  李华,姚泊,钟晓燕等.大学生海洋权益和海洋环境知识调查
及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6):15-16.
[3]  李典友.关于海洋国情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
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2:15.
[4]  夏传玲.海洋意识弱学习愿望强[N].中国青年报,1998-05-08.[5]  韩兴勇,郭飞.发展海洋文化与培养国民海洋意识问题研究[J].
太平洋学报, 2007,6:84-87.
[6]  任建业,刘晓峰,陈敏.适应新形势-加快我校海洋科学专业
的建设[J].中国地质教育,2008,1:70-73.
[7]  李颖虹,任小波.深海的呼唤——深海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思
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5):561-569.
[8]  转引自牟方君.提升全民海洋意识途径的思考[J].广州航海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12-13.
[9]  转引自谷方为.初中生海洋意识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东北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4-38.
[10]  段桂霞.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海洋意识教育[D].长春:东北师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0-55.
[11]  马九轩.关于进行海洋意识教育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
报(高等教育版),20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