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军战略转型
—以南海为中心
何岸
[内容提要]南海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的核心区域。南海既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引申出的两条X形中国海上战,略线的交汇区域,又是“亚洲的地中海”与“中国的加勒比海”,同时还是以“近海防御、远海护卫”为核心的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的起点。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下,未来中国海军将逐渐形成以南海为基轴、以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为两翼的海上战略布局,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南海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海军战略转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奠定了南海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军战略转型中的战略根基。
[关键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海军战略转型南海
[作者简介]何岸,北京大学国际安全与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484(2020)05-0074-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维护海洋权益”重大研究项目“美日印澳南海干涉政策及我应对策略研究”(编号:17VHQ008)
长期以来,南海“断续线”之内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及海洋资源与海洋权益的维护,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作为其中组成部分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已对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构成重要影响。中国海军也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进程中,于2015年开始了首次战略转型。在这种背景下,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战略通道,南海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战略位置与战略意义有必要重新加以认识。与此同时,作为唯一具备中国海军战略任务全部要素的海区,南海在中国海军战略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有必要重新加以分析。
本文试图以南海为中心视角,通过剖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中国海军的战略转型,首先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引申出来的两条X形“中国海上战略线”的概念入手,对南海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系加以分析,其次从全球角度与区域角度,对南海作为“亚洲的地中海”与“中国的加勒比海”的重要性进行剖析,最后从“近海防御、远海护卫”为核心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军战略转型口
的中国海军战略出发,从“海上拒止”“海上控制”“力量投送”三个海军战略任务的角度来详细分析南海在中国海军战略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以上三方面分析,进一步明确南海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海军战略转型中的重要性,凸显以南海为基轴、以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为两翼的海上战略布局(一轴两翼),奠定南海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海军战略转型中的战略根基。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的中国海军战略转型
习近平指出:“中国军队始终高举合作共赢旗帜,致力于营造平等互信、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海军作为国家海上力量主体,对维护海洋和平安宁和良好秩序负有重要责任。”①从1985年刘华清将军首次提出以“近海防御”为核心的中国海军战略,到2015年《中国国防白皮书》首次提出以“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相结合的海军战略,中国海军战略从诞生到第一次转型经历了漫长的30年。那么,关于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的定义与内涵是什么?2015年的这次战略转型基于什么背景?转型的背后又有哪些动因?
(-)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的定义与内涵
所谓战略转型,是指为了适应内外环境变化而对既有战略的本质或形态进行重大调整,使其更好地发展。②海军战略作为军事战略的一部分,从属于国家战略目标,随国家战略而变化。2012年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首次提出并加以实施。因此,作为国家战略在海
军领域的反映与变化,中国海军开始战略转型是必然的,是海军战略在国家战略中的再定义与进一步明确的结果。
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的内涵,至少包括三方面:一是战略目标的转型,二是战略任务的转型,三是战略体制的转型。首先,就战略目标而言,中国海军从过去的“近海防御”变为现在的“近海防御、远海护卫”。其次,就战略任务而言,中国海军除执行以海上拒止、海上控制、力量投送为代表的传统安全任务之外,还需肩负新时期的非传统安全任务,例如海上反恐、海上维和与人道主义援助、构建海上秩序、海上安全合作等新任务。③再次,就战略体制而言,中
①习近平:《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0年,第463页。
②Elinor Sloan,Military Transformation and Modem Warfare:A Reference Handbook,London:Praeger Secu­rity International,2008,p.2.
③关于现代海军执行的传统安全任务与非传统安全任务,参见杰弗里•蒂尔:《21世纪海权》,田伟、刘晓天、王文婷译,北京:海潮出版社,2016年,第58-72页。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5期
国海军自2016年军改以来进行了军政与军令分离的组织体制改革,原来集军政与军令于一体的海军司令部改编为海军参谋部,成为以海军建设与海军战略规划为核心的军政机构,不再担负海军作战指挥任务。原来的三大舰队则改组为战区海军,变为专门担负海军作战指挥任务的军令机构。这就使得海军参谋部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海军建设与战略规划任务,更好地推动中国海军战略转型。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及其对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的推动
1985年12月底,中国海军司令员刘华清首次提出了以“近海防御”为目标的中国海军战略。①“近海防御”战略,是人民海军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明确称谓的海军战略,也是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一个军种战略,标志着中国海军由之前的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转变。鉴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周边岛礁与海洋权益争端的激化,尤其是“台独”势力日渐坐大的严峻现实,中国海军加快了现代化进程。2008年12月26H,中国海军首批亚丁湾护航编队从三亚起航,揭开了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序幕。2009年1月20H,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里面涉及的海军部分提出:“进入新世纪,海军着眼信息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全面提高近海综合作战能力、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逐步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推动海军建设整体转型。”②文中首次出现了“远海”的字样。以亚丁湾护航为起点,标志着中国海军战略开始突破近海防御范畴。此即中国海军战略第一次历史性转型的开端。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
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中共中央首次将建设“海洋强国”列入党代会报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此为开端,拉开了中国走向海洋的战略序幕。③2013年10月3日,中国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组成部分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次提出。2015年5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15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其中提到:“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
①参见刘华清:《刘华清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第432T35页。
②参见《2008年中国的国防》,国防部网站,2011年1月6日,http://v/affair/ 2011-01/06/content_4249949.htm[2020-08-09]o
③关于中国走向海洋与海上转型的分析,参见:Andrew S.Erickson,Lyle J.Goldstein,China Goes to Sea:Maritime Transformation in Comparative Historical Perspective,Annapolis,MD:Naval Institute Press,2009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军战略转型口
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①
这标志着中国海军战略第一次转型的形成。“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的新要求,意味着中国海军走向远海将成为常态,与之相应的执行远海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也将得到着力提升。除亚丁湾护航之外,中国海军在2008年之后的远洋活动大幅增加,包括海军访问、联合军演、远洋训练与战备巡航、人道主义救援等内容。由此可见,中国海军已完成了由“近海防御”战略向现在的“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相结合的首次战略转型,并明确提出“海外利益攸关区”概念。
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核心地带的主要国家,中国海军走向远海、参与更多的国际人道行动、维护世界航道的畅通等行动必将越来越多,这就对中国海军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对海洋资源、能源、空间的依赖度必将大幅提高,因而对海洋运输通道安全的要求注定也会越来越高。由此,建设远洋海军就成为必然选择,现阶段中国海军战略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解放军战略规划部王晋大校表示:“中国海军发展战略发生转变是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从国家战略层面看,中国确立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建设一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强大海军。二是从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看,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趋势明显,海战场的范围不断扩大,仅仅立足近海防御已不能有效维护国家海上方向安全。三是从现实安全挑战看,当前中国面临着复杂的海上安全威胁与挑战,需要海军具备有效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海外安全利益等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②
根据以上表述可以发现,推动2015年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的动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战略层面的因素,也有技术装备发展的因素,还有现实安全挑战的因素。其中第一个因素是决定性的。2012年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首次提出并加以实施。因此,作为国家战略在海军领域的反映,中国海军开始第一次战略转型是自然而然的,是海军战略在国家战略中的再定义与进一步明确的结果。从技术装备的角度来说,进入新世纪以来,以051C、052B、052C、052D、055与054A、056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型驱护舰的建造服役,新时期中国海军装备建设也逐渐实现了现代化。加
①《中国的军事战略》,国防部网站,2015年5月26日,http://v/regulatory/2015-05/26/content_4617812_  5.htm[2020-08-09]o
②《海军发展战略发生转变主要有三方面考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2015年5月26日,http://v/xwfbh/xwbfbh/wqfbh/2015/32858/zy32863/Document/1435118/1435118.htm[2020-08-09]o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5期
走向海洋
±2012年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的服役,更是让中国海军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另外,包括南沙岛礁吹填建设与吉布提海外保障基地的建成等,也为中国海军战略转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后勤保障。最后,从安全挑战的角度来看,当前既有美国重返亚太、联合部分周边国家遏制中国带来的传统威胁,也
有海盗活动、海上恐怖主义、非法走私与中国海外利益风险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为应对上述挑战,中国海军必须启动战略转型,以更好维护新环境下的国家利益。
从中国海军第一次战略转型的内容来看,从之前的“近海防御”到现在的“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相结合,也体现了中国海军战略背后的中国经济变化与社会发展。在继续维持近海防御的同时,远海护卫也成为并重的内容。这突出了中国海军战略中保护海上交通线与控制海上战略航道的重要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及由其衍生的三大蓝经济通道,在本质上正是作为海上交通线与海上战略航道而存在的。因此,无论是保护海上能源进口、海外市场、海外投资、海外公民还是保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成为中国海军战略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些海上航线与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社会的稳定,属于国家核心利益。①
二、南海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系
南海南北最长约2963公里,东西最宽约1852公里,是一个介于中国大陆、中南半岛、菲律宾岛、婆罗洲、巴拉望岛和台湾岛之间的半封闭边缘海。南海海底地形十分复杂,从北部陆架区平均几十米的水深迅速过渡到海盆区2000米至3000米的水深。其中,南海盆地位于全球三大板块(欧亚、印澳、太平洋)交汇处,是东南亚海域中最大的边缘海盆地。②这些地理特征与地缘环境,使南海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着独特的关系。
首先,南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出发港口的必经之路,是承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布局的地缘空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衍生的三大蓝经济通道,分别从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过南海延伸到印度洋、西太平洋与南太平洋。
其次,南海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南沿海港口通向印度洋、太平洋的战略通道。在中国周边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中,只有南海的面积最大、水深最深、地缘位置最佳。南海北部经巴士海峡与西太平洋联
①参见胡波:《论中国的重要海上利益》,《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5年第3期,第23页。
②参见王校轩:《关于中国南海安全的几点思考》,《国际观察》2016年第4期,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