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强国下深海的创新发展思路
中国是个海洋地理条件相对不利的国家,人口众多、海洋空间相对狭小、人均海洋资源十分匮乏,海洋实践与经验远远落后于传统的海洋强国。而且,时空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任何国家均难以延续或效仿马汉笔下以“贸易即势力范围扩张”和“控制海洋”为基础的二元海洋强国之路。此外,随着海洋政治议程的日益多元均衡,海洋强国的内涵也正在发生变化,作为海洋大国,必须同时兼顾海洋控制、海洋发展与海洋治理三大议题,唯海权论、唯发展论、唯责任论都既不现实,也不可行。因此,中国要成为真正的海洋强国,就必须进行范式、科技和制度三大创新,而深海恰恰是中国在国际海洋政治中推动创新、成就新型海洋强国的关键领域或舞台。
一、范式创新
历史上,各海洋强国的崛起无不伴随大规模战争,英国、美国、日本等均是通过海上战争奠定了自己的海洋强国地位。而今,既然总体和平大体可期,武力崛起缺乏可行性,中国就应以对海洋的有效利用、开发为目标,综合运用军事、外交和经济力量去拓展海洋利益。在强有力军事力量的威慑之下,高明的外交策略、卓越的国际规则塑造能力和强大的海洋经济经营水平是这种海洋强国建设的主要手段。大规模战
争将不再是获取权力地位和海洋利益的主要途径,通常情况下,中国宜通过非战争方式,以和平的方式达成目的。
操作上,需要统筹运用好军事、外交、国际法及经济等各类手段。鉴于大国间大规模战争难以打得起来,武力的威慑运用将越来越普遍,武力之外,外交、国际法、海洋经济的进步也应得到足够重视。中国要推动农耕文明外交向海洋文明外交的转型,争取世界海洋政治的话语权,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遵循“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则,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外交、国际法、经济等综合手段积极拓展海洋空间、获取海洋资源、赢得海上地位,以管辖海域为基础、以世界海洋空间为依托,成为综合性的世界海洋强国。
在世界海上权力日趋多极化的背景下,中国没有条件,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去和美国争夺全球海域的制海权;同样没有条件,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在东亚突破列强的环伺,成就所谓的“霸业”。但中国有可能走出一条新路,以对海洋的有效利用、开发为目标,将主要依赖外交和经济手段去拓展海洋利益。高明的外交策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合作和繁荣强大的海洋经济是这种海权拓展的主要手段。纵观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横看世界历史上的大国兴衰,这也是全新的海洋强国之路。
范式创新能够成功需要有两大前提:一是中国能够在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建立足够强大的战略威慑和行动能力,以
确保主权和重大利益的安全;二是中国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实际占有其发展所必须的资源与空间。
而这两者都离不开中国在深海的经略,由于深海基本上处于未知区域,深海的军事竞争态势将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全球军事战略格局。中国如果在深海不能构建强大的威慑和反制力量,也就不足以成为真正的军事强国,和平道路也就缺乏必要的保障。
鉴于管辖海域的空间和资源不足以支撑中国成为一个海洋强国,因此依据《公约》,积极开发利用公海及“区域”的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由各国在《公约》建立的国际机制下进行勘探开发,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对“区域”及其资源进行管理,公海各国均有权进行和平利用。对于世界各国而言,大部分深海空间是完全动态的,各国可利用的国际公共海洋空间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各自对深海的开发利用能力。中国必须加大对公海和海底“区域”资源的获取和开发,只有中国在深海开发中占据优势地位,才能改变全球海洋空间与资源分配对自己的不公,才有可能实现海上和平崛起。
走向海洋二、科技创新
历史经验表明,海洋强国通常是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一流的技术,也就不可能建成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无一例外都带有很强的技术烙印,科学技术在军事力量建设、海
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上,新型技术体系必然孕育着新兴海洋强国。一定的国家总体实力是成为海洋强国的基础,但国家实力不仅要有总量,还要有质量,因为与海洋事业相伴随的,往往是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科学技术。质量不行,总量往往无济于事,历史已反复证
明了这一点。1840年前后,中国GDP约占全世界30%,远远超过英国,但是却在战争中惨败于英国,之后又屡败于GDP规模远小于自己的英、法、日等列强。
更重要的是,没有技术创新,也就无所谓范式创新,技术创新对中国海洋强国的建设还有特殊的使命。在海上和平崛起的范式下,中国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军事、文化等全方位的综合进步,是一种和平发展与和平竞赛。技术创新是范式创新的基础,是中国作为后发海洋国家进行“弯道超车”的根本前提。虽然,中国现在国民经济和海洋经济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实力的规模已非常雄厚,但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仍是“短板”,实力的质量依然不尽如人意。中国要走向海洋成为世界海洋强国,就必须解决科技创新不足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
而深海是未来最可能出现重大技术创新与突破的领域,某种程度上它可算是新兴领域。目前,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的海底是未知的,海洋开发的前景十分巨大。近10年来,各大海洋国大力发展深海观测监视网络和载人/
无人水下深潜器,在深海大洋的感知、开发和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大大增强。由于海洋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全方位开发利用海洋的阶段,特别人类对深海的探索和开发将很快有实质性突破,海底基因资源、海底金属矿产等都可能在未来数年内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目前,美、英等国都已将深海科技政策纳入到其整体海洋战略之中,凸显了深海科技创新的重要性。2004年,美国出台了《美国海洋
行动计划》,试图为21世纪美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指南;英国政府在其颁布的2010~2025《英国海洋科学战略》中指出,深海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性议题;2015年9月1日,欧洲海洋局发布题为《钻得更深:21世纪深海研究的关键挑战》的专题报告,详细阐述了深海研究的8大目标与相关关键行动领域。
在深海进行经济开发和战略布局,科技装备是基础保障。没有一流的科学技术,将在深海寸步难行。随着人类的海上活动重点从近海转向深海远洋,从管辖海域转向公海、海底“区域”等公共海洋空间,从水面、空中、海底转向全海深、全方位,深海技术创新将是一国在海上进行空间及权力拓展的最重要前提。
三、制度创新
虽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旧盛行,但当今的国际社会的政治文化毕竟已非同往昔,核威慑的出现、人类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