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期湖湘论坛No..1,.2019(总第184期)Huxiang.Forum General.No.184文化研究
“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路径探析
杨 威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摘要: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与海洋强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播具有中国特、表达建设海洋强国发展诉求的海洋文化,业已成为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般认为,唐宋两朝是中国历史上海洋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因此,深入挖掘唐宋时期海洋文化的历史基因,考察其依托“海上丝绸之路”传播海洋文化的方式与途径,对于探究中国海洋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成因,优化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缩小与世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乃至将我国建设成为21世纪世界海洋强国,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洋文化;唐宋;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9)-0135-08
毋庸置疑,包括诸多文化类型在内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其思想内容亦可谓博大精深,其中既
有辉煌灿烂的陆地农耕文化,同时也携带着海洋文化的古老基因。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公元前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时期,华夏族的祖先们就已开始海上航行,并建立以海洋为生的族。在汉朝更是开辟了前往朝鲜、越南等地的航道,并与各国进行友好的文化交流与往来。及至唐宋时期,依靠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航海技术,中华文化的脚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拓展远达南亚、东非、西欧等地,彼时的中国业已成为全球海洋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海洋文化强国。自然,中国的海洋文化也便通过商贸往来、教育传播、政治交流等渠道,逐渐远播到世界各地。不同于西方国家以武力征服、殖民等手段为特征的海洋文化,中国海洋文化自古以来便秉承开放、包容的主导精神,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力求打造合作共赢、友好相处的国际贸易秩序。因此,步入新时代,中国海洋文化作为世界海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
收稿日期:2018-10-1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鉴思唐宋文化对外传播方式拓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XKS008)。
作者简介:杨威,男,辽宁昌图人,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德育。
135
成部分,既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发展中的宝贵资源,更是我国在成为世界文化强国和海洋强国道路中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当前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总结和汲取唐宋时期中国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经验,剖析与比对唐宋时期海洋文化的对外传播理念,对于推进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的进程,以及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当前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之现状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施,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拓展与深化,文化领域业已成为国家之间争夺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的主战场之一。正如英国学者约翰·汤姆林森(John.Tomlinson)所言:“全球化处于现代文化的中心地位,文化实践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1]近年来,我国维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的意识逐渐增强,树立世界海洋强国形象的呼声日渐高涨,提高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宣传中国海洋文化理念的愿望亦日益强烈。尽管如此,相较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当今中国海洋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比较弱——海洋文化的传播内容较为分散、传播手段较为单一、传播理念较为落后,使得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的经济活力与文化效应与国际对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海洋文化的认知偏差尚需时日
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目标,不仅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加强与沿线各国间的区域合作,进
走向海洋一步互联互通,更是要在国际上消除别国对于中国文化的歪曲和误解,将中国海洋文化精神和理念传播出去,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特别是了解中国保卫海洋领土的决心,并取得各国的信任和支持,树立更加友善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但目前在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仍然以个别文化符号或历史事件为主要导向,如唐宋时期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盛举,“南海一号”沉船挖掘的新闻事件等。再如,一些人还在被动地去解释国际上对中国海洋文化的错误认知,缺乏对海洋文化传播背后深度内涵的挖掘与交流。没有将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中的文化标识与中国海洋文化的精神内涵、历史底蕴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连接,以致在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出现器物化、符号化等倾向。2015年,由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和国际著名的调研平台SSI合作开展的首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外国人对绿茶等器物文化符号的认知度最高,而对中国哲学观念的认知度则是最低的。由此可见,在当前中国海洋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如何在宣传推广中国海洋文化符号的同时,使之携带更多具有民族精神、历史底蕴和海洋文化习俗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而只有解决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中各国对中国文化认知的偏差,消除对中国文化的误解,才能使中国海洋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播。
(二)中国海洋文化传播方式与国际文化传播理念尚未契合
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多元文化传播理念,我国近年来虽已在文化产业、文化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但一时仍难以改变“自我”的文化传播角度和方式。首先,我国136
在文化对外传播中主要依靠媒体传播的力量和导向作用,然而,现今我国传媒行业的实际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仍旧存在巨大的差距。其次,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中,与国外相比,我国媒体惯常从“自我”的角度来阐述对文化的看法和问题,将一个文化习俗或文化符号归结于一点或一类,缺乏对文化的多样化理解和对不同年龄段观众需求的深入调查。譬如,在中国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推广方面,国内媒体惯常采用拍摄旅游风景纪录片或新闻报道的形式,其中穿插几位外国人对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赞美,却没有照顾到各类体对于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不同理解和相应需求;或者是一味通过旅游的吃、住、行来展现最基本的旅游配套设施和风景,却忽略了旅游资源背后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这种单一化、填鸭式的宣传方式,对比欧美发达国家以人为本,加以故事、历史、个人情感等因素来宣传海洋文化的方式,自然高下立判。因此,改变媒体宣传的“自我”视角,去除“假大空”的宣传内容和形式,促进传媒行业健康发展,是我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中国海洋文化传播产业模式与国际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尚存差距
在海洋文化国际传播中,依托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我国现已形成了研究——开发——推广的一体化产业模式,但与国际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首先,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尚缺乏专业对口的人力资源支持。近年来,我国在180多所高校中都开办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但基本上都是在各学校原有文史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且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是重理论而轻实践,使得通晓政策法规、经济开发、文化产业管理的人才仍旧是稀缺资源。而国外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理念,则是注
重人才针对某一文化产业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使文化产业能够得以良性发展。其次,在我国的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习惯于以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制度为决策依据,导致文化产业发展在起步阶段多依靠政策导向,没有真正激发文化产业活力。譬如,在中国历史上的海洋文化对外传播中,大多注重以“和谐万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妈祖”为代表的海洋文化信仰、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海洋文化交流活动等传统元素。但在我国多数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中,文化内蕴的挖掘和理解都带有政策的价值导向和思维惯性,缺乏文化产业发展的权变性和灵活性。最后,中国海洋文化缺乏足够的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是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主要问题。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乃是文化产业增长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文化产业创新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还可以向消费者不断展示文化的永恒价值与魅力,真正促进文化国际传播的进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达11.3%,同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数据仅为6%[2],而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则下降到4.07%。[3]由此可见,我国海洋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同时传播能力亦相对较弱。
二、影响和制约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因素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具体实施,不仅对我国的海洋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海洋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渠道。但与此同时,中国海洋文化
137
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对外传播与发展的进程。究其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明清时期所采取的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
自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抵御倭寇和反明势力而颁布“寸板不许下海”(张廷玉.:《明史·朱纨传》)的海禁政策以来,中国在唐宋时期创造出的灿烂海洋文化就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此后便急剧衰落。明朝时期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和隆庆年间的开关政策,但封建朝廷对海洋贸易及海洋开放的态度则始终保持着相当程度的怀疑和警惕,政策上也始终偏向于限制和维稳——不仅不具备唐宋时期对海洋开放、包容、自信的大国姿态,反而阻断了沿海地区平民百姓的谋生之路。民间反抗难以彻底杜绝,倭寇之乱也始终难以平息,甚至造成了官府越打击、民间反抗越激烈的尴尬局面。对此,明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评价道:“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第26册)及至清朝顺治皇帝时,更是因天下初定,防止沿海民众勾结反清势力而严厉实行“不许片帆入口,一贼登岸”(《清世祖实录》卷102)的海禁政策。乾隆时,清政府不仅关闭了3个通商口岸,只允许广州一地通商,更对出口货物、出海贸易等有诸多限制。这种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不仅使中国滞后于世界海洋文化发展的脚步,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海洋文化的国际传播。众多海洋文化节庆、习俗开始逐渐衰亡,民间海洋活动规模不断缩小,使繁盛于唐宋两朝的中国海洋文化在明清时代急速衰退,封建王朝的海洋观念也由开拓进取逐渐转向安稳保守。
由上述可见,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既制约了中国海洋文化在本土的传播和发展,更阻滞了其与世界海洋文化的交流融合,使中国海洋文化在对外传播能力、发展规模、世界影响力等方面至今仍滞后于西方海洋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
(二)对海洋文化缺乏系统认知限制了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
历史经验表明.:“海兴,则国强民富;海衰,则国弱民穷。”在以海洋开发、海洋经济、海洋文化为主导的21世纪,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传播海洋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业已达成世界共识。但目前国内学界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基本特质、主导精神、主要内容仍缺乏完整的认识与系统的分析梳理,甚至一些人仍然认为中国是大陆国家,只有海洋活动、海洋历史,却没有代表海洋活动的海洋文化根基。譬如,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就认为“中国是大陆国家。古代中国人以为,他们的国土就是世界”[4],以致忽略了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认同了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宣称中国没有海洋文化的错误论断。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呼声日渐高涨,从国际社会到普通民众,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日益受到重视。中国海洋文化虽然逐渐得到学界的关注与认同,但较之于中国大陆文化的蓬勃发展,其研究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民间对于中国海洋文化的认识尚停留在沿海地区个别少数民族的习俗和宗教信仰层面,相对匮乏和多有局限。总体而言,长久以来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忽
视,使得人们对盛起于隋朝、隆兴于唐宋两代的中国海洋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不甚了解,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贸交流、政治往来、教育传播等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相对陌生,更对中国海洋138
文化中开放、包容、多元、崇商的理念缺乏系统的认知,由此造成了中国海洋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现实困境。
众所周知,海洋文化不仅代表了依托于海洋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包含了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因此,当前,我们应加强对中国海洋文化的系统研究,进一步诠释和挖掘中国海洋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历史经验。这不仅能够为其对外传播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更能提升其对外传播的层次、水平,扩大其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从而最终推动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的现实进程。
(三)对海洋文化传播重视不够影响了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
当下,我国虽然采取了挖掘、研究、宣传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中国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对外发展,但文化遗址、文化习俗逐渐消失的情况仍屡有发生。究其原因,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对海洋文化的保护与传播的重视程度不够——不仅本国国民对于我国海洋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而且在世界范围内的多数人对中国海洋文化的认知仍旧停留在碎片化、符号化、历史事件化的水平上。在当今一些人重视经济效益多于文化效益、重视经济发展水平多于文化发展水平的情况之下,面对在海洋文化国际传播中经费不足、对海洋文化遗产重视不够、专业队伍参差不齐等问题,我们就更应该从历史角度出发,寻唐宋时期海洋文
化对外发展中以经济带动文化、以教育传播文化、以外交推广文化的方法和思路。认识到“市舶之利最厚”(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6)“东南利国之大”(黄以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5),将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国民之利与国家之利结合在一起,学习唐宋海洋文化对外传播时的移居自由、蕃坊自治、友好发展等政治举措,借鉴宋朝官民共治、开放自信的海洋资源开发理念,仿效“国家出财,资舶商往海南贸易宝货,赢亿万数”(吴澄:《元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赵国董忠宣公神道碑》)的那种以国家为主导开发海洋资源、引领海洋经济发展的海洋文化理念,解决当今海洋文化国际传播中继承传统不力、重视程度不够、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挖掘我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中独特的思想理念与表现形式,从而准方向,进一步拓宽渠道、提高层次。惟其如此,才能切实加大与提升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的力度及其效果,进而在世界海洋文化国际传播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以史为鉴探究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的基本路径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施,不仅为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支持,更提高和拓宽了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的水平与渠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1月召开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所指出的:“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加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深化亚洲国家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共建发展和命运共同体。”[5]在汲取、借鉴唐宋时期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经验的基础上,将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起来,以新发展搭建新桥梁,以新角度加强新合作,以新声音宣传新内容,以新精神弘扬新理念,努力传播中国海洋文化。具体而言,我们至少应该
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尝试:
(一)整合资源、协调发展,焕发中国海洋文化传播的新魅力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