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建设基础    2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2
(二)充分论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2
(三)建立了“校中厂”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4
(四)拥有一支实战型专兼职双师教学团队    4
(五)产学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初见成效    4
(六)试行了第三方评价制度    4
二、专业建设背景与专业建设目标    5
(一)专业建设背景    5
(二)专业建设目标    7
三、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8
(一)推进校企对接,构建校企双主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按需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8
(二)探索中、高职教育“3+2”学制形式,制定课程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    9
(三)重点推进五大项目建设,构建实践育人新理念    9
(四)按照市场营销岗位工作过程,校企共建优质教学资源    17
(五)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行业影响深的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    17
(六)加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19
四、保障措施    19
(一)组织保障    20
(二)制度保障    20
(三)资金保障    20
(四)政策保障    21
五、项目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    21
(一)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进度    21
(二)预期效果    22
(三)标志性成果    23
六、经费预算    24
一、专业建设基础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我院市场营销专业现已逐渐成为适合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的重点专业,也在黑龙江省内外有较高的优势与影响力。市场营销专业始建于1994年,2001年市场营销专业被指定为全省中职教师培训基地,2003年开始高职层次办学,到目前为止,已有7届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省内外相关行业,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在校生共有117人。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工学结合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年的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体系的改革、培养手段的改进、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企业合作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具备了重点建设专业的基本条件。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从创立伊始,就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入进行社会调研和人才市场调查论证,掌握商贸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听取行业专家的分析和建议,特别是对黑龙江省多家相关企业的深入调查后,使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定位更加准确,具体定位为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营销业务工作流程,具备市场营销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能适应营销岗位工作需要,具有进行市场调查预测、营销策划、市场开拓、产品推销、销售区域
和组织管理、公关及广告设计等专业技能的满足企业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技能型人才。这样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知识、技能、规格与目标定位较为一致,实际证明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的操作性较强。
走向海洋本专业在以往与北京青鸟物流公司、上海远成集团公司、沈阳宅急送哈尔滨分公司等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的基础上,2010年与全球电子商务行业巨头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淘宝公司等企业合作,实施“1.5+0.5+1”的“在校学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用一年半的时间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半年到企业单位工学结合,边工作边学习,最后一年再工学结合的基础上进行顶岗实习。2011年与阿里巴巴合作成立了阿里巴巴市场营销专业定制班,为阿里巴巴定向培养、输送营销专门人才。通过这种“校、行业、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二)充分论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积极聘请企业与行业专家对专业建设进行指导,并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每一届方案执行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反馈,结合职业岗位的要求和职业生涯的需求,在保持方案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使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更加规范科学。
本专业采取了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排学生在校三年的实践教学内容。其中每个层次都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共同构成一个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实行“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形成了“课程的随堂实训→课程的完整实训→营销训练(模拟+真实实训)→校内实战性训练→企业的顶岗实习”五大实训环节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实训体系。
1.构建了合理的教学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按“实际、实用、实践”原则,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要求,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个中心,对专业教学体系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按照高职教育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必须两手抓,把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选修课程四大模块(如图1所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时数中的比重。采取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排学生在校三年的实践
教学内容。其中每个层次都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共同构成一个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实行“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具体说,本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三大模块。
2.设计了与市场接轨的课程内容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系统设计了专业课程,探索实施了模块化教学。对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进行模块化分解,将传统课程内容整合为五大模块:职业与人文素养模块、基础模块、专业模块、职业方向模块和实践模块,如图3所示。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各课程模块之间既存在着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注重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同时,职业理论作为职业技术的基础,与职业技能中应会的实训项目相对应。注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
3.开发了以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为纲的项目课程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参照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开发以企业业务流程为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市场营销专业被评为我省重点改革试点专业,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
(三)建立了“校中厂”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与牡丹江天天超市合作,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建立实训超市的设备、技术,校企联合开办了“校中厂”——学生实训超市。实训基地为校内商品零售、广告、推销、营销策划等课程的实训长早了真实的岗位和职场氛围,使得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能够结合课堂进度,随时在实训基地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真操作,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牡丹江卖点商情公司、黑龙江
省耐力木业集团公司、青岛双星牡丹江总代理公司、牡丹江大商集团等稳定校外实训基地。
(四)拥有一支实战型专兼职双师教学团队
市场营销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共有教师19名,其中专任教师14名,行业兼职教师5名(占教师总数的25%)。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5名;“双师型”教师10人;青年教师9名,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含在读)的青年教师6名。现有具有副教授职称、硕士学位、双师素质的专业带头人1名,具有较强的专业建设能力和教学能力;具有双师素质和较强的教学能力的专业骨干教师5名;市场营销专业现已基本形成一支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师团队。
(五)产学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初见成效
发挥专业优势,为各类商贸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为牡丹江建设银行、牡丹江邮电系统、牡丹江运输管理处、牡丹江大湾集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院、牡丹江北龙集团、牡丹江国税系统、牡丹江市后备干部班等企业和单位的商务人员、外经贸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人数共计20280人。
(六)试行了第三方评价制度
2011年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全部到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公司、淘宝及阿里巴巴的众多会员单位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成绩50%由学生所在企业给出,50%的成绩由学校给出。
二、专业建设背景与专业建设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项目旨在通过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形成一套可借鉴并可推广的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经验或模式,带动我院其他营销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建设。
本项目建设期为两年(20122013年),计划投入资金1200万元,主要用于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项目的建设。
(一)专业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建设八大经济区是我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黑龙江省十二五战略
规划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我省地处东北亚腹地的区位优势,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建设全国沿边开放桥头堡和枢纽站为方向,全力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亚欧大陆的扇型放射、多点向外的经济贸易开发区。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哈尔滨市为中心、内联相邻省区乃至沿海省份、东连日本海地区、西接俄罗斯腹地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和进出口贸易加工基地,成为我国开展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示范区。同时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省沿边开放优势,以哈尔滨、牡丹江为支撑,以绥芬河、东宁等边境口岸为节点,以内陆市县为依托,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境内两个基地一起建,突出外向型特,走规模化、集化、园区化发展之路,巩固对俄开放桥头堡地位,打造全国沿边开放先导区。主要任务:加快建设对俄经贸合作加工、商贸、旅游、物流、会展五大产业中心,重点建设哈尔滨江北工业新区、牡丹江经济开发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东宁经济开发区等18个境内园区,积极建设康吉经济贸易合作区、十月区经济贸易合作区、米哈依洛夫卡工业区等园区,形成口岸与腹地、境内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到2015年,建成新型产业基地和内陆走向海洋的开放经济走廊,在全国对俄经贸科技合作中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