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影响对比
1. 事件简介
1.1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有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1.2哥伦布远航美洲
1492年8月3日,42岁的哥伦布率领87名水手,分乘三只船从巴罗斯港出航了。他们同惊涛骇浪搏斗,经历了千难万险,横渡大西洋,到了巴哈马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屿。
在哥伦布首次到达美洲后,又受西班牙国王的委派,于1493年9月、1498年3月、1502年5月,先后三次率领探险船队横渡大西洋,前往新大陆,他几乎走遍了加勒比海海域,并到达美洲大陆的南部。 当时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直到他去世时,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从未被人知晓的“新大陆”。
2. 动机对比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跃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然而众多叙述郑和下西洋的明代古籍基本上未提到追踪惠帝事,因此这应该不应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务。且在亚非各国访问期间,郑和广泛进行文化传播和贸易活动。由此分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宣扬明朝国威
2)拓展海外贸易
3)寻建文帝
4)其他诸如文化传播,消灭海盗等
据哥伦布《航海日记》序文记载:“前往上述印度等地,以便去了解那里的君主、臣民、乡土人情和一切其他事物,以及把那里的人转化为相信我主的教义。”另外就哥伦布个人而言,他认为通往亚洲的最便捷之路是通过横渡大西洋的短期航行,这也是他向各朝廷提出的方案。综上分析,哥伦布远航美洲的目的如下:
1)开拓新的市场
2)进行殖民活动
3)开辟新的航道
3. 影响分析
郑和与哥伦布的航行都发生在15世纪,前者在世纪初,后者在世纪末,从时间上看都属于世界大航海时代(Great Voyage of Discovery),而对当今世界格局影响却各有不同。但无可否
认,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美洲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航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3.1航行的性质
虽然郑和下西洋的时间,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也属于大航海时代时间范围内。然而细观郑和到过的地方,均在古籍中早有记载。虽然到了新的贸易地点,有新的开拓,扩大了对印度洋沿岸特别是东部非洲沿岸的认识,但郑和下西洋的主力船队的活动范围没有超过宋元船家已知的东西海洋世界。因此郑和下西洋因缺少发现性,而不能定义为大航海时代的航行。
3.2经济影响对比
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与唐宋年间的高度发展的海上丝绸之路有许多重叠的部分,但有进一步超越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到达非洲东岸。在郑和下西洋期间,和各国进行广泛的经贸交流活动,然而这种经贸活动是服务于政治目的的,它不仅没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反而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很大的伤害。
郑和出使时,每到一国,实行封敕”“赏赐等活动,经济贸易也贯彻厚往薄来的原则,以显示中华帝国之大度和自尊。马欢的《瀛涯胜览》中国宝船到彼(祖法儿国),开读赏赐毕,王差头目遍谕国人,……来换易紵丝、磁器等物。随行人员巩珍在他的《西洋番国志》自序中说:所至番邦二十余处,……其所赍恩颁谕赐之物至,则番王酋长相继拜迎,奉领而去。举国之人奔趋欣跃,不胜感戴。”另有1579年成书的严从简的《殊域周咨录》记载:明宪宗(1465-1487)要调阅郑和航海档案而寻不得时,车驾郎中刘大夏说:“三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这说明郑和航海官员、将士众多,耗费巨大,而带回的珍宝、香料、布匹和珍禽奇兽则免费提供皇室、贵族享用。此外还要负担护送各国使节往返中国的费用。
郑和下西洋最远
事实上,郑和下西洋的终止正是源于这种“赔本生意”。永乐二十二年(1424),洪熙皇帝即位,立即宣告“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一停六年,到宣德五年(1430)宣德帝下诏遣郑和第七次下西洋,1436年回国以后,再没有派大规模船队出样。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曾提问:为什么西方的哥伦布之后有无数之哥伦布,在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而我国在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矛头直指明朝海禁政策。故虽有海上丝绸之路,民间商船的贸易行为却少之又少,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看来象是一个中大失败。数千名冒险家成结队地前往西印度岛,只是令人扫兴地到了少量黄金。但他所不知道的是,开辟的新航路使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西欧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出现了价格革命,使按传统方式征收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受到损失,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高。促进了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地位。
如果因1519年麦哲伦离开塞维利亚开始著名的环球航行,埃尔南多科尔斯特离开古巴发动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同样著名的远征而说1500-1520年这前二十年已进入探险者时期,那么我们同样可以称其为征服者时期。埃尔南多征服古巴,弗朗西斯罗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激励着更多的其他征服者进入南、北美大陆的广大地区,寻更多的战利品。
西班牙帝国在南北美洲进行的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的金银,直接导致了西班牙帝国的崛起,并成为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被认为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3.2政治影响对比
毋庸置疑郑和七下西洋达成了最初的目的——宣扬国威,并与东南亚各国建立了广泛友好的外交关系。然而,郑和使团访问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南洋诸岛国,大都处于奴隶制或原始部落状态,往往一个城邦或一个部落即号称一国。在这种社会发展阶段上,其国家礼义刑法和文教的欠缺,习俗的落后和中国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如马欢记载爪哇“人吃食甚是秽恶,如蚂蚁及诸虫蚓之类,略以火烧微熟便吃,家畜之犬,与人同器而食,夜则共寝,略无忌惮”,“其国风土无日不杀人,甚可畏也。”其实明朝开国,朱元璋即已提出,在西北边境,因为和的部族靠得很近,历代以来,由于外族入侵,不断有战争发生,所以必须选将练兵,随时在这一带地区谨慎防守。而海外诸国,如果为患于中国,不可不讨伐,若对中国没有威胁,且不可随便用兵。在朱元璋看来,“诸蛮夷小国,越山阻海”不足为患。故在“祖训”中,朱元璋就已开列朝鲜,日本,大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爪哇、彭亨、百花、三佛齐、勃泥等15国为不征诸夷”。 由于南洋国家社会发展程度过于落后,郑和下西洋之宣扬国威等目的并不十分有效,对当地政治制度影响不大。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新的场地,使得美洲从一个孤立隔绝的状态
成为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欧洲的各类冒险者涌入南北美洲,在当地进行殖民活动,建立经济、社会秩序,使美洲从蛮荒之地成为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
处于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资金以求发展。美洲的“发现”恰恰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殖民者通过种种卑劣手段攫取美洲大量财富。为了掠夺黄金和其他各种财富,他们对印第安人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当印第安人濒临灭绝之后,他们又变换方式,通过奴隶劳动来掠夺新大陆的富饶资源。殖民者把大量黄金、白银、珍珠以及玉米、可可和土豆等农产品源源运往欧洲。仅以金银为例,1521-1544年均从美洲运往西班牙的黄金达到2900公斤,白银24.6万公斤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的65%为西班牙所占有。据不完全统计,从美洲殖民制度的建立到殖民末期,西班牙从美洲掠夺250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资本主义正式崛起。
3.3文化影响对比
郑和下西洋涉及文化方面的影响主要分两方面,一是在亚非各国进行的文化传播,二是体现了当时航海技术的发展程度。据载,郑和在亚非各国访问时,“所至颁中华正朔,宣敷文教,
俾天子生灵,旁达于无外”。努力向海外各国传播中国的文化礼仪、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提高其社会文明程度。所谓“颁中华正朔”,就是颁给明朝的历法,要求海外诸国承认中国为“正朔所在”,奉行明朝政府颁给他们的历法。有一本比较精确的历法,固然可以使不懂历法或历法落后的国家掌握当时最先进的历法,主要还在于使海外诸国借鉴和学习中国的政教礼俗和先进文化,改善其落后的生存状态,发展其社会文明。
郑和使团向亚非各国宣敷文教,传播中国文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郑和下西洋时期的中国与浡泥国友好关系的建立,便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永乐六年浡泥国王麻那惹加乃来中国访问,以地处“僻壤”,“诞被圣化”向明成祖表示:“天以覆我,地以载我,天子以义宁我。我长我幼,处有安居,食有知味,衣有宜服,利用备器,以资其生,强不敢凌弱,众不敢欺寡,非天子孰使之然也。”
海外诸国为中华文明所吸引,各国都向往来中国访问,使中国与亚非诸国间的交往空前密切。据《明实录》记载,自洪武二年二月至正统十四年八月(1369-1449)的八十年当中,亚非国家(日本、朝鲜等与郑和下西洋历史事件无关的国家不在其内)对华使节的派遣,共约694次之多。尽管这个数字还是不完全的,但从中也可想象当年各国使者纷至杳来,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盛况。
哥伦布首次远航发现了磁偏差,初步测量了磁偏角。在此以前我国已发现了磁偏差。而哥伦布首次发现了由于航海者的位置变化进入西半球而出现的磁针偏西现象,并做了仔细的观察测量记录和初步的有实用意义的解释。因此,哥伦布首次远航在航海天文、地球物理方面也有一定的意义。另外,历时220 多天行程8000多海里的跨洋航行没损失一人,也创造了航海史上的一个新记录,标志着人类的航海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哥伦布的首次远航把大航海时代的近海靠陆的远洋航行推进到远离陆地跨洋航行的新阶段,并以实践证明了地圆说,为以后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和发现地球铺平了一段道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哥伦布的首航在思想史上也有一定的意义。哥伦布证实了确有传说中的"黄金时代"和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善良的野蛮人",这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和后来的启蒙运动都有所影响。托马斯·莫尔和康帕内拉等思想的形成如果没有哥伦布首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后来在美洲考察的维斯普奇正是在那里到乌托邦国的。乃至于自由主义鼻祖约翰洛克所著《政府论》中的一些观点都在为哥伦布在美洲的殖民辩护。对美洲理想化了的原始共产主义的描写正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个发明。关于哥伦布首次远航导致的发现美洲,及其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和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已论述得很清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藏于矿
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