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及影响
Zheng he's voyage the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交通运输学院 钱云龙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Qian yunlong郑和下西洋最远
摘要:在明朝国富兵强的历史背景下,郑和自1405年7月11日到1433年,七下西洋,途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科技创新精神对现代船舶制造有着深远的影响,提醒国家政府对航海事业的重视,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也传播了文化文明,是各国的文化交流变得密切,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和平秩序的建立。
关键字:时间 路线 背景 敢为天下先 科技创新 宣扬文化 和平
正文:
时间和线路:是1405年农历6月,第一次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 1405年7月11日 ,明成祖朱棣下旨,令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他与王景弘率领船队,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江苏太仓刘家河编队集结
出海,驶向福建长乐县太平港驻泊,等候东北季风到来。冬天,郑和率船队从福建闽江口五虎门出洋远航,经南中国海域,首先到达占城 今越南归仁 ,然后到爪哇 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满刺加 今马来西亚马六甲 、旧港、阿鲁、苏门答刺、南巫里 以上四地均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上 。从南巫里进入印度洋到达锡兰山 今斯里兰卡 然后到达小葛兰 今印度奎隆 、柯枝 今印度科钦 、古里 今印度卡利卡特 。郑和在古里立碑纪念,碑文说 “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皓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这是郑和在国外建立最早的一块碑。郑和船队于永乐五年九月初140710月2日回国。
背景:
1、唐宋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
2、.明帝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
3、有永乐帝朱棣这样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和郑和这样出的航海家,外交家
所用船舶:宝船,大小据文献记载“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者六十二”。 依据这一尺度,郑和宝船将长达135米,排水量近2万吨,甲板面积约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
对今天船舶工业发展的意义:
1、众所周知,郑和宝船是当时最先进排水量最大的船舶,明朝为何能够早出如此先进的船呢,靠的就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中国近代船舶才创造了一个有一个辉煌。船舶工业发展的到今天,从建造第一艘万吨轮,到即将在国内建造的代表造船最高技术的LNG船,正是造船人以“敢为天下先”的胆略,实现了船舶建造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新突破。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造船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代表世界造船最高水平的日本、韩国和欧洲,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仍在不断提高。 如果我们只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现有的发展速度,我们将坐失大好的发展机遇.弘扬郑和精神,“敢为天下先”要以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大无畏精神,解决我国造船企业多、散、乱的结构性问题,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通过大力推进破产、兼并、重组,组建和培育世界一流的造船企业集团;加大改革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的力度,迅速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造船企业;船舶配套业的发展,已远不能满足我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要充分学习日本、韩国配套企业的发展经验,重点支持有自主发展能力的船用设备配套企业,尽快提高我国船用设备的本土化率。要按照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要求,不拘一格,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手段,实现船舶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郑和船队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宏伟巨大的宝船,与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分不开。只有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快速有效地融入到造船当中,才能制造出优秀的船舶。造船业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各学科的先进技术成果,从铆接技术到焊接技术,从无人机舱到自动驾驶,从成组技术到信息技术,无不在船舶工业中得到体现和应用,我国造船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究其根源关键还在于管理和制造技术的落后,在于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首先要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在改革我国船舶科研体系的同时,一手抓船型的优化和开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船型,对高新技术船型,如VLCC、LNG、LPG、FPSO、大型集装箱船等,要重点开发,掌握核心技术,尽快提高自主设计能力,加强技术储备,推进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一手抓造船模式的改进和提升,要制订与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相适应的造船模式改进计划,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改变造船粗放式管理的落后状况。我国的造船工业,只有在造船生产效率赶上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并向世界造船强国的目标迈进。
3、郑和下西洋其实是在宣扬国威。因为有了明成祖朱元璋的大力支持,耗资巨大的宝船才得以建成。由此可以看出,造船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国家政府的帮助。我国政府已积极采取
措施促进船舶工业的高速稳定发展。支持大型船舶企业和航运企业按期履行合同,积极应对推迟接船、撤单、弃船等经营风险。指导船舶企业加强生产管理,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造船质量和进度,保持生产连续性。加快报废更新老旧船舶和淘汰单壳油轮,积极发展远洋渔船、特种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专用船舶。支持造船企业研究开发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海洋工程作业船及大型模块、综合性一体化组块等海洋工程装备,鼓励研究开发海洋工程动力及传动系统、单点系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深潜水装备、甲板机械、油污水处理及海水淡化等海洋工程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支持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及其他骨干船舶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大型船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引导中小船舶企业调整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产品制造、船舶修理、特种船舶制造等业务,开拓非船产品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并购知名船用配套设备企业、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
推动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作用:
1、郑和远航拥有着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文明使命感,即致力于提升远近诸国的文明化程度。首先,在物质或器物文明层面,郑和船队运往海外诸国大量的中国精美产品,刺激了各国不断提升的物质文明的社会需求。
2、诸国的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均受中国影响,爪哇“行市交易用中国铜钱并布帛之类;苏门答腊“国中一应买卖交易,皆以十六两为一斤”。为此,郑和特带领铸币工匠,前往马六甲,以斗锡仿铸类中国铜币之锡币。
3、在制度文明层面,郑和远航所致力于宣扬和推广的,主要是中华帝国长期构建的“华夷秩序”这一古代国际关系体系。大明帝国在内部构建强化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也在致力于这一体系的外延及华夷秩序的维系和强化。作为帝国的代表,郑和在这一方面的使命是十分明确的。
4、郑和七下西洋,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互动中心从大陆转移到海上。郑和的七次成功远航,标志着人类文明史上从陆地向海上的不可逆转的重大转折,导致了自古以来位于亚欧大陆的文明互动中心迁徙到海上,完成了人类文明互动中心的空间转换
5、郑和所到的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在纪念郑和。郑和下西洋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符号,它所体现的中国睦邻友好、和平交往的理念与实践,为人类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适相吻合,正是今天国际社会所需要的雄强一时的西方航海模式,造就了大批殖民地,已成明日黄花,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到彻底失败,已经退
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郑和下西洋六百年论文集》、《郑和下西洋》、《论郑和下西洋》、《郑和远航和世界文明: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与文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