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郑和下西洋最远《明朝的对外关系》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本课主要讲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澳门被葡萄牙占领等知识点。涉及了明朝的政治史,外教史,经济史等部分,是“特立独行”的一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能帮助学生纵向的联系和理解中国历史。对以后学好本册书第十九课清朝历史的时候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整个课程标准中,是十分重要的一节课。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②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分组讨论通过将郑和下西洋基本情况与近代欧洲航海家的比较,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收集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从教科书或教科书以外获取信息,学会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能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2.教学难点
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
【教法分析】
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在整个新课教学过程中,我以“翻转课堂,学生主宰,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对本课教学环节做如下构想和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看一下这艘船,它重达100多吨,能让1000多人同时乘坐,大家知道它来自于哪个朝代?是谁乘坐的吗?
生:(由于有课前预习,学生基本都可以答出)郑和下西洋乘坐的。
师:不全是孩子们,它还是一艘宝船,只要我们登上它,就可以开启时空之旅,一起到达明朝的海岸线,共同经历明朝历史上那些跌宕起伏的海上故事,大家想不想上船?好,现在就一起上船开启我们的穿越之旅吧……
宝船把我们带到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的时间长河中,我们先到达了明朝前期,这里的海岸线上发生了哪件大事谁知道?
生:郑和下西洋(学生抢答)
师:对,那就让我们进入到明朝前期,共同开始“郑和下西洋”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师:在这一部分中,我的使命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统领各路水军,主持此次扬帆远航筹备大会”。
师:咱们同学全体变身为大明王朝的水军,你们现在要做好前期的准备,一会通过郑将军的考验,即可上船随我扬帆远航,准备不好就留在岸上洗船做工。
大家看要求,
那补给包里有什么呢?里面有能帮助咱们登船的重要史料,请看我为大家准备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