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基础训练
1.(2019·福建厦门期末)南澳岛是历史上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明朝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主要原因是明朝( B )
A.海上交通发达    B.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发达
2.郑和下西洋最远中国海军为和谐海洋亮剑,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勇往直前……”这首为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壮行的《奔赴索马里》歌曲,借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来激励将士们勇往直前。那么,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A )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
3.(2019·北京期末)随郑和岀行的马欢、费信等人著有《瀛涯胜览》《星楼胜览》等书,记载了沿途各国的自然和人文状况。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A )
A.丰富了国人的海外知识
B.次数多且船队规模浩大
C.提高了明朝的地位和威望
D.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4.方寸之间记录着历史。下图是以古代名将戚继光为主题的邮票。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 B )
A.统一了女真各部
B.消灭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
5.(2019·山东威海中考)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这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将视察山东文登营时留下的著名诗篇。该名将和生活的时代分别为( D )
A.文天祥 南宋后期    B.郑成功 明末清初
C.戚继光 明朝前期    D.戚继光 明朝中期
6.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20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A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7.(2019·四川广安期末)明朝时期,中国对外交往中出现的新现象是( D )
A.开始了与日本的友好交往
B.开始了与朝鲜的友好往来
C.开始了与欧洲强国的科技交流
D.开始遭受外国的侵略
8.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a——和平使者,扬威异域b——探寻新路,寻黄金;c——友好往来,促进交流;d——殖民先驱,海盗鼻祖。其中正确的是( D )
A.ab    B.bc 
C.cd    D.ac
9.有位同学在编写历史短剧《郑和下西洋》时,由于疏忽,有一个剧情违背了历史事实,你认为是( A )
A.带一本《红楼梦》解闷
B.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船上装有指南针指引航向
D.船上带有丝绸、青花瓷、上等茶叶
10.(2018·山东胶州期末)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我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梁启超的这段话意在表明( A )
A.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不可能持久
B.郑和远航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C.郑和与岳飞、戚继光都是民族英雄
D.郑和远航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
11.(2019·江西抚州期末)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根据下列诗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1)宋朝百姓不以从军为荣与当时的什么政策有关?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
重文轻武政策。为了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2)这句诗的作者是谁?1561年,他率军英勇作战,取得了什么战役的胜利?我们应如何评价他的丰功伟绩?
戚继光。台州九战九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12.(2019·山东滨州期中)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唐帝国的声威】
材料一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经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