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明史》载:“终明之世,通倭之禁甚严,闾巷小民,至指倭相詈骂,甚以噤其小儿女云。”材料反映出明朝  (    )
A.社会秩序日趋混乱    B.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C.军事力量十分薄弱    D.倭寇之患较为严重
2.明朝海防面临的新问题主要来自 (    )
①倭寇  ②鞑靼  ③瓦剌  ④西方殖民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1368年明朝建立,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上明。其建立的时间可以表述为(  )
A.13世纪60年代    B.13世 纪70年代
C.14世纪60年代    D.14 世纪70年代
4.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举措是 (    )
A.建立三省六部制    B.推行郡县制    C.废除丞相    D.设立军机处
5.1644年3月19日,大顺军从正阳门、德胜门人,经承天门步入内殿。大臣皆己逃散,崇桢带著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最后自缢景山,史称甲申之变。这一变局表明(   
A.清朝结束了明朝统治    B.瓦剌南下终结了明朝
C.多尔衮打败了李自成    D.明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6.明太祖曾赋诗一首,向官员诉苦:“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与上述内容直接有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设立内阁    B.设立军机处    C.废除宰相    D.设参知政事
7.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   
A.大幅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抗击了倭寇对沿海的骚扰
C.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往    D.耀兵异域抵御了西方侵略
8.下图所示是高一某同学为学习明代某一历史事件而整理的笔记,横线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况:访问亚非诸国,远及红海沿岸
影响:促进中外交流,加重财政负担
A.扩大政治影响,彰显大国风范    B.积极开拓市场,积累巨额财富
C.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    D.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
9.“伏阙”是指古代大臣跪伏在皇宫前对皇帝进行激烈劝谏的举动。明代成化年间“伏阙”现象日益增多,在明中后期甚至成为政治生活中的常态。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出明代 (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B.官僚集团结党现象突出
C.国家治理体系逐渐规范    D.君主权力不断得到强化
二、填空题
10.满洲的崛起
(1)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____________,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________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
(3)1636年,其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_____,并将女真族名改为____________。
11.明朝与蒙古
(1)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________、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________。
(2)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________。瓦剌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________。
(3)1571年,鞑靼首领________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三、简答题
12.[情境思考] 朱元璋废丞相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
章共1 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3 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思考: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作了哪些改革?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政府严禁通倭,民间互相以倭寇骂对方,这反映明朝时期倭寇之患较为严重,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秩序日趋混乱,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明朝的军事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倭寇给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破坏;欧洲侵略者也来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由此可见,明朝海防所面临的新问题主要来自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①④符合题意,故选D;鞑靼、瓦剌均是明朝时期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与海防问题无关,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
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年份转换为世纪的计算方法是年份的百位数字加一就是这个年份所在的世纪,一个世纪100年,处于哪年就是几十年代,所以,1368年按着世纪和年代的计算方法,应该是14世纪60年代,C项正确;A、B、D三项的计算均有错误,排除。故选C项。
4.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为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了丞相制度,故选C;三省六部制建立于隋唐时期,排除A;郡县制全面推行于秦朝,排除B;军机处设立于清朝,排除D。
5.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攻陷北京,推翻明朝统治,D项正确;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推翻了明朝统治,不是清朝,排除A项;瓦剌大军南下进攻京城,于谦领导京都保卫战,排除B项;吴三桂和多尔衮在山海关一片石击败李自成起义军,李自成仓皇带领起义军逃离了北京,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材料中明太祖的诗是在诉说自己政务繁忙,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C项正确;明成祖设立内阁,排除A项;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排除B项;宋朝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可知,郑和下西洋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往,C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排除A项;戚继光抗击了倭寇对沿海的骚扰,排除B项;冯子材援越抗法是耀兵异域抵御了西方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据题干“明代某一历史事件”“访问亚非诸国,远及红海沿岸”等信息可知,该事件为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未抵达欧洲,“密切各地联系,世界成为整体”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C项;对外殖民扩张,加剧各地矛盾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大肆殖民扩张,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9.D郑和下西洋最远
【详解】材料反映了明代“伏阙”现象不断增多,甚至成为政治生活中的常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臣激烈劝谏举动的增多,说明了君主与大臣之间矛盾冲突的增多,这从侧面说明了明朝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皇帝权威增强,故选D;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废除了丞相制度,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大臣劝谏的现象,没有涉及官僚结党立派的情况,故排除B;国家治理体系指的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管理体制的总称,这与材料“伏阙”现象不符,故排除C。
10.    奴儿干都司    努尔哈赤    大清    满洲
【详解】满洲的崛起
(1)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他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
(3)1636年,其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            。
11.    鞑靼    长城    北京    明英宗    俺答汗
【详解】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可知,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12.提示:废除宰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职能部门。
【详解】根据材料“共计3 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可知,明太祖时期皇帝每天有大量事务需要处理,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职能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