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本课主题:
郑和下西洋最远探究西方工业文明和中国农业文明的不同发展道路的深层次因素。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
历史学家的讨论”意在提出问题,并提供了基本的、初步的材料,同时提供了比较分析的角度,如目的、规模、航海技术、影响。
“动手做一做”让学生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按照课文的要求,从收集的材料中提取相应的信息。它主要考查学生收集材料、提炼材料的能力,侧重点在于学生对“事实”的把握。
“动脑想一想”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看学生能否从材料中提炼出有关观点,侧重点在于学生对“观点”的把握。
“大家议一议”则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把握“事实”“观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探究。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收集的材料说明一定的问题,而且要求学生能够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及事件进行评价。
本课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目的,并不是以扩充和延伸知识面,探讨为什么郑和没有发现新大陆这些问题为主;而是希望通过比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和中国落后的根源,并通过这种对比最终揭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因。因此,本课的教学必须结合当时人类社会形态大转变的时代背景。本课的总体设计是在对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中国近代苦难史与当今改革开放新时代进行对比,从中华民族盛衰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的主题,弘扬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激励学生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知识建构:
历史学家的讨论        动手做一做        动脑想一想        大家议一议
                                               
(提出问题)          (搜集分析)      (思考问题)        (展开讨论)
课程标准:
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2列举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贡献。
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64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要求:
1、能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所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资料。
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比较,理解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和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不同道路的原因。
2、通过中华民族盛衰的对比,增强民族紧迫感、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过程
    案例导入:出谋划策(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导入到新航路开辟对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和作用的讨论)
  案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当时规模更大的手工工场已大量出现,内尔森也想扩大场地,购买更多的机器开办一所手工工场。但扩大规模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内尔森自己的积累又远远不够。他怎样筹措资金? 内尔森有两种选择:
  1、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属于,还款期限短,利息高,存在巨大的风险。如果遇上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可能会破产。
  2、海外淘金(加入殖民掠夺队伍)。西方在开辟新航路之后,利用技术上的优势(近代的炮),公开用武力掠夺落后地区国家和人民。通过图片举例展示,认识殖民者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利用当地人的无知,用最廉价的玻璃制品骗取黄金、白银和宝石;西班牙人印加国王,掠走大量的黄金。甚至是直接野蛮的劫掠。
  内尔森的选择:他加入了一支拓殖队,来到了美洲,仅用两年的时间,就靠掠夺和贩卖赚取了上万英镑的财富。回国后,用这笔巨款开办了一家大型的手工工场,并成立了一家公司。他就是英国著名SBK公司的创始人。
探究设计:
想一想:
1  从内尔森的例子中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的作用?
2  从新航路开辟中分析西方对待陌生世界和事物的态度。
做一做:阅读课本45—46页,完成46页“动手做一做”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船只数量
200多艘
3——17
船只大小
151.861.6
24.56
携带的货物
丝绸、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
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
随行人员数量
最多时达到27800
最多1000多人
展一展: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航行路线对比表(课前布置)。
说一说:
1、两者的对比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             
2、观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元代外国旅行者的描述、郑和宝船图片。从这些材料中,你能看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
3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分别出于什么目的?
4  哥伦布航海对世界的影响相比较,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影响?
5  你觉得郑和下西洋是否应该被禁止?为什么?
6  你是如何看待“郑和为什么没有发现美洲的”这个问题。
想一想:
P46-47材料表达了那些观点?
议一议:
阅读材料,(1)“三保下西洋,费银钱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与国家何益?
”(2)嘉靖27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上疏请行海禁。(3)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乾隆22年(1757),下令封闭其他海港,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对外政策上以及社会状况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会产生怎样的结局?(展示有关影象资料)联系当今社会,从中你得出什么结论或启示?
试一试:(课外作业)
结合当代社会实际,联系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这两个故事,写一篇能够以古鉴今的小论文。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日期:2007-01-09]
来源:  作者:
[字体: ]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江苏省无锡市玉祁中学 邱秋华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会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2.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二)能力目标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5.围绕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6.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以及中华文明衰弱的原因。
(二)知识目标
7.知道郑和下西洋到达的主要地方,最远到达哪里;知道哥伦布航海到达的主要地方。
8.了解西方航海的背景和目的和郑和下西洋的一些相关内容。
二、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多媒体课件)。
看到这个画面,大家肯定就会知道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和航海密切相关的。说道航海我们都知道西方有个哥伦布,他航海发现了新大陆;而我们中国也有个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故事我们也是人人皆知。但是我们很可能都没有把他们两个联系起来,今天我们就把他们两个人放在一起,看看在航海的背后有没有我们所忽略的东西。
展示课题: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新课教学:
【大家出主意】
但是首先要请大家来帮老师来拿个主意。
事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当时规模更大的手工工场已大量出现,内尔森也想扩大场地,购买更多的机器开办一所手工工场。但扩大规模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内尔森自己的积累又远远不够。他怎样筹措资金?
学生:有两种选择:
1、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属于,还款期限短,利息高,存在巨大的风险。如果遇上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可能会破产。
2、海外淘金(海外拓殖,加入掠夺队伍)
西方在开辟新航路之后,利用技术上的优势(近代的炮),公开用武力掠夺落后地区国家和人民。通过图片举例(殖民者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利用当地人的无知,用最廉价的玻璃制品骗取黄金、白银和宝石;西班牙人印加国王,掠走大量的黄金。甚至是直接野蛮的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