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 辨析题 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二  《宋书》这样描述江南: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江南地区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从江南地区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1)经济落后;贫穷;尚未得到开发。
(2)变化: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原因: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3)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4)大力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保持的环境;融洽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内容“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
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可以看出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是: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
(2)依据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可得出当时经济荒凉落后;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可以知道,宋时江南地区经济已得到发展,变得很富庶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再加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所以江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气候地理原因有:雨量充沛 ,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3)依据课本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江南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南迁,人口的南迁为南方的开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4)围绕“我们要大力引进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保持的环境融洽等等”作答发展经济应该大力引进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保持的环境。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
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告诉我们,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使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
点睛:(1)问理解材料一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2)问理解材料二的内容与材料一对比得出答案,材料二反映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结合所学,可确定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3)问依据课本所学,理解是关键,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收入依靠东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4)问围绕“我们要大力引进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保持的环境;融洽等等”作答。
2.阅读清朝闭关锁国图:请回答;
谈谈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逐渐落伍了。
【解析】
【详解】
据所学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逐渐落伍了,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评价一
“贼臣杨镐、袁崇焕先后卖国。”
郑和下西洋最远—(明)朱舜水《朱舜水集》
评价二
“袁崇焕……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君主昏庸政治黑暗)……深可悯恻(哀怜)。”
—《清高宗(乾隆帝)实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
(3)请以“袁崇焕之我见”为主题写一篇小议论文。(要求: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答案】(1)原因:建立军功(抗金有功或保卫边疆安全)。
(2)评价:①袁崇焕咎由自取,卖国。②袁崇焕忠君爱国,被冤枉。
(3)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信息“力挫后金军,解围京师”“率军抵抗后金屡获大捷”,可以看出,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是建立军功(抗金有功或保卫边疆安全)。
(2)依据材料二评价一“袁崇焕先后卖国”,评价二“尚能忠于所事”,可以看出,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有①袁崇焕咎由自取,卖国。②袁崇焕忠君爱国,被冤枉。
(3)按照要求写作,注意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标题可以是:我眼中的袁崇焕。袁崇焕抗金有功,保卫边疆安全,是忠君爱国的英雄。袁崇焕没有卖国,是被冤枉的。
【点睛】
1)(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依据材料回答。解答时,就紧扣材料,到关键语句,译为现代汉语,概括回答即去掉不必要的字句即可。(3)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按照要求写作,做到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注意有理有据,提出观点,给出证明。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杜佑《通典》卷七载:“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斗米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斗米值二钱。”
材料二:武周时期,搜罗人才,曾“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
——摘编自《隋唐五代史》
材料三:(开元时)重用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唐朝谁在位时的政治局面?
(2)材料一、三反映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分别被称为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谈一谈给你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案】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不用承担过重劳役负担;农业收入增多,经济收入增多;社会稳定,生活。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可知是唐太宗在位时期。结合课本所学,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由材料二“武周时期”可知反映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历史上称武周时期;由材料三“(开元时)重用姚崇、宋璟”可知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
(2)依据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斗米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斗米值二钱。”可知反映的贞观之治。结合课本所学,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材料三“(开元时)重用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可知反映的是开元盛世。据所学,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
为“开元盛世”。
(3)依据三则材料“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田畴垦辟,家有余粮”“整顿吏治,裁撤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由此可知,生活在唐朝时期,不用承担过重劳役负担;农业收入增多,经济收入增多;社会稳定,生活。
5.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延四年,发诏修洛阳之乾元殿(隋场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 “巨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殿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世?……袭 亡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夹。”……上(唐太宗)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 诗人杜甫在《忆昔》一诗中这样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1)根据材料一在罢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听取张玄素建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唐太宗时唐蕃通婚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3)唐太宗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成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4)材料三中唐诗描写了哪一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什么局面?
(5)纵观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朝进行概括性评价。
【答案】(1)共识:不修乾元殿。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2)幵明。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3)贞观之治。
(4)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
(5)唐朝繁荣、富强、开放、开明等。(凡符合題意的其他表述均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述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随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随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蔽,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和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以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城有理,宜即为之罢役’ ”可知,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不修乾元殿,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
2)根据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开明的。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