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1.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在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与这段话描述的史实相符的是()
A.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
B.鉴真东渡日本
C.戚继光在浙江沿海大战倭寇
D.宋朝设市舶司,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2.郑和的远航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国力强盛
B.海上交通发达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3.《明史》记载明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郑和等通使西洋。这一记载有助于我们探究郑和下西洋的()
A.目的或动机
B.经过或途径
C.结果或意义
D.特点或影响
4.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下列哪些地区()
①马六甲海峡②红海沿岸③印度半岛④非洲东海岸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是指()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到入侵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6.澳门自1999年回归祖国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
A.荷兰殖民者
B.日本殖民者
C.葡萄牙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
7.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同学们用两句话评论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小明——和平使者,扬威异域;小刚——探寻新路,寻黄金;小强——友好往来,促进交流;小华——殖民先驱,海盗鼻祖。其中正确的是()
A.小强和小华
B.小华和小明
C.小明和小强
D.小明和小刚
8.郑和是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从下图中,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郑和船队曾从刘家港出发
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郑和下西洋途经东南亚一些国家
D.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9.某学习小组以“古代跨越海洋的中外交流”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其中符合主题的是()
①论文:《张骞凿空西域对人类的贡献》
②地图:《郑和下西洋》
③图片:《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④视频:《文成公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0 “友好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人物活动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郑和下西洋最远
D.②③④
11.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盐城,东台人葛天民针对“倭刀”只宜近战,难以远攻的特点,组织家乡民众将长竹削成竹远刺敌人,打败了倭寇。下列人物与葛天民有同样贡献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郑和  D.康熙帝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材料二戚继光以“杀贼保民”为号召,招募10000多名矿工和农民,把他们训练成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军队。这支军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戚家军”。
材料三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
(1)材料一表明了戚继光怎样的志向?
(2)倭寇来自哪个国家?请写出唐朝与该国友好交往的史实。
(3)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戚继光能够扫平倭寇的原因有哪些?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远航哥伦布远航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
航海次数7次4次
最多200多艘,最
航海船只最多17艘,最少3艘
少60余艘
航行人数最多一次约27800人最多1500人,最少90人
材料二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倭寇的侵扰范围遍及东南沿海,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经过努力,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得照抄材料)
(2)如何看待郑和下西洋?
(3)材料二中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的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倭寇之患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