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问答题】
1、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请你根据的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在这首词中,提到了哪几个皇帝?
(2)秦皇和“ 汉武”为加强思想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用一句话概括唐宗“宋祖“一代天骄”的主要历史功绩
2、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对外交往远不如唐朝,且更多地是遭受西方列强入侵,和平往来转为战争冲突。据此回答:
(1)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大事。
(2)明朝时期,对外关系既有和平交往,也有战争冲突。各举一例。
(3)明朝和清朝前期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各起了什么作用?
(4)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这一政策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3、材料一  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  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4分)
(2)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4分)
(3)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4分)
(1)隋朝。(2分)门第的高低。(2分)
(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科举
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回答2条即可,共4分)
(3)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2分);科牵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2分)
4、【2013黑龙江省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6分)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面对西方殖民者日益猖獗的侵扰活动,从国家安全出发,关闭国门。
请回答:
(l)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2分)
  请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1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某班4个学习小组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第1小组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第2小组认为限制了正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3小组认为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请你参加第4小组的讨论,总结出该政策对中国社会有什么严重危害?(1分)
(3)结合明清不同的对外政策,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想。(2分)
.(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分)
评价: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1分)
(2)危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人教版: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1分)
(3)感想:闭关锁国导致了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促进了社会进步。
(言之有理即可)(2分)
5、材料三 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⑶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
材料四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⑷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⑶蒙古族。行省制。
加强了西藏和新疆的管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6、(2013临沂)26.(14分)2013年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起步之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二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东南亚人民是最严正的法官,数百年中,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这正是东南亚人民对来自中国的友好使者怀念、敬仰的表现。
——《郑和下西洋》
1)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郑和下西洋?(2分)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个洲?(2分)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多久?(2分)
2)依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4分)
材料三  纵观中国历史,我国自汉唐始便是海洋强国,再到宋、元延续,直至明朝转折,清朝衰退,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
——20121220日《南方日报》
3)以史实说明我国汉朝时便是海洋强国。(2分)清朝时,中国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请你说出一条深刻的教训?(2分)
26.(14分)
(1)明成祖。(2分)非洲。(2分)早半个多世纪。(2分)
(2)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2分)东南亚人民对郑和的怀念、敬仰。(2分)
(3)史实:西汉商人开辟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2分)教训:不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建设海洋强国。(2分,说出一条即可,其他答案,
4、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
材料二
       
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  北宋“交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一              图二            图三 
(2)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几项发明?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2分)
(3)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1分)
材料三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它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和对外贸易。
(4)材料三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什么?(2分)
50.(1)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南方相对稳定
2)印刷术   纸币  瓦舍
3)经济重心南移和科技的发展
4)闭关锁国     造成中国近代经济落后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自宋后少名桧,我至坟前愧姓秦。——秦观
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材料三:岳飞追击金兵时曾路过靖江,他看着跟随部队行进的依依不舍的江南百姓,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大家就在这里安顿下来吧,将来必定是鱼米之乡。”并脱下身上的战袍送给百姓。后来人们在当地建造了岳王庙,并改地名为生祠。——《泰州地方志》
1)对联中所指的“忠骨”是谁的遗骨?“佞臣”指谁?(4分)
2)“靖康耻,犹未雪”中“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4分)
3)材料一与材料三的诗句和祠堂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4)学习了中国历史后,你对中国古代的英雄们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请写出你所崇拜的一个历史人物。(4分)
7.(1)岳飞;秦桧。  (2)北宋灭亡。
3)人们对岳飞抗金的崇敬,对秦桧之流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的愤慨。(4)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①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2分)
②简述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2分)
③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6分)
11、(1)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此持否定态度。(2分)
(2)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2分)
(3)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
      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虽然大运河的开凿也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 但是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众多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6分)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
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郑和下西洋最远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3分)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2分)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1分)
12. ①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3分)
②意识到人民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2分)
③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1分)
         1、对于大运河;有同学觉得是一件利及后代的工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也有人觉得这劳民伤财,只是隋炀帝暴政统治的象征。你觉得如何?请你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写出文章题目
       写明自己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