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和他前期的小说创作
作者:赵莉 潘忠志
来源:《参花·下半月》2017年第05期
        摘要:老舍出身贫苦,对贫民生活较为熟知。将深厚的文化蕴藉以及清醒的文化反思融入作品来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是其作品的重要特点。他的小说语言文字风趣幽默,“京味儿”十足,轻快诙谐的语句却让人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与沉重。作品对不同人文风貌的勾勒浓缩,自成一个丰满完整的世界。
        关键词:老舍作品 小说 前期创作
        老舍是一位具有自觉文化意识的现代作家。他被称为“描绘市民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师”。他通过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为我们描述了社会底层贫民的生活,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做出的特殊贡献。
        一、老舍的文化心态与文艺心理
        老舍生于清朝末年,所受的是传统的教育。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在他母亲的教诲下,形成了他沉静、软中带硬的性格。他尊崇傳统文化的体意识,时刻以之内省。所以,他的性格中有太多传统文化的影子。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外来文化的冲击,使他的内心发生骚动,甚至苦闷,但他以一个知识分子特有的敏感,积极地思考社会,投入创作。他不甘在传统的牢笼里挣扎,积极地汲取西方文化的精髓,把传统文化优良部分的积淀和西方文化的影响组合成他心理世界的核心部分。在他的文学创作过程中,能够中西合璧,采用先进的文艺理论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作品。我这一辈子老舍
        老舍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的情势下走上文坛的,必然带有20年代中后期知识分子特有的历史使命特点。老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了冷静、深刻的反思,肯定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的进步性,尤其肯定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对陈旧礼教及道德的抨击。同时,他觉察到被“五四”文化新军扫荡过的“孔教”“儒学”作为深厚的文化积淀,潜藏于知识分子内心,影响并制约着他们的进步。“五四”反封建任务的思想理论、文化观念是彻底的,但在行为模式上却遵循传统,失败后又复生。如在《老张的哲学》里,学堂是新学堂,而骨子里却是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