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
    老舍
教学目标:
1.了解衬托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2.借文章解读老舍的闲雅品性和平民意识。
3.体验思乡之情,热爱家乡,热爱平凡生活。
教学重点:体验作者的情感,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文中的主观彩、平民彩。
教学方法:研读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我这一辈子老舍
、导入
一位著名服装设计师曾说过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说他最喜欢为那些身材稍有不足的女子设计服装,他的设计如果让她们显得完美,他就特别有成就感,而本身完美的女子就不同了,设计时生怕显不出她们的完美与个性。古都北京城,很多名人都对它有番品读,从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到郁达夫的《古都的秋》,老北京人老舍怎样话老北京的完美与个性的呢?下面一起来品读他的《想北平》。
、作家简介
老舍(l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三、题解
《想北平》是作者身处异地,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通过北平巴黎的对比,深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眷恋之情。
四、研读文本
理清本文思路和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交代自己对如何写北京的考虑。
想北平》 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现北平,老舍觉得很难:"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写什么?他又不愿"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平的种种好处。如果只是机械的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有味道了,因此,老舍决定写出"我的北平",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他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特点,表明北平与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的关系,表达"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第二部分(2-3自然段):正面描写作者催北京特殊的爱。
提问;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提问:这“说不出”在二、三两段中4次出现,有何作用?
明确: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
提问:明明反复说“说不出”可还是说了很多,我们也能明显地感受到。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
   明确:“我爱我的母亲……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它在我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
第三部分(4-7)通过对比等方法写出了北京的特点,以此表达作者对被评的喜爱。
提问:作者为什么这么爱北平?作者笔下的北平有哪些特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明确:既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布局合理、贴近自然。
提问:作者是怎样写北平的特点的?归纳本文写作特如下:
(1)衬托手法。在文章中,作者声称自己“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又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和欧洲四大历史都城相比较,从城市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
巴黎热闹〈--〉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美国的橘子〈--〉北京的玉李
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北平接近自然
(2)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果子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运来……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
(3)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和画面。
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去写北京的物产,写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
样的叙述与描写表明了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他真正地融入了它的生活,深入到了它的血肉肌肤之中。如果老舍是个观光客,即使再喜欢北京,也不可能有如此细致入微的体验,当然更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4)语言通俗纯净、简洁亲切还有点幽默诙谐。
提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讨论)
  想北平是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现北京,老舍觉得很为难:“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写什么呢?他又不愿只“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京的种种好处。如果只是机械地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味道了,因此,老舍决定写“我的北平”,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把对北平的爱上升为对母亲的爱的地步,并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特点,他和北平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融为一体的关系。这就超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京是什么样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京的爱,他不是在“写”北平,而是在“想”北平。
北京是大都市,却保持了乡野的幽静,它的整体结构让人快乐而安适,还能有好多自己生产的花、菜、水果,使人更接近自然,因此北京虽是有钱人的天堂,但“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照样可以在北平享受清福。
提问:最后一句话有何深层含义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五、小结
老舍选取平凡细小事物,用主观性的语言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安然而热烈的情怀,因为普通,所以众口皆宜:因为入情,所以感人至深。
给我们的写作启示:普通事物入题,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主观感情,就称得上好文章。
板书:
《想北平》写作特:
衬托手法
细节描写
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和画面
语言通俗纯净、简洁亲切还有点幽默诙谐
作业布置
选取某一细小的事物(景物),写出自己的主观彩,不少于300字。
作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