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的笔记
笔记的小标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的笔记内容
作者简介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老舍
老舍是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产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一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等篇各具特,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文章题材
《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散文。
创作背景
《北京的春节》于1951年1月创作,发表在当年的《新观察》杂志的第一卷第二期。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作者老舍刚从美国回来就写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水道、清洁、灯和水三方面谈了北京的变化。同时他写了《北京的春节》这一篇文章,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同时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春节,在中国是最热闹的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北京的春节》记叙全面详尽,但也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作者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来写作,特别是文中,引用的民间俗语、事物称呼更是纯正的北京话,让人们从文中感受浓浓的北京的生活气息。
生字组词
1、蒜:大蒜、蒜苗        2、醋:陈醋、酸醋
3、饺:饺子、饺皮        4、摊:摆摊、摊贩
5、拌:搅拌、拌匀        6、眨:眨眼、眨巴
7、宵:通宵、元宵        8、燃:燃放、点燃
9、贩:小贩、商贩        10、彼:彼此、彼处
11、轿:轿车、轿子        12、骆:骆驼、骆谷
13、驼:驼峰、驼铃        14、恰:恰好、恰逢
多音字组词
1、正
①正(zhēng):正月、新正
②正(zhèng):正直、公正、方正
2、间
①间(jiān):车间、中间、人间
②间(jiàn):间断、反间、间隔
3、看
①看(kān):看门、看坡、看养
②看(kàn):看书、看望、照看
4、铺
①铺(pū):铺排、铺张、铺房
②铺(pù):铺子、店铺、商铺
5、分
①分(fēn):分开、分别、分离
②分(fèn):天分、身分、情分
同音字组词
1、fěi
①翡(fěi):翡翠、翡帷
②斐(fěi):斐然、斐尔
2、jiàn
①饯(jiàn):蜜饯、饯行
②贱(jiàn):卑贱、下贱
3、chān
①掺(chān):掺砂、掺水
②搀(chān):搀扶、搀杂
4、bào
①爆(bào):爆竹、爆炸
②曝(bào):曝光、曝阳
5、xián
①娴(xián):娴熟、娴静
②闲(xián):闲逛、休闲
6、xuán
①悬(xuán):悬挂、悬空
②旋(xuán):旋转、周旋
形近字组词
1、形近字:醋和酸
①醋():醋味、陈醋
②酸(suān):酸味、心酸
2、形近字:摊和滩
①摊(tān):摆摊、摊贩、摊牌
②滩(tān)):沙滩、海滩、滩地
3、形近字:眨和泛
①眨(zhǎ):眨眼、眨巴、眨闪
②泛(fàn):泛舟、广泛、泛论
4、形近字:贩和贬
①贩(fàn):贩卖、小贩、商贩
②贬(biǎn):贬低、贬低、贬黜
5、形近字:饺和校
①饺(jiǎo):饺子、水饺、饺皮
②校(xiào):学校、校长、校室
6、形近字:拌和伴
①拌(bàn):搅拌、拌菜、拌嘴
②伴(bàn):陪伴、伙伴、同伴
7、形近字:宵和霄
①宵(xiāo):元宵、通宵、夜宵
②霄(xiāo):云霄、九霄、碧霄
8、形近字:轿和桥
①轿(jiào):轿车、花轿、山轿
②桥(qiáo):大桥、桥梁、吊桥
9、形近字:驼和鸵
①驼(tuó):骆驼、驼峰、驼绒
②鸵(tuó):鸵鸟、鸵鸟精神
近义词
1、规矩——规则          2、充足——充裕
3、间断——中断          4、娴熟——熟练
5、预备——准备          6、热闹——喧闹
7、照常——照旧          8、热情——热诚
9、截然不同——迥然不同
10、各形各——各式各样
11、万不得已——迫不得已
12、零七碎八——杂七杂八
反义词
1、充足——短缺          2、充足——缺乏
3、间断——连续          4、热闹——冷清
5、娴熟——生疏          6、高潮——低谷
7、淘气——乖巧
8、万不得已——心甘情愿
9、截然不同——一模一样
积累词语
1、二字词语
热情        自傲        饺子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截然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2、三字词语
摆摊儿      腊八粥      腊八蒜      逛庙会
3、四字词语
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味双美    零七八碎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截然不同 悬灯结彩    各形各    独出心裁    各形各
词语扩展
1、“各A各B”式词语:
各式各样        各形各        各种各样
各各样        各行各业        各家各户
2、“有A有B”式:
有声有光        有声有        有模有样
有胆有识        有勇有谋        有说有笑
有钱有势        有棱有角        有理有据
有条有理        有血有肉        有来有往
理解词义
1、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指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
2、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指变更。)
中心思想
《北京的春节》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突出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课文写作顺序、详略安排、好处
课文《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依次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等时间人们过节的情景。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些时间,人们过节的情景叙述详细;腊月二十三、正月初六、正月十九等时间,人们过节的情景叙述简略。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课文知识点
第1自然段:
1、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第1自然段开头的这句话是总起句,以表示时间的词“腊月的初旬”开头,交代北京的春节开始的时间。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好处是天“冷”和年“热”形成对比,写出春节的重要。
3、这不是,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这句话采用打比方(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粥(腊八粥)比作“农业产品会”,形象地说明腊八粥配料的丰富,以及过年熬腊八粥的热闹。
第2自然段:
1、到年底,蒜泡得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作者从“”和“味”两个方面对腊八蒜进行了描写。
第3自然段:
段意: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从腊八起,铺户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胡同多了吆喝声。
第4自然段:
段意:第4 自然段主要写了孩子们过年三件事: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第5自然段:
1、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这是一句过渡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孩子们过新年的三件事,引出下文大人们的忙碌工作。
第6自然段:
段意: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过小年祭灶王和吃糖的节日习俗。
1、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说明“腊月二十三”这天像春节一样热闹,暗示春节会更加热闹。
第7自然段:
段意:第7自然段主要写了小年过后,除夕以前要大扫除、置办年货。
第8自然段:(第一个高潮:除夕)
1、除夕真热闹。
  这句话是本段(第8自然段)的中心句。
2、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剪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作者从嗅觉(酒肉的香味)、视觉(新衣、对联、年、年华、灯火)、听觉(鞭炮声)和人们活动(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的角度写除夕的热闹。
第9自然段:
1、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把初一和除夕的活动分隔开,初一的安静和除夕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10自然段:(第一个高潮:初一)
第11自然段:
1、段意:第11自然段写了老北京的风俗习惯,初六铺户开张、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2、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
  这一句与第7自然段的“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相呼应。
第12自然段:
1、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一个高潮到了
这一句话是本段(第12自然段)的中心句 ,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
一个“又”字,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几百盏灯”说明数量多。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明种类多。用五个“有的”介绍花灯的材质和图案,说明每个有名的老铺子都挂出了许多华美的灯,既显示出这些老铺子的气派,又表现了元宵节场面的壮观。
第13自然段:
1、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家中也有灯”照应上文,由写大街上的灯,过渡到写家中的灯。家中的灯虽然规模小,但是种类多,进一步突出元宵的热闹。
我这一辈子老舍
第14自然段
1、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第14自然段开头的这一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春节依依不舍的情感。
关于“灯”
1、课文中写灯的语句,并体会灯的数量与种类多:
(1)写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了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2)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2、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的目的: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
2、叙述为主,描写和议论次之的表达方式。
3、语言简洁流畅,平白朴实,活泼幽默,具有浓郁的京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