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词句推敲
作者:包惠贤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2年第10
        贾岛的推敲故事众所周知,推敲字词是人们写作时精益求精的表现,比如,欧阳修写《醉翁亭记》,原来开头写了四周这个山、那个山,有几十个字,后来经过斟酌,删去了多余字,只留五个字——“环滁皆山也
        我们写文章,初稿完成的过程可能是一挥而就的,但善作不如善改,一篇好文章往往是反复推敲认真修改的结果。在那删、增、调、补的修改中不就包含推敲之术吗?
        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作品中,而我们师生在研读作品过程中,抓住关键字、词、句推敲,可直接批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所以,推敲之术,不仅在写作上用于斟酌字词句,也常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推敲词句是语言文字最基本的训练。推敲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方法,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逐字逐句
进行推敲品味,我们必须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抓住能反映文章中心的重点词句、能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词句、用的非常贴切的词句、看似矛盾而并非矛盾的词句,让学生推敲。推敲词句的方法常常有以下几种:
        一、增删推敲法
        推敲的近义词顾名思义,增删推敲法就是故意增添或删除一些词句进行推敲的方法。如,《船长》中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打死他。我删除了原句中的哪个一词后,句子为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打死他。让学生反复朗读推敲原句与改过的句子,觉得原句的气势更为强,强调了男人中的个体——哪个,一下子震住了所有的人,而删除了哪个一词后,读起来的气势比较弱,强调了男人这个体,与后面的不匹配。大家认为这个词语用得非常精妙,可以突出船长当机立断,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经推敲,学生一下子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语言文字自然地沁入了学生的心田。
        二、换词推敲法
        换词推敲法最常见的是给关键词更换近义词进行推敲。当然,此法也可以把关键词改换
成另一个词进行推敲,体会关键词的用法精妙。如,《在大海中永生》一文中: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有人说:鲜花伴着骨灰应是鲜花拌着骨灰。通过推敲,学生认为不能,因为是陪伴、伴随,有依偎之意,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更能体现出人们对爷爷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课文中无论是专机盘旋、大海呜咽、浪花倾诉以及涛声发出的震撼人心的声音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五洲同悼,天地同悲的情怀。鲜花骨灰,这个十分贴切自然,与全文风格吻合,是神来之笔;,是拌和、掺和,有搅拌之意,没有情感体现。鲜花骨灰,则意境全无。引导学生品味的精妙及的无情,人情味会更浓,境界得以升华!
        三、移位推敲法
        所谓移位推敲法,就是调换词句的位置进行推敲的方法。如,《卢沟桥烽火》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我让学生把三个感叹号的句子的次序调换,看看行不行呢?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日军逐步蚕食华北,卢沟桥是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如果华北危急,那整个中华民族——危急。此时,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通过推敲,学生明白了
此处句子的顺序是不能调换的,写法上是层层推进,范围不断扩大,语势不断增强,强调了当时形势的危机;学生懂得了句子排列的顺序不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有差异。
        四、感情彩推敲法
        文章中有些关键词句往往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在研读文本时要结合作者的情感来理解。通常词语按感情彩分,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我们在推敲词句时也要关注词语的感情彩。例如,《卢沟桥烽火》中:“19377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此句中偷偷地”“摸来是贬义词,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极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彩。而另一句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悄悄地”“进发是褒义词,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五、语境推敲法
        所谓语境推敲法,就是说,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推敲相同的词语的不同作用或意思。有时,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相同的意思,但是却起着不同的作用,我们应当仔
细推敲。例如,《烟台的海》中有两句话,第一句是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第二句是微波泛起,一道道白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这两句话中,都有这个词语,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的作用有着细微的差别,我们应好好推敲:字的原意是身体猛烈向前冲,伏在物体上。这两个句子中的字虽然字面意思相同,但却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第一句话中涌浪扑向堤岸”“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前赴后继、锲而不舍,这里的字写出了巨浪汹涌、惊涛拍岸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了烟台的海的壮观景象。第二句话中是浪花”“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这里的字展现的是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赋予了浪花孩子般的天真与烂漫。有时,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意思,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词多义,我们更应当仔细推敲。
        六、换句推敲法
        此法就是把甲句改为乙句进行推敲的方法。乙句与甲句往往意思相近,往往意思相反,往往句式不同。如,《将相和》一文中: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
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我把这句话改为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我看你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快把和氏璧还给我。’”通过两句话的比较、推敲,学生很快明白了,不同的说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原句使秦王乖乖地把和氏璧送到蔺相如的手中。蔺相如如果按照改过的话去说,是拿不到和氏璧的,就没有完璧归赵的故事了。学生也认识到反复推敲,锤字炼意的重要性了。
        想要真正把文章读通读懂,就必须推敲词句,体会意境。有些词句贯连全篇,有些词句凝聚主旨,有些词句表达情感真挚深切,有些词句描摹事物生动精妙……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