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推敲》,再推敲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22期
    文/宋锦慧
    “文本拓展”补充了文本,提升主题,体现了语文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对于语文阅读课来说,适当的拓展必不可少。
    文本的拓展不是简单的加法
    进行必要的拓展也要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依据文本,而不拘泥于文本;超越文本,而不脱离文本。拓展阅读固然要重视量的扩张,但更应该重视质的提升。文本的拓展不是简单的加法。文本拓展的内容一定要“适当”,由于语文学科的开放性,语文课堂似乎可以包罗万象。这既给教师打通课内与课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适当筛选,合理拓展。苏教版五年级课文《推敲》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文坛佳话,讲述了唐朝诗人贾岛推敲一首诗的趣事。作为苦吟诗人的代表人物,学生对贾岛的诗读的并不多,对他推敲词句的钻研精神更是知之甚少。在第一课时学习中,学生竟然以为他之所以被人称为苦吟诗人,是因为他日子过得艰苦。为什么人们要称他为苦吟诗人呢?
    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感悟诗人的形象,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收集了许多贾岛的诗句,准备让学生诵读积累。经过了再三地斟酌之后,笔者从中挑选出了四首,其中两首只出示重点句。这些拓展的诗句能让孩子们感受十分深刻,帮助孩子准确地、深入地了解苦吟诗人贾岛的内心世界。
    准文本拓展的时机
    这些有名的诗句对学生理解贾岛是很有帮助的。在第一次教学《推敲》时,全部教学内容结束后,笔者出示了一些诗句让学生读一读。从学生的表情和语气中,笔者发觉他们对这样的诗句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并没有达到笔者教学预设的目标。
    为什么会这样呢?放在最后的诗句拓展只是生硬地变成了笔者的教学环节的一部分,变成了拓展材料的一次简单的罗列。既然如此,那么这些诗句的意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又如何能奢求学生在一次朗读中全部领悟呢。
    怎样才能让这些文本的拓展更加有效,真正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呢?笔者觉得文本拓展的时机没有把握好,与其放在最后让学生泛泛地读来,不如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适时插入相关的名句。从第二次执教的效果来看,这样安排是明智的。
推敲的近义词
    文中有这样一句:“贾岛一边吟诵,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地进入长安城。”贾岛究竟是怎样苦苦推敲的呢?笔者领着学生抓住这一句去读,去感受,去想象,去表演,把学生带进了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入了迷的境界中。然后,笔者深情地说道:“同学们,这就是贾岛,他常常为了诗里的一个字而茶饭不思,苦苦地斟酌,可以这么说吧,为了写诗他不惜耗费巨大心血。他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是热泪横流,这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他创作诗文的真实写照。”此时,笔者点击课件,补充了“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的整首诗句,正因为有了前面的情感的积累铺垫,此时学生读得十分动情,因为他们体会到了这句诗背后的“辛酸”。
    文本的拓展就像一根神奇的魔法棒,运用得当就会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只有从文本本身出发,认真地钻研教材,才准文本拓展的训练点。回顾笔者执教的《推敲》一课,正是因为准了文本拓展的契机,把握住了文本拓展的火候,才让笔者得以巧妙地进行文本的拓展。这样的拓展,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和苦吟诗人贾岛的距离;这样的拓展把学生带入了推敲的情境中;这样的拓展将原本简单的内容变得丰富,让学生不仅从内容上,更是从情感上有所收获。这样的拓展是扎实高效的,这样的拓展是巧妙的,正是它们点燃了课堂的激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