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亲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归纳特点
一) 思乡(亲)缘由:内在―― 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二) 情感类型
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厌倦战争,思念家乡,怀念亲友,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三)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
1.月——思乡的代名词
2.杜鹃鸟(子归)——凄凉哀伤的象征
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4.鹧鸪——羁旅乡愁
5、“柳”、“留”二字谐音,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 留恋伤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6.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1)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2.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3)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7.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船”则是
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8.双鲤:代指书信。  9.桑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10.楼兰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        11.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12。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13。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四)抒情方式
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
1.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寓情于景 情景相生 情景交融)
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一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诗人于吟咏寻常的事情之中,潜伏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前两句是当年上流社会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回忆。后两句是说四十多年后,这两位历尽沧桑的老诗人和艺术家又在流落长沙时不期而遇,不胜感慨。短短的四句,时间跨度四十多年,何等概括。
这两句不仅点明了重逢的时节,而且是乐景写哀,“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与潦倒身世的有力反衬;下句“落花时节”则另有寄托:国势日衰,盛年已过,流水落花,好景难再,不禁凄然相问,潸然泪下。诗中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
2.托物寄情(月、雁、笛、柳、燕)          3.想象、联想
4.修辞传情 (比喻  拟人  夸张  双关 对比)
5.因梦寄情
思江南  ( 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6.即事写情  (看柳、登高、凭栏、用典、闻笛、望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7.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更加浓溢的情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8.衬托(渲染)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双调]  清江引秋怀 (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游子的思乡之情以游子眼中所见之景来烘托,景物带有哀愁的彩,衬托的是思乡的哀情。这也是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实战练习
1.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思念家乡的诗词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2、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
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
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3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4.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      。    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5.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答:1)还有”“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2)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6.   南乡子[唐·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暮。
1 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
2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乡处,潮退水平春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答案:离愁别
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
2)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7.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