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国学⽂化,博⼤精深,经典故事,不胜其多。每个故事都蕴藏着智慧,值得细细品味。下⾯是®⽆忧考⽹分享的幼⼉国学经典故事⼗篇。欢迎阅读参考!
1.幼⼉国学经典故事
  ⽼汉粘蝉
  《庄⼦》中有这样⼀个故事:有⼀次孔⼦带着弟⼦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正在⽤⽵竿粘知了。他粘知了⾮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样。孔⼦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说:我确实有⾃⼰的办法,我经过五、六个⽉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不会坠落,这样失⼿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不坠落,这样失⼿的情况⼗次也不会超过⼀次;叠起五个丸⼦⽽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样容易。我⽴定⾝⼦,犹如⽴着的断⽊桩,举竿的⼿臂就像枯⽊的树枝。虽然天⼤地⼤,万物品类繁多,但我⼀⼼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样为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转过⾝来对弟⼦说:“专⼼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所说的道理。”
  智慧⼩语:⼀个⼈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切⼲扰,集中精⼒,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门过硬的本领。
2.幼⼉国学经典故事
  孟母断机
  孟⼦⼩时候厌倦学习,有⼀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匹布全毁了。孟⼦⾮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根根线开始,然后⼀⼨⼀⼨地才能织成⼀匹布,⽽布只有织成⼀匹了,才有⽤,才可以做⾐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废、浅尝辄⽌,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可能不懂反省⾃⼰,⼀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的事。”但孟⼦的根基毕竟不同⼀般,他如梦初醒、恍然⼤悟,从此⼀⼼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成为“亚圣”。
  智慧⼩语:《弟⼦规》中说:“⽗母教,须敬听,⽗母责,应顺承。”对⽗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对⽗母的批评,也要视为⼀种教诲。
3.幼⼉国学经典故事
  元觉劝⽗
  古时候有个孩⼦叫孙元觉,从⼩孝顺⽗母、尊敬长辈,可他⽗亲对祖⽗却极不孝顺。⼀天,他⽗亲忽然把年⽼病弱的祖⽗装在筐⾥,要把他送到深⼭⾥扔掉。孙元觉拉着⽗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亲
不理。他猛然间灵机⼀动,说:“既然⽗亲要把祖⽗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亲不解道:“你要这个⼲什么?”“因为等你⽼了,我也要⽤它把你扔掉。”⽗亲⼀听,⼤吃⼀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孙元觉回答:“⽗亲怎样教育⼉⼦,⼉⼦就会怎样做。”⽗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接回家赡养。
  智慧⼩语:《弟⼦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柔吾声。”假如⽗母的⾔⾏举⽌有过失,性格难以沟通,从尽孝的⾓度⽽⾔,⼦⼥还是应以婉转的语⽓劝说他终⽌不良⾏为,但不能语⾔犀利、态度蛮横。
4.幼⼉国学经典故事
  失⼈之察
  《吕⽒春秋》记载了这样⼀个故事:孔⼦绝粮于陈国与蔡国之间时,七⽇七夜没吃到饭,只能⽆精打采地躺在那⾥。⼀天,弟⼦颜回来⼀点⽶,准备煮给⽼师吃。煮到快熟时,颜回就先抓起⼀把吃了。孔⼦悄悄地看在眼⾥,觉得颜回有点
失“礼”,所以不⼤⾼兴。
  过⼀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先吃。孔⼦善巧地说:“我刚刚梦见先君了,故应把⼲净的⾷物先供养
再吃。”颜回马上回答:“万万不可!刚才有⼟灰掉进锅⾥,我虽把它抓出来吃了,但饭已经弄脏了,所以不能供养先君。”此时,孔⼦才知道错怪颜回了。
  事后,孔⼦深有感触地叹道:“所信者⽬也,⽽⽬犹不可信;所恃者⼼也,⽽⼼犹不⾜恃。弟⼦记之,知⼈固不易矣。”意思是说:我相信⾃⼰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有时并不可靠;我依赖⾃⼰的⼼,但⼼分析的有时也靠不住。弟⼦们要切记:了解⼀个⼈,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
  智慧⼩语:有⼈认为“⽿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有时候也不⼀定。不要认为⾃⼰所见所闻都千真万确,不容怀疑,凭⼀⼰之见判断别⼈的好坏,不⼀定特别可靠,很可能杂有不实的成分。
5.幼⼉国学经典故事
  三⼈⾏必有我师
  ⼤教育家孔⼦是个善于学习的⼈,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
  有⼀次,孔⼦和学⽣们正在赶路,忽然⼀个⼩孩⼦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原来,这个⼩孩⼦正在路上⽤砖⽡⽯块垒⼀座“城池”呢。
  孔⼦叫那个⼩孩让路,⽽⼩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
  孔⼦想:确实不能把这孩⼦摆的城池当成玩具。我这样想,可孩⼦不这样想啊。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给问住了。  孔⼦⼗分感慨地对他的学⽣说:“三⼈⾏必有我师!这孩⼦虽⼩,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师了。”
  智慧⼩语:“三⼈⾏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是孔⼦的名⾔,出⾃《论语》。要求⼈要谦虚好学,努⼒学习别⼈的优点,完善⾃⼰,取⼈之长补⼰之短!《弟⼦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当⾃砺。”意思是说:每⼀个⼈都应当重视⾃⼰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的地⽅应当⾃我惕励奋发图强。若能诚⼼诚意地依⽌⼀切⾼尚⼈⼠,于知识渊博的学者前常常询问请教,交结忠厚、重义⽓的⼈,就能常时感受安乐。
6.幼⼉国学经典故事
  ⼀诺千⾦
  西汉初年有⼀个叫季布的⼈,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论有多么困难,他⼀定要想⽅设法办到。当时还流传着⼀句谚语:“得黄⾦百,不如得季布⼀诺(得到⼀百两黄⾦,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个)”。
  后来,刘邦打败项⽻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的得⼒⼲将。所以刘邦下令,
只要谁能将季布送到官府,就赏赐他⼀千两黄⾦。但是,季布重信义,深得⼈⼼。⼈们宁愿冒着被诛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之所,也不愿意为赏赐的⼀千两黄⾦⽽出卖他。
  有个姓周的⼈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户姓朱的⼈家。朱家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尽⼒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他还专程到洛阳去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与刘邦很亲近,后来为刘邦建⽴汉王朝⽴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很欣赏季布的信义,在刘邦⾯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不久,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东太守。
  智慧⼩语:信⽤既是⽆形的⼒量,也是⽆形的财富。失⾜,你可以马上恢复站⽴;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重义之⼈坚守诺⾔,答应别⼈的事,出⽣⼊死也要承办。结交朋友应结交善友,若接触的是古道热肠,正义凛然的道友,⾃然会在⽆形中使⾃⼰的品格、智慧、⼤悲都得以增长。
7.幼⼉国学经典故事
  晏⼦的车夫
  《史记》有个故事说,齐国的宰相晏⼦有⼀个车夫,这个车夫相貌堂堂、⾝材魁梧,整天给宰相驾车很风光。晏⼦的个⼦矮矮的,相貌也不是那么出众,天天坐在后⾯的车棚⾥,谁也看不见,⽽那个车夫始终坐在前⾯,觉得⾃⼰很了不起,所以⾮常傲慢。
  有⼀天车夫回家,看见夫⼈收拾东西要回娘家。他很疑惑地问为什么,夫⼈说:“我觉得和你在⼀起特别丢⼈,很耻辱!”“我现在给齐宰相'开车’,你不觉得光荣吗?”“你⼀点学问都没有,却傲⽓冲天、趾⾼⽓扬,宰相有那么好的修养和学问,但⼀点也不炫耀⾃⼰。令⼈遗憾的是,你整天跟那么好的⼈在⼀起,却越来越傲慢,根本得不到任何学问和功德。”
  后来晏婴跟这个车夫说,你有这样⼀个夫⼈,就冲你有这个夫⼈我就应该给你⼀个更好的职位,反⽽提拔了这个车夫。
驼背的故事  智慧⼩语:如果只求⾃⼰⾼⾼在上,凌驾于他⼈,那么来世⼀定会变成卑劣之⼈,甚⾄堕落恶趣。反之,假如将⾼位让于他⼈,⾃⼰情愿居于卑位,那么,乃⾄⽣⽣世世都会在⼈天善趣中备受恭敬。每个⼈的业⼒不同,才华、智慧、财产、能⼒等⽅⾯,可能有⾼低之别,但⾃⼰应该谦虚恭敬地看待别⼈。
8.幼⼉国学经典故事
  跪⽺图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个孩⼦很不孝敬爹娘,爹娘没有办法,只好孩⼦的舅舅。舅舅是个放⽺倌,每天在⼭坡上放⽺。他虽然没有⽂化,但对⼦⼥的教育却很有办法。他对孩⼦的爹娘说:“把外甥交给我吧,过⼀段他会回⼼转意,成为孝敬⽗母的好孩⼦。”
  第⼆天,孩⼦的爹娘把孩⼦送到了舅舅家。舅舅见了外甥,既不骂,也不打,⼆话没说,把⼀只⽺鞭递给了外甥。六⽉的⼀个晌午,太阳象⽕球⼀样烤着⼭坡,鸟⼉都藏在树荫⾥不出来了。舅舅也把外甥带到⼀棵⼤树下乘凉。这时,有⼏只⼩鸟在炎热的太阳下飞来飞去。外甥问舅舅:“这⼏只⼩乌鸦不怕热吗?它们不停地飞来飞去忙什么呢?”舅舅指了指⼤树上的鸟窝说:“猜想鸟窝⾥正有⼀只⽼得飞不动了的乌鸦,正仰着头、张着嘴,由⼩乌鸦⼀⼝⼀⼝地喂⾷。要是没有这些懂事的⼩乌鸦喂它,它会饿死的。这就叫'乌鸦反哺’。”外甥在⼀边听了,默默地低下了头。
  ⼜有⼀天,舅舅和外甥在⽺圈⾥摆弄⼏只⼩⽺羔。外甥看见⼩⽺羔都是跪着吃奶,感到奇怪。就问舅舅:“⼩⽺羔为什么总是跪着吃奶?”舅舅坐在⼀块⽯头上,讲述⽺羔跪乳的来历:很早以前,⼀只母⽺⽣了⼀只⼩⽺羔。⽺妈妈⾮常疼爱⼩⽺,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边,⽤⾝体暖着⼩⽺,让⼩⽺睡得⼜熟⼜⾹。⽩天吃草,⼜把⼩⽺带在⾝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妈妈⽤头抵抗保护⼩⽺。⼀次,⽺妈妈正在喂⼩⽺吃奶。⼀只母鸡⾛过来说:“⽺妈妈,近来你瘦了很多。吃上的东西都让⼩⽺咂了去。你看我,从来不管⼩鸡们的吃喝,全由它们⾃⼰去扑闹哩。”⽺妈妈讨厌母鸡的话,就不客⽓地
说:“你多嘴多⾆搬弄是⾮,到头来犯下拧脖⼦的死罪,还得挨⼀⼑,对你有啥好处?”⽓⾛母鸡后,⼩⽺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孝⼼就⼼满意⾜了。”⼩⽺听后,不觉下泪,“扑通”跪倒在地,表⽰难以报答慈母的⼀⽚深情。从此,⼩⽺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奶⽔喂⼤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
这就是“⽺羔跪乳”。
  智慧⼩语:乌鸦还知道反哺、⽺羔还知道跪乳,⼈难道就不知道孝敬⾃⼰的⽗母吗?
9.幼⼉国学经典故事
  明其所欲,⾏其所善
  齐景公在位时期,有⼀年雪下了三天还不停歇。景公披了⼀件贵重的狐⽩⽪袍,坐在厅堂旁边的台阶上看雪。晏⼦⼊见景公,在他⾝旁站了好⼀会⼉。景公说:“这天⽓真怪,下了三天雪,却不怎么寒冷。”晏⼦接着说:“天真的不寒冷吗?”景公笑了,怪晏⼦不相信。晏⼦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君主,⾃⼰饱⾷了,同时惦念着有⼈在挨饿;⾃⼰穿暖了,同时惦念着有⼈在挨冻;⾃⼰安逸了,同时惦念着有⼈在劳累。现在君主您却不这么想。”景公听了说:“你说得对,我受教了。”于是,景公就下令打开府库拿出⽪袄,打开粮仓拨出粮⾷,发放给那些受冻挨饿的⼈。
  智慧⼩语:谏之⼀字,可以使⼈举⼀反三。婉转的表达意思,且让听的⼈明⽩道理并能实⾏。晏⼦真的是⼀个有智慧⼜有怜悯百姓的悲⼼之⼈。
10.幼⼉国学经典故事
  ⼀叶蔽⽬
  三国时期邯郸淳《笑林》⾥讲了这样⼀个故事。
  从前,楚国有⼀个书⽣,家⾥很穷。⼀次,他在读淮南王刘安所著的《淮南⼦》时,看到书中写着:“螳螂捕蝉时⽤来遮蔽⾝体的那⽚树叶,具有隐⾝的功能。”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叶⼦,那该多好呀!”从这天起,他整天在树林⾥转来转去,寻螳螂捉蝉时藏⾝的叶⼦。
  ⼀天,他果然看到⼀只螳螂藏⾝在⼀⽚树叶下,正准备捕捉它前⾯的蝉。他兴奋极了,连忙扑上去摘下那⽚叶⼦,谁知,由于太激动了,居然没有拿住,那⽚树叶就飘飘摇摇地掉落在树下,与满地的落叶混在⼀起,再也分辨不出了。于是他来⼀只簸箕,把地上的落叶全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去,打算⼀⽚⼀⽚地试。
  书⽣拿起⼀⽚树叶,遮住⾃⼰的眼睛,然后问妻⼦:“你看得见我吗?”妻⼦回答:“看得见。”他⼜举起⼀⽚树叶问:“你能看得见吗?”如此反复,妻⼦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就这样整整被问了⼀天,妻⼦实在是厌烦疲倦得⽆法忍受,就随⼝答道:“看不见了!”他⼀听喜出望外,连忙带着这⽚叶⼦到集市上去,拿了别⼈的东西就⾛。店主⼗分惊奇,把他抓住送往官府。
  县官也觉得很奇怪,居然有⼈敢在光天化⽇之下偷东西,便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书⽣说了原委,县官听后⼤笑,说道:“你真是⼀叶蔽⽬,不见泰⼭呀!”
  智慧⼩语:凡事要看清全局,就要拓宽⼼量,学会适时地放下曾经的失意,勇敢地⾯对未来;要保持理智,就要捐弃狭隘与偏执的固守,让⼼灵在平和中更加明朗。移开树叶,或许眼前会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