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学的智慧故事
野狼没有回答狐狸,继续磨牙,把牙磨得尖利无比。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安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
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好玩。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
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就把牙磨好,到那时,我就可以保护自己
了!”
哲理:做事应该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
时方根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
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采风。他们一行从树林中走出来,看见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
拿着竹竿粘捕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
“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对老翁表示称赞后问:“您对捕蝉想必是
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练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掉下,蝉便很
少有逃脱的。如垒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九会捕住;如能将五粒粘九垒在竹竿上,
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简单容易了。”捕蝉翁说到此处捋捋胡须,严肃地对孔子的
学生们传授经验。他说:“捕蝉首先要学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像竖立
的树桩那样纹丝不动;竹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树枝一样不颤抖。另外,注意力高
度集中,无论天大地广,万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我专心致志,神情专一。精
神到了这番境界,捕起蝉来,那还能不手到擒拿,得心应手么?”
大家听完驼背老人捕蝉的经验之谈,无不感慨万分。孔子对身边的弟子深有感触地议
论说:“神情专注,专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捕蝉老翁讲的可是做人办事的
大道理啊!”
驼背翁捕蝉的故事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学好任何本领都需苦练扎实基本功,专心
致志,日积月累,才能取得真功。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
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
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
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李
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
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驼背的故事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
“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
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
发烧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