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概要
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这本书。是尹少淳主编,他是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一七版中所提出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的讨论对象。以访谈的形式,记录了美术教界的各行专家对美术核心素养的不同角度的解读,通过解读,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应该怎么做,他不是一个大而空的概念,而是一个可以落地的工具。我手里的这本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是新的版本,它增加了一个新的部分。因此,全书共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这些专家对美术核心素养近两年来的新的感悟,第二部分是之前版本的全文摘录。
二、内容简介
因为第二部分是基础,第一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故先从第二部分开始说起。
在本的第二部分中,选用了不同层次的人对核心素养的不同方面的解读,如课标修订者,像是奚传绩、尹少淳、孔新苗等人;课程研究者,如钱初熹、陈卫和陶旭泉等人;教育教研者,如陶涛、朱小林、冯恩旭等人;教育实践者,如刘青娥、魏瑞江、徐军。
课表修订者部分。奚传绩讲了核心素养和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背景是什么;尹少淳讲了在美术
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周凤甫对高中美术等模块内容进行了一个整体的分析;王大根主要是从核心素养的研究理论解释了课程该如何设置,胡知凡主要从核心素养的评价方面详细讲述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水平分层问题;兰岗讨论了美术核心素养时期的学校美术课程实施的保障及课程资源开发。孔新苗主要是讲了高等教育中如何落实美术核心素养,他在这里以学科教学美术专业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为例进行了分析;最后,牟云刚讲到了在人文关怀下的核心素养应该如何实施。
课程研究者部分。钱初熹从国际视野来考量了美术核心素养应该如何与本土内容进行结合,她说教育应该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进行转变。陈卫和老师谈了美术核心素养在农村的比较悲观的落实情况,但也对农村应该怎样落实核心素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付诸实践。李力加老师以高中的美术鉴赏课为例,分析了应该如何把核心素养对人的培养要求落到实处,比如他说要倡导用问题导向的方式来引导鉴赏学习。陶旭泉对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做了一定的论述,包括美术教师应该怎么看待核心素养;当下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这种挑战;高校的师范生(未来的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培养。
教育教研者部分。陶涛说美术核心素养的落地要从认真研读美术课程标准开始,帮助学生树
立更加开放的多元化课程理念。朱小林从美术教学的策略思考出发,为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冯恩旭认为,当地的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应该合理的运用到美术课程当中考虑。向莉从学校环境建设的角度,讨论了视觉文化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认为学校应该加强视觉文化的建设。
教育实践者部分。刘青娥也是从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教学谈起,认为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行动策略非常重要,还对教学评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魏瑞江和徐军分别从教师的角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角度谈了核心素养应该怎么落实。
第一部分是教育专家对美术核心素养的新理解。其中大多数的专家所谈到的基本内容在第二部分都有所涉及,故我从一些我比较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行一定的总结提炼。
三、分析解读
首先我们要说美术核心素养,它包括五个方面。
一、图像识读。二、美术表现。三、审美判断。四、创意实践。五、文化理解。
结接下来详细说解读这五个方面。
一、图像识读是指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的对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如果说我们承认图像是信息的载体,那么它就有存在被识别和解读的可能性。
二、美术表现。美术表现是指运用一定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来创造图像。
三,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和表达。
四、创意实践。是指在创新意识的主导下的思维和行动。创意设实践不是创新能力。因为创新实践要求太高,所以说就改为了创意实践。
五、文化理解。主要是指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美术作品和现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有不同的角度,如哲学的角度,历史的角度,社会的角度等等。而且从文化角度来看图像,图像它是一个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所以我们很容易做到以小见大。
尹少淳说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将各种的知识与技能融合在一起,用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洞察问题
解决问题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中真实问题的一种应对性策略。比如说,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是技进乎道。说之前的学习都是以技为主,但现在要求的是道的提升。他比较倾向于杨向东教授提出的一个概念。即是个人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方法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过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在谈到如何去做时尹教授这么说的。他说应该在现实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任务。采用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获取知识,然后将知识拿来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情境的问题,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写了司马光砸缸的例子,要去救人的话,那首先就要知道相关知识,人会被水淹死水,水往低处流,石头可以把缸打破、什么位置能能够能够迅速的打破等等,这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体现。此外他强调,他强调了这个学习的这种经验话,就是死记硬背的知识,他是记不牢的,需要通过内化,转化成一种内在的东西,也就是通过经验的途径。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画苹果如果说把苹果直接给学生画,可能学生画的都是一些外在的知识,比如说苹果的形状,而如果说我们把苹果交给学生,可以让他摸、削、吃,然后品尝一下味道,然后再画,这时候学生画的可能就是苹果给他的一种感觉了。有的学生感觉苹果可能比较酸,或者说在手中摸了之后,苹果的形状不正,他们都可以结合自己的个性
画出自己的苹果。
周凤甫在关于落实美术核心素养五大方面的这个问题上,他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是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五个核心素养培养。高中时期的美术课程,他既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共同美术基础,还要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尽量地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终身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高中这一学段,提高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第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这里他说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核和情感表达,因此他说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这种探究性学习中,独立思考,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掌握基础知识以及探究的原理和规律。培养有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在谈及必修课与选修课程的关系时,周老师提出。新课标设置了两个部分七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其中两个部分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需要获得三个学分。采用1+2的形式,这个一指的是从七个模块中选择美术鉴赏模块作为必修模块。然后二指的是从其他六个模块中选取两个作为必修中的选修。在再就是选修模块儿。选修模块是儿是指可以根据当地的一些民间课程或者是,或者是从那七个模块中选择一门继续学习,而且选修这个模块中加,加入了对美术高
考内容的学习。比如说素描,速写,水粉等。这种模块化的内容对教师的要求是,每门教师应该具备开设三门以上模块的能力。
王大根老师在再在讲包到核心素养的问题时,他是这么说定义核心素养的,他说。应该将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实王大根老师和尹老师谈及美术核心素养时的根本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提高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一个人适应不同情境、环境的能力。王老师谈及培养美术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并体验像美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而这个创作的过程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的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通过图片我们也能看得的出来,它是借助项像美术家一样创作的这个过程来,来把这几个这五大方面贯穿为一体,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什么王老师总是提倡大单元教学呢?是因为美术的真实性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的开放性的研究和创作活动。随着教学进程发展会产生各种偶然或意想不到的情况或问题。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智慧和经验不断调整和改变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案,以谋求最佳的结果。然后由于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无法在教师习惯的一刻时内完成,
往往需要多课时的单元化研究型学习,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因此提倡大单元教学是必要的。
孔老师主要从高校的角度谈及美术教育专业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比如目的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师资素养等,都与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的育人目标存在严重地脱节。孔老师认为这样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高勇等院校的这个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具体表现为许多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其实是不了解当下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进程,节奏与现实问题的。比如说培养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不能用培养美术创作标准来衡量他们。美术创作学生毕业时可以用美术作品的展览来展示自己四年的学习成果儿,而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不能以作品来作为主要评价的标准,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再就是许多的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是把自己当做艺术家而不是美术教育的导师来进行职业定位的。概而言之,就是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的专业自觉意识模糊,是目前所谓的“脱节”的关键所在。第二个原因是自上世纪末中国高等教育开代淡化“师范”。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美育工作对美术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也日益提高,这就造成了师范类教育的弱化与与社会对美术教师素质的高要求,两者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这是第二个原因。针对解决方案,孔老师认为,要制定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设置标准,师资队伍的结构(尤其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学术研
究成果,人才培养想过等方面来谈及的。
大家读书
钱初熹从当下国际视野和目前国内美术教育现状谈了核心素养下美术课程应该如何改革。她说各国若想避免出现大规模失业等最坏的情况,比起向学生传授可能被机器人取代完成的单纯技术,应该设法通过教育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美术教育的独特功能,钱初熹引用了艾斯纳的教美术的十个经验。(1)美术培养孩子们具有质质性关系的判断能力。与教答案和普及规则的课程不同,美术可以培养价值判断的能力。(2)美术交给孩子们一个问题,可以有一个以上的解决方案或答案。(3)美术鼓励多角度的事业交给孩子们看待和解决方世界的方法有很多。(4)美术教给孩子们解决形式复杂的问题的过程与目的并不是固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根据状态和机会产生变化。学习美术时需要具备对出乎意料的事情的意识和能力。(5)美术使语言和数字无法表达事物明确起来。(6)美术交给孩子们,小的差异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7)美术教给孩子们通过素材进行思考,所有的美术形式使意向变得实体化。(8)美术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不同言语表达的表现方法。而当孩子们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什么的时候,他们自身的诗意能力就被唤醒了,从而发现表达的语言。(9)美术带给我们从其他来源无法学到的经验,并通过这种经验发现感觉的多样性和广阔性。(10)关于在学校课程中美术教育的地位,如果成年人在学校课程中未
能正确传递美术价值的话,那么孩子就无法理解美术的重要性。在评价方面,钱初熹也明确了多种评价方式的重要性。他说,为确保每个学生享受优质的美术教育,我们要建立基于绩效和能力的多元化美术学习评估体系及模型。对学生创作美术作品与解读美术作品的智力技能进行评估。
陈卫和老师谈了农村美术教育中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在农村美术课程课程的开设情况令人堪忧。陈卫和老师在访谈中多次提到假设农村学校是有美术教育的,假设农村学校有着完整的学科课程体系。因此,我们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农村学校的课程开设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农村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升学率,根据高考的要求设立班级,并安排师资教学。他说在农村,要在美术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要寄托于那些有教育情怀的校长,以及有着教育理想的美术教师们。从理论上来看,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农村的美术教学有着很好的地的推进作用。但是实际上,即使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部提出来的。但是这对教育行政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因,因为现在教育的产业化,工业化甚至行政化的状态。使教育很难真正落到本质上,但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于教育本质的思考而提出的。这在那些有理想,有情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教育行政领导那里会产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他们会努力的在他们的工作当中使其体现,因为他们一旦有这样的机会,一定会努力从艺术教育的
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不管他们有没有学习过美术核心素养,他们都会去追求一种教育本质的。对人有有影响长远的一种东西。陈卫和老师说要在农村落实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就是立足本土文化的背景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也是他目前正在做的“蒲公英行动”的内容,陈卫和老师希望通过蒲公英行动。培养大山的希望,而不是走出大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