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名词结构的多重价值
引 言
在我国权威性的词典中,“很+名词”这个组合是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是不正规的。但是,自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日出》开始,类似“顶悲剧”“又肉感”的结构开始在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甚至在报纸上也亮相了,例如日本很现代又很传统, 日本很开放又很保守,日本很友善又很冷淡。(《人民日报》2001-8-17);此外,专家们建议人们选购家用化学用品要慎重常开门窗通风换气是很必要的措施,特别睡前,一定要开一会儿窗子。(《人民日报》1998-7-10)此类“很+名词”结构逐渐在口语与书面语中广泛使用,被大众所认可,关于这种新的语言现象,学者们自上世纪60年代就给予高度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1.从语义方面来看
储泽祥、刘街生在《“细节显现”与“副+名”》(1997)中,认为“细节显现”是副名组合的理据,因为词义具有概括性,名词在形成它的本质义时,许多细节被概括掉。名词在具体运用时,被概括掉的细节要重新返回,这就是细节显现。
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1997)认为“很+名词”这一类结构槽所接纳的名词是受到特定语义条件的限制的,典型名词进入“很+名词”结构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属于“性活用”现象。
2.从功能方面来看
张谊生(1997)认为副词之所以能修饰名词,其深层的原因和制约的因素其实并不仅仅在于修饰语副词,而主要在于那些被修饰的名词或者具有特定的语义基础, 或者是功能上发生了转化,他认为有些名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这是名词的功能性状化。
胡明扬认为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如“很青春、很激情”是属于一种临时活用现象。
邹韶华认为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如“很感情”等是一种临界现象,处于合格与不合格之间的中间状态
3.从语用角度来看
桂诗春从《“这个地方很郊区”谈起》(1995)把如“很郊区” 等这样的组合看作是使用语言
的策略行为进行调查,运用大量数据说明问题,从语用角度分析了这种策略行为的合理性。
    我们可以看出,之前学者们对“很+名词”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从结构的语义、功能和语用三方面来进行的,而关于这一结构非常“经济”并有多重价值的问题,以往的研究者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或者语焉不详。
本文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这个结构的经济原则入手,通过举例、分析、对比等手法,对“很+名词”结构进行多方面即语法价值、语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论述,进一步来说明这个结构出现并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这将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来认识我国的语法规则,有助于为这个结构存在的合理性奠定理论基础,有助于人们来认识社会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从而为实现汉语的规范、发展及繁荣作出微薄的贡献。
一 、“很+名词”的语法价值
潜在词性
在《汉语语法三百问》中,邢福义提到“很+名词”结构的名词受到特定语义条件的制约,必
须具有“异感性”,即能够从气质、作风、样式、气味、姿态等方面反映出说话人的某种特异感受。典型的名词一旦进入这种结构,便活用为形容词,属于“词性活用”现象。
    “很+名词”之所以能够产生,是由于在这个结构的名词具有“潜在词性”,在一般的名词短语中,名词表现为名词词性,而在与“很”组合时,便拥有了区别于其他结构中的名词所不同的潜在力量,这时名词的潜在词性便体现出来了,表现出形容词词性。这个名词在与不同的词组合时,所包含的多重词性,从语法意义上讲,刚开始被人们使用是词性的临时活用,之后又在作品和交际中广泛运用,成为语言中约定俗成的现象,成为大家普遍所熟知的组合,这样它活用的词性也定性了,渐渐成为了“词性兼类”。
例如:    
1 振作精神(名词)| 他走起路来很精神(形容词)
2 洋溢青春(名词)|她看起来很青春(形容词)
3 这个女人很漂亮(名词)| 真丝很女人(形容词)
4 广东在中国的南部(名词)| 学员XX,籍贯广东,模样长得也很广东(形容词)
5 抗洪英雄(名词)| 你总是很英雄(形容词)
6 建设中国(名词)| 李春波,一个很中国的歌手(形容词)(《大学生》1994 ,3)
7 说话要懂得有技巧(名词)| 很技巧地谈谈(形容词)
8 他的个性很倔犟(名词)| 婚后的生活我不想多说,我只说她很个性(形容词)(牛伯成《水杯,就在床上》,《当代》1990 ,2)
9 山东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省(名词)|那男人的模样,山东,车子上扭屁股一骑一蹬,更山东了(形容词)(阿成《回望古城》)
10 《李尔王》是一部悲剧(名词)|我冷笑一声,“皮皮只是个殉葬者, 悲剧, 你和费的交易不应该把她捎上。”(形容词(戴雁军《通往王国》)
    根据以上的例子,在“很+名词”结构中名词具有“潜在词性”,在与“很”的组合中兼具了形容词的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词性,显示了“词性兼类”的性质。如上面的第(1)例,“振作精神”中的“精神”是名词,这个短语是动词修饰名词,而同样一个“精神”与“
很”组合时,就兼具了形容词的词性,表示走起路来精神饱满。例(6)中,“中国”除了名词词性外,另兼形容词词性,语义更加丰满,表示李春波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歌手。
二、“很+名词”的语义价值
潜在词义
在“很+名词”的结构中,其中名词除了其显在的词义外,根据语境或文化背景,还具有更深一层次的意义,来进一步解释这个显在词义,这就是这个结构的名词的潜在词义,一般来讲,潜在词义所解释的范围更广、意义更深,往往代表了某种特定的事物,被大众所认可、接受。
在单玉成的《“程度副词+名词”现象透析》中,他把何种名词适合于这个结构,按照名词的性质进行分类
⑴ 程度副词+抽象名词
①  程度副词+XX/
    以前我觉得你这个人特别傲气!(王海翎《孤独》《当代》1986,3)
②  程度副词+(+)
    现在经济、财贸等专业很热门。
③ “程度副词+名词”中的抽象名词是指除了以上两类之外的其它所有的抽象名词
        我家祖上的女人包括我的母亲都是很传统的。(李红《往事回声》《北京文学》19965)
⑵ 程度副词+专有名词
        十分惊诧,女人的直觉为什么总是如此敏锐,尽管此时我已经很“西藏”了。(余纯顺《走出阿里》《小说月报》199612)
⑶ 程度副词+普通名词
1 指人名词
        官僚、市侩、流氓、绅士、学究、、瘪三、军阀、淑女
②  指物名词
    奶油、豆腐、畜生、狐狸
在上述的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何种名词适合这个结构,何种名词具有潜在词义,并能够多层次、多元化、多内涵地运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
如中国的山东、上海、西藏,大家都知道是中国的省份,但“很山东”“很上海”“很西藏”中的“山东”“上海”“西藏”除了其本义外,还包含了潜在词义,山东是指山东人所特有的气质和形象特征如身材高大热情豪气带着土气等。“上海凸显了它所代表的特有的时尚新潮的特征同样,“西藏凸显的是和西藏有关的某种气质如神秘且虚无缥缈的感觉。
而当说起“阿Q”“葛朗台”“雷锋”时,我们便会自动结合文化背景,联想起其潜在词义,即“阿Q”的“精神胜利法”,“葛朗台”的“吝啬无情”和“雷锋”的“ 热心助人、勤俭节约”。所以,当我们说某某人“很阿Q”时,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个人像阿Q一样喜欢自欺欺人”。
又如“很中国”,“中国”的本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与“很”结合后,增添了被大众所认可的代表“中国”的某些特性的潜在词义,使得其更具有代表性,如“黄皮肤、黑头发”“说汉语”“具有东方彩”“信奉儒家思想”“具有悠久历史”“发展速度很快”“人口最多”等等。
还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名词所具有的潜在词义:
1 谈了这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出自她主张的。(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2 《补遗》里的《说胖》、《说酒》、《画梅小记》我蛮喜欢,都很梁实秋。(董桥《给〈雅舍小品〉增肥》,新民晚报1998年7月11日28版)
3 董桥他认为,大学就是要培养一个学生很内在很基础的东西。作为学文学艺术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是要很文学很艺术很高雅很高档很先锋很前卫,要跟社会上的三教九流不一样。(张百领“副词+名词”现象透析》,东岳论丛2008年第6期)
综上所述,“很+名词”结构中名词所具有的潜在词性和潜在词义,不仅在词性上使名词灵活运用于语言中,使得名词兼具形容词的作用和性质,促进了汉语语法的发展,而且增加了
名词的潜在词义,扩展了名词所包含的实际意义,被大众所接受,促进了语言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很+名词”结构具有很高的语法价值和语义价值,其存在也具有合理性。脚印论文网www.lunwen315/
三、“很+名词”的语用价值
(一)经济原则
“很+名词”结构的语用价值在于这一结构所体现的经济原则。
语言学中的“经济原则”这个术语是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在其《普通语言学纲要》中提出来的。在构词、句法、修辞等方面我们都可以观察到经济机制的作用。例如:缩略词的广泛采用,用复合词代替词组,某些词组的构成,句子成分的省略,借代的广泛使用,其原因都可以从经济机制中得到很好的说明。
语言在历史演变中需要遵循下面两个原则经济原则和准确原则。“很+名词”结构中某些句子成分的省略,借喻的广泛使用,可以从经济机制的角度来解释,并且也遵循了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经济原则,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为这个结构的合理存在奠定理论基础和
事实依据。
如:很生活= 很有生活气息 
很罪恶= 很有罪恶感 
很典型= 很有典型性
很规矩= 很有规矩
很礼貌= 很有礼貌
很气魄= 很有气魄
很精神= 很有精神
        很德国= 很有德国风味
        很男人= 很有男人气概
        很现代= 很有现代气息
上述例子中,“很+名词”结构语言遵循经济原则,省略了短语的一部分成分,如“很生活=很有生活气息”“很德国=很有德国风味”中省略了“有、气息”“有、风味”,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了字数,但意思基本不变,使得短语结构更加简洁、经济,更有利于大众理解与记忆。
在“很+名词”结构中大量使用借喻的手法:
如,很绵羊的性子
很哈叭狗的表情
很比翼鸟的一对夫妻
很金丝雀的生活
很乌龟地退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