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建:以我手,传我心
作者:韩笙
来源:《文化交流》2016年第02
董桥
        丰子恺曾为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作过插图。近有一个版本采纳了丰子恺的漫画,以中国最具文化传统意蕴的雕版水印来印制附赠的藏书票,画面有意选用《孔乙己》中的著名情节:多乎哉?不多也。
        雕版水印是纯手工技艺,如今已经濒危。这枚藏书票的作者是这门技艺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黄小建。他几十年如一日,沉浸在刻刀、木板、水印宣纸里。
        不久前的一个午后,笔者探访了黄小建与雕版水印的那些事儿。
        守望:40年的积淀
        黄小建的寓所在一幢老洋房里,位于杭州西湖边宝石山脚。
        黄小建住在二楼最里面。正南的屋子为套间。里间八角楼摆着老式家具。外间是工作室,有点凌乱。书柜里放满书和画谱画册,一张木质的大工作台上摆放着毫笔、砚台、雕版的半成品以及各种刻版用的工具,四面桌椅和沙发上则堆满了刻好的板子和印刷后的样品。
        当笔者登门拜访时,黄小建正坐在阳台上的小木桌边,拿着刻刀。我喜欢在阳台刻板,因为光线充足。他笑着起身相迎,补充道:这几天的冬日特别暖和。
        “为什么会想到从事这个行业?在黄小建的工作室坐定,我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无非是想问问他从业的缘起。
        黄小建从事这个行当,也算有家族渊源。他的父亲是一位水印木刻的艺人。1978年,黄小建到浙江美术学院水印厂工作,师从以篆刻名于世的张耕源,系统性地学习传统雕版、水印技术。
        “雕版印刷术在古代盛极一时,但是在活字印刷、珂罗版印刷风行以后,尤其是在数字印刷及数码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还能坐下来勾描、刻板的人已寥寥无几。在黄小建三年后学到刚有点感觉的时候,专业却被撤掉了,一起学习的人都转了行,他却有些不舍。通过业余时间,他间接刻些小东西,慢慢地居然保留下这项濒临失传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