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仄炯的纸上江山
作者:胡建君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4年第07
        一、骎骎入古
        在我身边的年轻朋友中,邵仄炯大概是最具宋元文人气质的。他冲淡平和,文质彬彬,波澜不惊,始终是微笑的旁观者,从不多话,也很好说话。他疏于人事,即便臧否人物,亦是云淡风轻地点到为止或一笑了之。但他内心永远有自己的原则,这大概是一种浙江人的风骨和倔气,接近于宋人所标榜的那种生拙的士气吧。他偶尔也参加各种雅集与所谓的圈子,却绝不偕俗,谢绝任何浮华的光环。他萧散简淡的日常作风之下,其实有自己鲜明的轮廓。我觉得他更像是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白衣卿相,不需要头衔,拒绝纵横习气,一如他在画中所追求的那种高古、堂正和华贵。这是与古画朝夕相对、心摹手追之后,古人所给予他的,也是他与生俱来、更长久沉淀的品性。他是天生的贵族,游离物外不问浮尘,能让他日夕沉浸、盘桓纠缠的,只有这纸上江山了。
        前些年,著名散文家董桥偶然得到邵仄炯的山水扇面,眼前一亮,欣喜地写下:青年画家邵仄炯作品,骎骎入古,苍茫成趣,山峦江水老松茅舍人物没有一笔不是古人,乍看彷佛文徵明董桥……”所谓骎骎入古,苍茫成趣,真是行家之言。董桥先生可谓巨眼,他看得懂那沉潜的山光水中,游荡着发自宋元而清新的云气。还有沪上大隐于市的书法家章汝
奭先生,年届九十,人书俱老,目高于顶,向来不轻易称许他人,有天偶见陆灏手中邵仄炯画就的小册页,也由衷地赞叹道:上上逸品也
        他们从邵仄炯的画中,都看到了那种由古而来今的逸气,真力弥满,又如此从容不迫,那是一种贯通千年的山水精神,宁静而飞扬。邵仄炯的作品得意于李公麟、二米、钱舜举、元四家、文征明、四王与四僧等人,由清入明,盘桓宋元,直追晋唐,同时又融入现代绘画的审美意识。由于服膺赵孟頫和董其昌,邵仄炯将自己的画室命名为二敏堂。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就曾赞赏过董文敏所谓先师古人,后师造化的理论,并将此作为东方艺术的最佳视角来欣赏。于此,邵仄炯亦心有戚戚,这也正与赵文敏的作画贵有古意一脉相生。邵仄炯在书画出版社多年,往往在传统书画中浸淫厮磨。耳濡目染之余,从不亦步亦趋地传移模写,他认为中国画的创新是一种通变,更多地是需要研习、激活并转换经典。就像山水写真也不在于画到逼真,而是得自然之真气,笔墨之真趣,借纸上江山来表现自己晴雨风霜的内心世界。而无论晴晦,他的画面总有一种灼灼干净的气质,即之如日望之如云,一如他给人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