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单元
12《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由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示儿》是诗人陆游八十五岁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整首是从悲愤转为激昂,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诗人把看到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心情。
《题临安邸》是诗人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通过描写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生,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大片土地的荒淫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无比忧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谴责。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教材选取了其中
一首。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如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全诗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等恢宏奇特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强国之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三首古诗要运用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背景资料等方法,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在于朗读理解,难点在于体会情感。在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时则要将三首诗进行比较,发现三首古诗表达的情感的细微差别。
【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难点: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两个生字,会写“祭、乃”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示儿》和《题临安邸》。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难点: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单元统揽,理解要素
1.出示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教师引读并简单介绍诗歌创作背景,让学生体悟这首诗表达的深沉的爱
国情怀,我们将在“爱国情怀”的主题下展开本单元的深入学习。
3.读语文要素,浏览单元中的课文,思考一下,为什么本单元提出了要大家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设:本单元的课文所涉及的内容从空间或时间的角度上离我们比较远,结合资料可以拉近我们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和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单元起始结合单元导语,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爱国情怀”的主题,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后续的学习打开思路。
林升作者简介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从古至今,许多爱国诗人像艾青这样,写下了一首首饱含爱国情怀的诗歌。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三首》,走进古诗,品味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示儿》和《题临安邸》都是南宋诗人的诗,我们今天就先来学这两首。
2.读古诗,解诗题。
思考,从题目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1)《示儿》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
    (2)《题临安邸》是诗人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理解诗句。
(3)小组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试着说一说全诗的意思。
4.小组汇报自读情况
预设:
(1)《示儿》
读准字音:家祭(jì)    乃翁(nǎi)
结合课本上的注释,理解重点字的意思:元:本来;九州:全国;王师:南宋朝廷的军队;乃翁:你们的父亲。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但:只是;同:统一;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2)《题临安邸》
结合课本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直”简直。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调用已有经验,自主学习古诗,处理生字新词,分享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三、筛选资料,了解背景
课前你们一定查了很多相关资料,那么什么是“相关”呢?你们都了
哪些方面的资料,请出示课前查的资料,选出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帮助的关键信息,并分享。
预设:(1)分享陆游和林升两位诗人的基本资料
(2)分享南宋偏安一隅的历史背景资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筛选有用的课外资料,交流资料的同时,分享筛选资料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信息检索和加工能力,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四、结合资料,体会情感。
(一)走进陆游,品读《示儿》
1. 陆游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歌,其中有不少就是专门写给自己的儿孙辈的。在那些诗中,陆游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孙应该如何读书,如何写诗,如何做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等等。陆游在这首《示儿》中对儿子说了些什么呢?
2.读一读这首诗,从中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你觉得那个字最能表达陆游的心情?
3.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首诗,体会一下陆游“悲”的是什么?
  预设:悲的是看不到九州统一
4. 师生解读,体会情感。
  在20岁的时候,陆游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在48岁的时候,陆游从军边关,在满天飞雪和凛冽的寒气中,他这样高唱——(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
在52岁的时候,他因为主战而被罢官,备受迫害,大病不起,他仍然坚定地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在68岁的时候,这位年将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10年的寒冬,这位老人85岁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窗外,是北风凄厉的呼号,屋内,昏暗的烛火下是烛泪在流淌。面对着床前哀戚的儿孙,这位老人留下这千古绝唱——(《示儿》);
陆游的一生,是和“忧国”二字紧密相连的。在他出生的第二年,中原就沦陷了。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爱国志士,他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早年就立下了杀敌报国的壮志。他的一生都在为抗击金兵、收复失地而奔走呐喊。收复失地、国家统一是他一生的愿望,至死不渝,临终前,他还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就是陆游,这就是“死亦不能忘忧国”的陆游。《示儿》是他对儿子的最后叮嘱,该如何读呢?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此部分抓住诗眼展开教学,巧妙结合作者陆游的生平及其一生丰富的诗词作品,以读代讲,是学生对诗人及其情感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二)走近林升,品读《题临安邸》
  1. 陆游写下这首《示儿》诗的时候,中原沦陷、九州破碎,已经整整84年了。为什么这么
多年都没有看见到收复失地,国家统一呢?带着这个问题请你再来读一读《题临安邸》,用笔圈画出你到的答案。
2.看老师补充的一段资料,再读一读《题临安邸》,谈谈你的感受。
公元1126年,来自北方的金兵大举南侵,最后北宋国都汴京(河南开封)被金兵占领。金兵除了烧杀抢掠,还把宋徽宗和宋钦宗一起俘虏到北方,北宋灭亡。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
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南京)即位,史称南宋。赵构刚刚登基的前几年,金兵多次南侵,南宋的军队节节败退,宋高宗赵构从应天府逃到临安(浙江杭州),过起了偏安江南一隅的生活。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
  预设:
(1)抓“几时休”,感受悲愤之情。
(2)抓“醉”感悟醉生梦死的生活。
(3)抓“暖风”:感受忘记国耻的安逸的生活。
3.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林升的心情,又该是什么呢?(愤)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适时补充背景资料辅助学生结合背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整合了两首诗中“九州”“临安”“汴州”这些地名,达到了资料整合的目的,提高资料使用的效率,帮助学生对两首诗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4.回读两首诗,对比体会情感。
①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②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陆游却在病榻弥留之际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学生齐读《示儿》。这“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5.教师小结:
《示儿》和《题临安邸》这两首诗,场景不同、人物不同、情绪不同,但我们却发现了它们的相同之处,诗人都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板书:爱国】
【设计意图:由《示儿》中的“不见九州同”之“悲”导入本诗的教学,在前一首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林升笔下辛辣的讽刺,以及对当时南宋统治者的愤恨,以及深深的忧国之情。通过两首诗的对比回读,挖掘两位诗人共同的忧国之情和爱国之心。】
五、对比诵读,深化主题
1. 出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1)这首诗中“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八十多年了。一位老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给儿子留下了这样的嘱托——学生背诵《示儿》
(2)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又在干什么呢?——学生背诵《题临安邸》
(3)陆游和林升的悲愤之情、忧国之心与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醉生梦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呢?带着你的理解背诵两首古诗。
2.教师总结:我们今天按照“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筛选资料,了解背景”“结合资料,体会情感”的顺序学习了两首古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样的方法学习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板书设计】
示儿                           题临安邸
              (南宋)陆游                       (南宋)林升      
                                         
忧国之情     爱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