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公开课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借助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理解诗文深刻含义,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个性化体验)
3、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帮助体会古诗更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示儿有一个字概括了诗人感情是?悲。(板书:悲)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永远的离开了。与此同时,当朝统治者在做什么呢?
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历史去品读宋代诗人林升的爱国名作——《题临安邸》。
2、板书课题。
二、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林升作者简介
1、板书课题。
2、题写在杭州一家客栈的墙壁的上的诗。
3、这是一首题壁诗。这种题壁诗在唐宋年间十分流行,诗人们在墙壁上留诗寄情,就好像今天的人们上网络发个帖子一样。一些客栈还专门设置“诗板”供旅客题诗。【设计意图:设计“题解”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这首诗的认识和理解】
4、齐读课题。
(二)熟读古诗。
1、 指名朗读,正确流利。
读诗要字正腔圆,声音洪亮。2、有板有眼,读出韵律,读出节奏。在字里行间。)2、指导书写“熏”字。
(三)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合作学习方法:
(1)齐读古诗。
(2)共同研究,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再读一遍古诗。
(4)分配任务,每人汇报一句诗意。
2、学生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注: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师:这个小组的汇报流程完整,诗句意思简单明了。
4、教师总结诗词大意。
(①青山之外还是青山,楼阁之外还是楼阁。②西湖边上的歌舞什么时候能够停止?③暖洋洋的的风吹得游人沉醉其中。④简直把杭州当作是汴州了。)
师:现在这首古诗我们已经读通,读懂了,接下来要做的是读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的能力]
(一)学习前两句。
师:古人写诗都爱由景入手,这首诗描写的哪些景物呢?
1、体会“山外青山楼外楼”是怎样的景象。
重重叠叠的青山说明景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重重叠叠的楼阁说明人多热闹,一片盛世繁华。
2、体会“西湖歌舞几时休” 所表达的情感。
师:就是在这样一个这风景如画的繁华闹市中作者面对西湖边上人们的轻歌曼舞,本应写道“西湖歌舞烟雨中”或是“西湖歌舞惹人醉”之类的溢美之词,可恰恰相反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西湖歌舞几时休”,这里的“西湖歌舞”仅仅是指歌舞吗?还有别的所指吗?下面我们就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去体会字词背后的深刻含义。(板书:歌舞)
教师出示多媒体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古诗含义的能力。】
(2)这就是原本的北宋疆土,金兵入侵后这么大一块地方被占领,南宋的皇帝一路逃啊逃,最终定都临安。刚刚建立新的政权,他们本当卧薪尝胆,本当奋发图强,本当重整河山待后生。可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寻欢作乐。这里的“西湖歌舞”绝不仅仅指眼前所见到的“轻歌曼舞”,而是暗指统治者忘却国仇家恨,只顾享乐的荒淫生活。
(3)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愤怒、悲伤)
3、有感情地朗读。
(1)让我们一起愤怒的质问。(指名读)
(2)让我们一起悲伤的担忧。(指名读)
(3)教师引读。(齐读)
师:大家想想,王朝初立,国家还在风雨中摇摆,统治者不思收失地,只顾纵情歌舞。眼见这一幕诗人怒从心头起,不禁高声怒斥道:“……”。
师:转念一想,半壁江山已失,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祖国一统河山啊!诗人不禁愁绪万千,悲叹道:“……”。
(二)学习后两句。
师:通过前两句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诗当中有些字、词,不仅表面上的意思,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句诗中的哪些字、词,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呢?
1、同桌互相讨论,并汇报。
2、单独体会“熏”“醉”。
师:现在,同学们也能学着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了。这句诗中用的最好的两个字是“熏”“醉”。(板书)“熏”字表面上是吹的意思,实际上是写从统治者到达官贵人,再到普通的游客间弥漫着一种浓浓的享乐之风,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是一种深深的相互影响。“醉”不仅仅指陶醉,喝醉。醉酒的人终究会醒,而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沉浸在歌舞的靡靡之音中,花天酒地,早已醉生梦死,根本就不愿醒来了。